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色素失调症疾病英文名称: incontinentia pigmenti,IP疾病别名: ...
养生
疾病名称: 色素失调症
疾病英文名称: incontinentia pigmenti,IP
疾病别名: 色素失禁症、真皮变色性色素沉着症、Bloch-Siemens综合征
疾病概述:
色素失调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是一种罕见的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皮肤色素紊乱伴有眼睛、牙齿、骨骼和心脏畸形的临床综合征,属于X连锁显性遗传病。由于本病在男性中通常为致死性(多死于宫内),故临床上的患者几乎仅见于女性,患者从出生即可出现典型的皮肤损害,可伴有眼睛、牙齿、骨骼、神经系统等受累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肤红斑、水疱、疣状丘疹、色素沉着、牙齿发育不良、脱发、斜视、视力障碍、骨骼畸形、癫痫、智力障碍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Xq28上的NEMO基因突变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基因检测、脑部MRI、病理活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脑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多系统损害,应积极到院检查,虽无法根治,但在多学科团队的诊疗下,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可得到显著提高。
临床分类:
色素失调症根据遗传学特点分为色素失调症Ⅰ型和色素失调症Ⅱ型。
1、色素失调症Ⅰ型
又称散发型色素失调症,致病基因位于Xp11,约占本病的10%~25%。
2、色素失调症Ⅱ型
又称为家族性致死性色素失调症,致病基因位于Xq28,约占本病的75%以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色素失调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7/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色素失调症家族史的儿童。
病因-总述:
色素失调症的病因主要是由于Xq28上的NEMO基因突变所致,在男性中是致死性的,所以临床上几乎仅见女性患者。另外,少数患者可由于散发的新生突变所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1、色素失调症Ⅰ型
为散发病例,患者一般无家族遗传史,其病因可能是由于X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染色体异常所引起。
2、色素失调症Ⅱ型
大多数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其病因为染色体Xq28上的NEMO(NF-κB的基本调节子)基因突变所致。
症状-总述:
临床上的患者几乎仅见于女性,患者在出生后即可出现典型的皮肤损害,包括水疱大疱期、疣状增生期和线状色素沉着期。部分患者可伴有眼睛、牙齿、骨骼、神经系统等受累表现,其中,眼睛和神经系统受累往往提示病情较重。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损害
(1)水疱大疱期:通常在出生1周内出现皮肤红斑(约94%)、丘疹、水疱(约84%)、大疱等炎性损害。
(2)疣状增生期:水疱大疱期一般持续2周后,进入疣状增生期。主要表现为沿Blaschko线的疣状丘疹(约70%)或斑块,通常持续2个月左右。
(3)线状色素沉着期:可单独发生,也可在疣状增生期后出现。主要表现为沿Blaschko的色素沉着,也可呈环状、螺旋状、漩涡状、泼水状或形状不规则,颜色呈浅褐色至深褐色,四肢常受累,色素沉着可持续数年,在青春期后消退。
2、牙齿受累表现
约90%患者可出现牙齿受累表现,包括牙发育不良(缺牙或少牙)、出牙延迟、牙齿畸形等。
3、毛发受累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或呈羊毛状发。
4、眼部受累
较为罕见,包括斜视、视力减退、白内障等。
5、神经系统受累
较皮肤损害少见,主要表现为癫痫、肌肉痉挛、智力障碍、小头畸形等。
症状-并发症:
色素失调症可并发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肺心病、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脊柱裂、甲营养不良等。
就医-就诊科室:
由于患者多为婴儿,家属可带其到小儿科或者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检查,建议患儿穿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就医过程中家属要看护好患儿,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6、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何时开始出现症状的?有诱发因素吗?随时间推移病情有变化吗?
2、是否有红色丘疹、水疱形成、色素减退等症状?
3、患儿是否有先天性畸形?
4、患儿的父母之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
5、患儿的母亲之前是否流产过?
6、以前就医诊治过吗?有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是如何治疗的?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为婴儿,以上问题可由家属回答。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患的是什么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会传染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9、这个病会遗传吗?如果再要孩子应该怎么预防?
