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朊病毒病疾病英文名称: prion diseases疾病别名: 蛋白粒子病、传染性海绵状...
养生
疾病名称: 朊病毒病
疾病英文名称: prion diseases
疾病别名: 蛋白粒子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疾病概述: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s),是一类因有传染性的蛋白质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引起朊病毒病的病原体被称为朊病毒蛋白(Prp),其在动物间的传播是由传染性颗粒-朊病毒完成的,该颗粒不含有核酸成分,仅是由修饰后的Prp同一蛋白PrpSc组成,因此,也称为蛋白粒子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易疲劳、记忆困难、痴呆、尿失禁、昏迷、共济失调、截瘫、失眠等。朊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使用药物进行对症处理。本病总体预后极差,病死率极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约15%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颅脑、脊髓
常见症状: 乏力、易疲劳、记忆困难、痴呆、尿失禁、昏迷、共济失调、截瘫、失眠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基因突变、医源性感染、体细胞突变等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CT、MRI、病理活检、脑电图、多导睡眠图
重要提醒: 朊病毒病虽然罕见,但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病死率极高,因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强调防大于治。
临床分类:
朊病毒病主要包括克-雅病、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库鲁病和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4类。
1、克-雅病
又称为Creutzfeldt-Jakob病(CJD)、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是最常见的人类朊病毒病。CJD又包括散发型、医源型(获得型)、家族型和变异型四种类型。
2、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
又称为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病(GSS)、脑软化症,是由朊蛋白引起的罕见的家族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GSS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为共济失调型、痴呆型和截瘫痴呆型。
3、库鲁病
该病于1955年在新几内亚被发现,仅发生在新几内亚高原,源于当地部族存在食尸陋习。随当地陋习的改变,本病已近乎消失。
4、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
于1986年首次被报道,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朊病毒病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会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例如来自移植组织的污染、感染了的医学仪器或嗜食同类等。
流行病学-传染源:
感染朊病毒的动物和人。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朊病毒病可经消化道、肠外传播或直接传播(医源性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朊病毒病临床上非常罕见,以最常见的克-雅病为例,其发病率约为千万分之一。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中老年人。
病因-总述:
朊病毒病主要与基因突变、医源性感染、体细胞突变等有关。其中,家族型克-雅病、GSS和FFI是因Prp基因突变所致;医源型CJD是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获得性感染;散发型CJD可能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
症状-总述:
朊病毒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具体疾病种类、病变类型、临床分期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易疲劳、记忆困难、痴呆、尿失禁、昏迷、共济失调、截瘫、失眠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克-雅病
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左右,其中,变异型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平均仅26岁。大部分患者为散发型,约15%为家族型,偶有医源型。
(1)初期:主要表现为乏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等,可有头痛、眩晕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此期容易被误诊为神经症。
(2)中期: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一旦出现记忆障碍,病情将迅速进展,可伴有失语、失认等,约2/3患者可出现特征性的肌阵挛。
(3)晚期:有尿失禁、无动性缄默或去皮质强直。约85%患者在1年内因压疮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2、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
(1)共济失调型:最为常见,突出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有双下肢对称性萎缩,伴或不伴感觉障碍。痴呆等精神症状往往并不突出。
(2)痴呆型: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痴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锥体束或锥体外系表现,与家族性克-雅病颇为相似。
(3)截瘫痴呆型:部分患者表现为进展缓慢的双下肢痉挛性截瘫,进展数年后出现痴呆及其他精神症状。
3、库鲁病
通常以头痛、发热、肢体疼痛或步态不稳为首发症状。随病情进展,肢体震颤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可伴有脑神经功能障碍、痴呆等。
4、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1)早期:以顽固性失眠为最突出的症状,病情较重者24小时内睡眠时间不超过1小时,催眠药治疗无效。另外,可伴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增高、泪腺分泌增加、唾液腺分泌增加等表现。
(2)晚期:可出现内分泌改变、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症状-并发症:
1、肺部感染
晚期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身体免疫力下降,肺部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2、压疮
晚期患者长期卧床,皮肤组织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易发生压疮。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易疲劳、注意力降低、失眠、易激动等。
2、出现进行性的痴呆、记忆障碍、共济失调。
3、伴头痛、眩晕、失语、失认、感觉障碍等。
4、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泪腺分泌增加、唾液腺分泌增加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是如何发现的呢?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今年多大岁数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请问您是从事什么职业?
8、以前有去过畜牧区吗?
9、之前是否接受过手术、输血治疗?
