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胶过敏疾病英文名称: Latex Allergies疾病概述: 乳胶过敏(Latex ...
养生
疾病名称: 乳胶过敏
疾病英文名称: Latex Allergies
疾病概述:
乳胶过敏(Latex Allergies)主要是指机体在接触乳胶手套、避孕套、导尿管等乳胶制品后,所发生的一种过度免疫反应。乳胶过敏者的症状严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重者则可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确诊为乳胶过敏者,应尽量避免接触乳胶制品,同时可服用抗组胺药,控制症状;必要时,需注射肾上腺素进行紧急处理。通过积极干预,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变态反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红斑、瘙痒、喘息、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接触或吸入含乳胶的粉剂、颗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皮肤点刺试验、手套激发试验、血清乳胶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重要提醒: 日常避免接触乳胶制品,是预防乳胶过敏的重要措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反复接触乳胶的人群,比如医务人员、乳胶厂工人等;
2、长期插管的人群;
3、过敏体质的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由于乳胶制品在医疗器械、家用或医用手套、地毯及儿童玩具中的广泛应用,乳胶过敏的患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
病因-总述:
乳胶过敏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乳胶及乳胶制品过度反应而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在接触或吸入含乳胶的粉剂、颗粒后,机体并不会将其视为“敌人”。但对于某些人群来讲,在接触乳胶、乳胶制品,或者是吸入含乳胶的粉剂、颗粒后,免疫系统可能会错误地将其视为有害物质,从而启动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诱发过敏反应。
病因-基本病因:
1、过敏原
乳胶手套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过敏原,其他的有导尿管、气管插管、血压计袖带、止血带等。此外,日常用品中也含有乳胶,比如气球、避孕套、橡皮筋/圈/带、电话线等。
2、致病途径
(1)接触致病:戴乳胶手套是皮肤接触致敏的最常见途径。另外,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乳胶手套及内置含乳胶成分的器械导致机体内部器官、组织与乳胶的直接接触,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此外,内置乳胶导管,比如胃管、导尿管,可导致胃黏膜接触、泌尿道黏膜接触,从而诱发这些部位的过敏反应。
(2)吸入致病:含乳胶的粉剂或颗粒可经鼻吸入至气管、支气管,引起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
病因-危险因素:
1、经常佩戴乳胶手套者,比如医务工作者、食品处理人员、乳胶厂工人等,发病风险较高。
2、需要接受多次手术,比如脊柱裂或膀胱外翻患者,乳胶过敏风险增加。
3、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4、过敏体质的人群,乳胶过敏的发病风险高于非过敏体质者。
症状-总述:
乳胶过敏者的症状差异较大,与乳胶中不同的蛋白质抗原、蛋白量和个体的敏感程度有关,主要包括皮肤症状、鼻部症状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症状
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全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2、鼻部症状
吸入过敏者可出现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3、其他
有些患者过敏症状严重,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喉咙肿胀、哮喘、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昏厥感、意识模糊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乳胶过敏可能会导致乳胶-水果综合征。乳胶过敏的患者对某些水果、蔬菜,比如马铃薯、番茄、甜椒、奇异果、香蕉、水蜜桃等,也会产生过敏反应,临床上称为乳胶-水果综合征。这是因为乳胶蛋白与这些水果、蔬菜的分子结构相似,乳胶过敏后会产生抗体,接触或食用与乳胶蛋白结构相似的果蔬后,就会造成类似乳胶过敏的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接触乳胶制品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哮喘、意识模糊;
2、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接触乳胶制品后皮肤红肿、瘙痒,持续不缓解;
2、出现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危急者,须于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变态反应科、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加重吗?
3、您在症状出现之前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吗,比如佩戴乳胶手套、接触气球、插导尿管?
4、您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吗?
5、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当时是如何诊断的?怎么治疗的?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情况严重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治疗费用贵吗?
4、我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6、我需要复查吗?什么时候复查?
