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沙门菌性肺炎疾病概述: 沙门菌性肺炎是指由伤寒、副伤寒及其他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急...
养生
疾病名称: 沙门菌性肺炎
疾病概述:
沙门菌性肺炎是指由伤寒、副伤寒及其他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化脓性炎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患者常有受寒、劳累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可出现发热、气促、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随着沙门氏菌耐药率的增高,本病逐渐成为所谓的“难治性”肺炎,常为院内感染,尤其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气促、咳嗽、咳痰、胸痛
主要病因: 因伤寒、副伤寒及其他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肺部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胸部X线、CT
重要提醒: 沙门菌性肺炎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传染他人或影响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沙门菌性肺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沙门菌性肺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接触感染沙门菌者或动物,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病因-总述:
沙门菌性肺炎是因为伤寒、副伤寒及其他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肺部引起的。病原体数量多少、毒力强弱以及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无损害等因素可影响本病的发生几率。
病因-危险因素:
1、沙门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导致肺炎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关。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严重肝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因全身抵抗力下降,故易发生沙门菌性肺炎。
2、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致病所需的沙门菌摄入量明显少于健康成人。胃酸减少、胃排空增快、肠蠕动变慢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可增加沙门菌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症状-总述:
沙门菌性肺炎患者发病期常有受寒、劳累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多数起病较急,多有气促、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还可伴有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
本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为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
2、咳嗽、咳痰
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痰常为血性或带血丝。
3、胸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累及胸膜时则呈针刺样痛,下叶肺炎刺激膈胸膜,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4、咯血和呼吸困难
少数患者可出现。
5、全身症状
包括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6、其他
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并发症:
1、肺脓肿
随病情进展,肺组织可能出现坏死发生肺脓肿,表现为高热、畏寒、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若病情迁延可形成慢性肺脓肿,可出现反复发热和咯血,还可出现贫血、消瘦等慢性中毒症状。
2、肺出血
一旦肺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肺组织,可能导致肺出血,主要表现为咯血,或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失血等表现。患者应该积极进行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热、气促、咳嗽、咳痰、胸痛。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以就诊于呼吸内科或传染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对肺部进行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以前有没有什么疾病?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气促、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胸部X线、CT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听诊
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减弱、湿啰音。
2、叩诊
胸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增高,可有核左移,年老体弱或严重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2、细菌培养
取痰或胸水进行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诊本病。还可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选择治疗的药物。
3、血清学检查
可用患者的血清与已知的沙门菌菌种制成的菌体抗原或亚单位抗原作凝集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特异性抗体。一般于发病1~2周后即出现较高的抗体效价。若双份血清检查,第2次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高者,可明确诊断为本病。
4、分子生物学检测
近年来,已有用DNA探针和PCR检测沙门菌DNA的报道。而且,初步显示PCR检测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CT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情况,包括肺纹理增粗、炎症浸润影等肺炎改变征象,有时还可发现肺脓肿、胸腔积液等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沙门菌病史,出现发热、气促、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发现肺炎征象,并结合血常规、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胸部X线、CT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与药物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药物性肺炎
药物性肺炎为药物所致的医源性疾病,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直接细胞毒性和过敏反应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具体的临床表现与所用药物有关。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短时间内(1周内)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大多数于原发病起病后72小时内发生,一般不超过7天。主要有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同时可有原发病相关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沙门菌性肺炎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高热者还可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药物。患者还应注意咳嗽、翻身或拍背,以促进排痰。
治疗-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进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电解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注意水份的补充。
2、高热者应进行物理降温。
3、患者应注意咳嗽、翻身或拍背,以促进排痰。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使用哌拉西林、头胞唑林、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2~3天后,病情仍无改善或加重,应调换抗感染药物。已有病原检查结果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
2、止咳药
咳嗽剧烈者可服用咳必清、退嗽等药物,必要时用可待因。
3、免疫调节剂
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有助于辅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哌拉西林、头胞唑林、庆大霉素、咳必清、退嗽、可待因、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肽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沙门菌性肺炎的预后与患者的基础情况、具体病原体类型、治疗是否及时恰当等因素有关。本病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但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预后-危害性:
沙门菌性肺炎患者可能发生肺脓肿、肺出血等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能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沙门菌性肺炎患者可能会发生肺脓肿、肺出血等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造成患者精神紧张、烦燥不安和焦虑,严重者还有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2、护理要点
(1)患者应积极向医生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多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通过正常渠道发泄自己内心的郁闷和不快,缓解心理因素带给自己的精神压力。
(2)家属应多陪伴、鼓励患者,在生活上多支持患者,让患者摆脱孤独感,舒缓心中的负面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自行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空气污染严重时,可开空气净化器。
2、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促进排痰,增强肺功能。
4、注意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漱口、洗澡,勤打扫卫生。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6、注意防寒保暖。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胸部X线等。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食用清淡、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柠檬、苹果、猕猴桃等,补充维生素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3、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鲫鱼、瘦肉、牛奶,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刺激支气管和肺部组织,导致痰液分泌增多,咳嗽症状加重。
2、避免或少吃油腻的食物,如蛋糕、肥肉等,以免助湿生痰,加重病情。
3、忌吃烧烤类的食物,如烤鸡、烤鸭等,容易刺激支气管和肺部,导致咳嗽症状加重,不利于机体恢复。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2、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严重肝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抵抗力下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