10、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1、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易疲劳、记忆困难、痴呆、共济失调、失眠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CT、MRI、病理活检、脑电图、多导睡眠图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医生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检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是否正常、意识状态是否清醒、姿势步态是否正常、以及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头面部、胸腹部和脊柱四肢等。
2、精神状态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行为、动作举止和谈吐思维等,判断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异常。并通过检查患者的记忆力、计算力等,了解认知功能的情况。
3、肌张力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患者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是否存在异常。检查时患者需保持肌肉放松,医生会触摸感受肌肉的硬度,并屈伸患者的肢体感知其阻力。
4、共济运动检查
医生首先观察患者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系纽扣、取物、书写、讲话、站立及步态等是否协调,有无动作性震颤和语言顿挫等,再通过一些试验如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起坐试验等进行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多数患者血常规正常,主要用于评估是否继发感染。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指导治疗。
3、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多无异常,但克-雅病患者可出现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基因检测
可明确患者是否存在Prp基因突变。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是确诊朊病毒病的金标准。当临床上诊断困难时,医生会取得患者的脑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本病的典型病理改变为脑组织广泛海绵状空泡变性,淀粉样蛋白沉淀及神经退行性改变。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
可为临床上诊断克-雅病提供重要依据,而吉斯特曼-斯召斯列综合征、库鲁病脑电图无特异改变。
2、多导睡眠图
主要用于FFI患者,可明确患者的总睡眠时间呈进行性减少,支持FFI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MRI:早期朊病毒病患者CT、MRI多无明显异常,但在中、晚期,可出现明显脑萎缩,MRI加权像中可发现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易疲劳、记忆困难、痴呆、共济失调、失眠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CT、MRI、病理活检、脑电图、多导睡眠图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朊病毒病暂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进行对症处理。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一种针对朊病毒病的上市药物,RNA干扰、Prp抗体和核酸疫苗等新方法正处于研究阶段。
治疗-药物治疗:
1、巴氯芬
可以改善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症状。该药在使用过程剂量不宜增加过快,剂量不宜过大,不良反应有嗜睡、眩晕、抑郁等。
2、氯硝西泮
可以改善患者肌阵挛症状,该药在使用时应注意监测疗效和嗜睡、头昏、共济失调等相关不良反应。
3、PrpSc抑制剂
如喹纳克林、氯丙嗪等,这类药物能够通过人体血脑屏障,很可能作为人类克雅病的药物载体而发挥作用。
4、多硫酸戊聚糖酯
相关研究显示,多硫酸戊聚糖酯可以延长朊病毒感染小鼠的发病潜伏期,有可能成为一种朊病毒病治疗性药物。
5、茴拉西坦胶囊、尼麦角林
适用于本病引起的痴呆的治疗,该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记忆力,缓解健忘状态。
治疗-相关药品:
巴氯芬、氯硝西泮、喹纳克林、氯丙嗪、多硫酸戊聚糖酯、茴拉西坦胶囊、尼麦角林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RNA干扰
利用短的双链DNA对Prp基因表达进行干扰,从而降低毒蛋白PrpSc的含量,有望成为攻克朊病毒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2、DNA疫苗
不仅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是其还能打破宿主对内源性蛋白质的免疫耐受,从而使得机体获得识别、清除毒蛋白PrpSc的能力,这一方法的发现在朊病毒病治疗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治疗-治疗周期:
朊病毒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朊病毒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总体预后极差,病死率极高。其中,约90%的克-雅病患者在发病后1年内死亡;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平均在发病13.3个月死亡;GSS多在发病后5年内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朊病毒病可导致患者进行性出现痴呆、记忆障碍、共济失调等,甚至发生截瘫、无动性缄默或去皮质强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2、约15%的患者存在明确的家族遗传史,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并发压疮、肺部感染,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目前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朊病毒病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智力障碍,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疏导和精神上的安慰,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加强看护患者,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外出时必须有人陪伴。
2、患者生活用品需专人专用,不得与他人混用。并且家属需及时消毒患者的私人用品。
3、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夜间减少灯光,保证合适的睡眠环境。
4、患者在病程中有肌阵挛症状,坠床风险高,要加放床档,必要时适当使用约束带。此外,家属在患者肌阵挛发作或抽搐时不可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防造成肢体的损伤。
5、若患者大小便失禁,每日给予温水擦洗外阴及肛周,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6、长期卧床患者建议定时更换体位,变换体位后,在患者膝部、踝部、足跟部垫软枕,以减轻局部压力防止压疮形成。翻身时禁止拖、拉、拽等,防止损伤皮肤。
7、减少人员探视,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日常-病情监测:
朊病毒病的发展呈进行性,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需监测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水平、身体平衡能力、肌张力强弱等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朊病毒病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有助于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饮食建议:
1、宜采取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蛋、虾、鱼、蔬菜等,利于患者的健康。
2、患者宜食用柔软细腻的食物,小口进食,细嚼慢咽。进食时取舒适端坐位,如无法坐位进食者,在喂食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吞完一口再进食另一口,多次少量喂入食物,给予充分的时间吞咽。餐后保持舒适坐位30~60分钟,以防引起误吸甚至窒息。
3、患者要保持规律饮食,不能偏食、挑食,并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生冷、过硬的食物。
3、忌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4、忌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针对朊病毒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消灭传染源
由于朊蛋白抵抗力很强,因此,需使用比细菌芽孢要求更高的消毒措施,如132℃高温消毒60分钟、5.25%次氯酸钙或1mol/L氢氧化钠浸泡60分钟。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肉品检验,禁止疯牛、羊肉上市,也禁止其产品与人接触。
3、预防医源性感染
如避免重复使用污染的EMG电极和手术器械等。
4、血液及血制品管理
由于白细胞是朊蛋白的载体,因此,应严格禁止从疫区进口血液和血制品,严禁在疫区居住过一段时间的人员献血。
5、基因检测
对于存在家族史者,应积极做好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