检查-预计检查:
如果在接触乳胶及乳胶制品后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就诊后,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皮肤点刺试验、手套激发试验、血清乳胶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寻找可能的过敏反应,比如红肿、皮疹。此外,医生可能会进行心肺听诊,检查呼吸有无异常;若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症状,医生可能还会对鼻部和喉咙进行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清乳胶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是诊断乳胶过敏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不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寻找过敏原也有重要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皮肤点刺试验
医生会将提取出的少许乳胶抗原溶液滴到患者的前臂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破皮肤表面。如果皮肤被刺破的部位一段时间后出现红斑、风团,即表示过敏。
2、手套激发试验
患者可遵医嘱戴乳胶指套或手套,观察15~30分钟。如果乳胶指套或手套接触部位出现红斑、风团,或出现鼻炎、哮喘,提示对乳胶过敏。需要注意的是,此操作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不良情况发生。
诊断-诊断原则:
乳胶过敏的诊断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和皮肤点刺试验、手套激发试验、血清乳胶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等辅助检查。病史对于诊断乳胶过敏尤为重要,医生会着重询问患者的职业信息,发病前有无乳胶制品接触史,以及有无手术史、手术次数,既往有无季节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过敏史。
治疗-治疗原则:
乳胶过敏的患者应去除并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素等药物,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必要时,可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乳胶过敏者应去除并避免接触乳胶,比如长期佩戴乳胶手套者,可选用其他材质的手套;避免接触气球、橡皮筋等日常用品。此外,患者应避免进食马铃薯、番茄、甜椒、奇异果、香蕉、水蜜桃等果蔬,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与乳胶蛋白类似的分子结构,摄入后容易诱发过敏反应。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
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多种症状,比如喷嚏、流涕、鼻痒、皮肤瘙痒等。常用的药物有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炎症细胞的活性和数量,降低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从而减轻过敏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或口服药物治疗,比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氢化可的松片等。
3、支气管扩张剂
对于出现哮喘症状的乳胶过敏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比如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以帮助松弛呼吸道平滑肌,疏通气道,改善喘息。
4、肾上腺素
对于严重的乳胶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迅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并且能够减轻身体各部位的(包括喉咙)的肿胀。
治疗-相关药品:
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氢化可的松片、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肾上腺素
治疗-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乳胶过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其是将乳胶制成不同剂量的提取物,然后从低剂量开始给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或者让患者从低剂量开始进行舌下含服,并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提高患者对乳胶的敏感性,当再接触乳胶及乳胶制品时不再诱发过敏反应或降低过敏反应的发作程度。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乳胶过敏的预后大多数情况下是良好的,尤其是在及时识别和避免乳胶暴露的情况下。但是,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管理,乳胶过敏可能会导致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情况,比如过敏性休克;持续或反复接触乳胶也可能导致过敏症状的恶化。
预后-危害性:
1、乳胶过敏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包括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对工作环境的改变需求,以及对食物和其他产品选择的限制。
2、对乳胶过敏的人在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额外的挑战,因为许多医疗设备和用品都可能含有乳胶,而这类人群需要寻找使用无乳胶设备和用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
预后-治愈性:
乳胶过敏目前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日常-总述:
乳胶过敏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皮肤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搔抓患处。此外,有严重过敏反应史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应对突发状况。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个人卫生至关重要。当皮肤出现皮疹、瘙痒时应注意皮肤清洁,选择宽松、棉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另外,衣物的厚度也应适当,避免过厚的衣物使皮肤温度升高,从而加重瘙痒感。
2、清洗皮肤时,尽量不要使用过热的水。虽然热水烫洗可能会暂时缓解瘙痒感,但过热的水容易刺激皮肤,使皮肤干燥,甚至可能会导致慢性皮炎。
3、当瘙痒感明显时,避免直接用手指抓挠,因为抓挠可能会使得皮肤破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患者可以使用指腹轻轻拍打患处,有助于暂时缓解瘙痒。
4、尽量避免再次接触乳胶及乳胶制品,以防加重过敏反应。
5、对乳胶过敏严重者,建议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比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以备不时之需。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乳胶过敏者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可能引起交叉反应的食物。
饮食建议: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于促进疾病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乳胶过敏者日常应合理搭配谷物、蛋类、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以确保身体所需营养的充足摄入。
饮食禁忌:
1、避免摄入马铃薯、番茄、甜椒、奇异果、香蕉、水蜜桃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与乳胶蛋白类似的分子结构,摄入后容易诱发过敏反应。
2、避免饮酒和咖啡,因为其可能会加重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
预防乳胶过敏的关键在于远离过敏原。
1、避免直接接触乳胶制品,例如乳胶手套、气球、避孕套、橡皮筋等。必要时,可选择无乳胶的替代品,比如经常佩戴乳胶手套者,可以选择由聚氨酯或聚氯乙烯制成的产品。
2、尽量避免在可能有乳胶粒子的环境中停留,比如使用含乳胶粉末手套的场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