患者为婴儿,以上问题由家属提出。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生后即出现皮肤红斑、水疱、疣状丘疹、色素沉着斑,以及伴有牙发育不良、脱发、斜视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基因检测、脑部MRI、病理活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脑电图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初步了解患者皮损表现。
2、触诊
医生在检查前先会洗净双手,然后触摸患者皮损处,了解皮损的质地、硬度、有无压压痛等,而后作出初步判断。
3、叩诊和听诊
可以检查患者有无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心律不齐等心脏受累征象。
4、眼部专科检查
医生通过眼科检查,可以评估患者有无斜视、视力下降等异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者在水疱大疱期可见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2、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
部分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3、基因检测
由于本病存在明确的致病基因,因此,对于怀疑本病者可进行NEMO基因检测,检出率约为80%,能够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医生会通过取皮肤做病理活检,可作为确诊及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依据。
检查-其他检查: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可用于各种视网膜、黄斑及具体眼底部位病变的诊断和追踪观察。
2、脑电图
对于发生癫痫者,医生会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癫痫的诊治。
检查-影像学检查:
对于怀疑神经系统受累者,医生可借助脑部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以指导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皮肤红斑、水疱、疣状丘疹、色素沉着斑,以及伴有牙发育不良、脱发、斜视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血常规、基因检测、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泛发性表皮痣、Nacgeli综合征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2013年Minić等制定的色素失调症诊断标准。分为有阳性家族史及
无阳性家族史:
1、有阳性家族史
符合以下临床指标1条即可诊断。
(1)典型皮疹史,存在三期皮肤损害(水疱大疱期、疣状增生期、色素沉着期)任意一期。
(2)色素沉着。
(3)皮肤毛发损害。
(4)秃顶。
(5)牙齿异常。
(6)视网膜病变。
2、无阳性家族史
分为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至少需满足1条主要指标和1条次要指标方可诊断。
(1)主要指标
①典型新生儿期的红斑、水疱,水疱内含嗜酸性粒细胞。
②典型躯干部线状色素沉着。
③皮肤线状萎缩或秃发。
(2)次要指标
①牙齿异常。
②秃发。
③指甲异常。
④视网膜病变。
⑤多次妊娠男胎流产证据。
⑥乳房及乳头异常。
⑦色素失调症病理学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水疱期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水疱好发于手足、肘膝、四肢伸侧等易摩擦部位,亦可泛发全身。通常浅表水疱表现为结痂的糜烂面,表皮内水疱较松弛,受压可扩展;透明板内水疱较紧,愈后萎缩且无瘢痕;致密板下水疱愈合后有瘢痕和粟丘疹形成。尼氏征阳性或阴性。
(2)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皮肤潮红和松弛性水疱,并逐渐变成疣状鱼鳞病样损害,灰褐色疣状鳞屑主要累及皱褶部位和四肢屈侧,也可遍及全身,易与IP鉴别。
2、疣状期需要以下疾病鉴别
(1)泛发性表皮痣:全身泛发涡纹状或弧形统状条纹,不同于IP,无先前的红斑水疱,可伴发先天性骨骼和牙齿畸形及神经系统损害。
(2)点状软骨发育不良:除皮肤出现鱼鳞病样角化性皮损和IP样色素沉着外,还有四肢短缩畸形、点状骨骶和肌肉纤维变性致关节僵直、先天性白内障和心脏病等。
3、色素沉着期需要以下疾病鉴别
(1)线状和漩涡状痣样色素沉着病:沿Blaschko线出现漩涡状色素沉着,不同于IP,不伴先前的水疱和疣状损害,黏膜、眼睛和掌距不受累,两性均可发病,此外可伴先天性心脏病、精神障碍和脑麻痹等。
(2)Nacgeli综合征:很少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皮肤及其附属器,色素沉着呈网状分布,不同于IP,色素沉着无水疱和疣状损害,还有少汗和点状掌距角化症。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色素失调症尚无根治方法,医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症处理。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
(1)小檗碱:对于局部渗出者,可给予小檗碱湿敷。
(2)外用抗生素:对于新生儿者,医生会使用莫匹罗星、红霉素软膏,预防局部感染。
(3)外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相关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疣状损害。
2、眼部注射药物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适用于单一视网膜光凝无法控制病变者。
3、全身用药
(1)维A酸:目前已有使用维A酸治疗患者皮肤损害成功的报道。
(2)糖皮质激素:相关研究显示,口服糖皮质激素也可治疗严重的炎症及疣状损害,常用药物为泼尼松、甲泼尼松等。
(3)抗癫痫药物:对于癫痫发作者,医生必要时会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小檗碱、莫匹罗星、红霉素、他克莫司、雷珠单抗、维A酸、泼尼松、甲泼尼松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视网膜病变者,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考虑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视网膜光凝、视网膜外加压术及玻璃体切割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色素失调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色素失调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目前认为色素失调症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多系统受累,尤其是神经系统和眼睛。就皮肤损害而言,一般在青春期后消退,如无重要系统受累,则预后良好;约18%~32%的患者可在生后1年内出现如惊厥、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偏瘫、脑发育不良、脑白质病变和脑梗死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往往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在出生后即出现明显的皮肤损害,并可伴有多系统受累表现,严重影响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色素失调症Ⅱ型的男性患者通常为致死性,多死于宫内,造成死胎、流产。
4、本病可并发眼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预后。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完全治愈,但在多学科的诊疗模式下,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或缓解,生长发育趋于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日常-总述:
患者及家属应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控制色素失调症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合理用药、合理膳食等对本病也有积极作用。另外,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多为婴儿,家长可能产生过度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相互责怪等。此时,患者家属应向医生详细询问相关的疾病知识,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及护理过程,减轻负性心理,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在水疱期注意预防感染,为患儿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避免患儿抓破水疱或正常皮肤,增加感染的概率。
2、未破溃水疱尽量保持其完整性,避免破损,必要时可以在医院进行抽疱处理,保持疱皮的完整。
3、对已出现疱疹破溃、皮肤破损处,及时清洁创面。
4、勤换床单和患儿衣服等,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可能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眼部异常、指甲发育不良、脱发等情况,因此,患儿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通过检查眼底、神经功能等,以明确患儿否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及判断病情,并修改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利于症状缓解,机体恢复。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适当增加饮水,可促进机体代谢,有助于机体恢复。
饮食禁忌:
1、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禁食明确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坚果等。
预防措施:
1、对有阳性家族史的夫妇应进行基因检测,在备孕前应进行的遗传咨询;若已经妊娠,应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2、避免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使用防晒霜或遮阳伞。
3、出现病毒感染后及时进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