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痹疾病英文名称: arthralgia due to kidney疾病概述: 肾痹,中...
养生
疾病名称: 肾痹
疾病英文名称: arthralgia due to kidney
疾病概述:
肾痹,中医病名。 是指由于骨痹日久不愈,加之肾虚,复感外邪,内舍于肾所致,以腰背及骨节酸痛、骨重不举、屈伸不利、关节僵直不用、关节畸形、步履艰难、头面及肢体浮肿、尿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五脏痹”之一。
本病相当于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病、大骨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西医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某些存在本病的西医疾病可能具有遗传性,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就诊科室: 骨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
发病部位: 脊柱、上肢、下肢、背部
常见症状: 腰背及骨节酸痛、骨重不举、屈伸不利、关节僵直不用、关节畸形、步履艰难,以及腰腿酸软、头面及肢体浮肿、尿少等。
主要病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内舍于肾所致;内因多为肾气亏虚、痰瘀痹阻。
检查项目: 中医四诊,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HLA-B27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类风湿因子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X线检查、CT、MRI等西医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日常起居,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以免因关节拘挛、畸形,或由于脏腑功能受损,而对日常生活、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的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病因-总述:
肾痹的发生通常认为是骨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邪气内传于肾而成。本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邪,内舍于肾所致;内因多为肾气亏虚、痰瘀痹阻。基本病机为肾虚邪滞、不荣不通。病位在于肾脏,可涉及骨、关节,与肝、脾、膀胱等脏腑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外邪侵袭
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机体,邪气留滞骨节可形成骨痹,骨痹日久不愈,邪气可循经侵袭肾脏,进而导致肾痹的发生;或由于邪气较盛,可直接侵袭肾经或肾之外府,进而导致肾痹的发生。
2、肾气不足
由于骨痹日久,邪气循经损伤肾气,导致肾气不足,进而引起肾痹;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当、大病久病之后、房劳过度、过度劳累、女性生育过多等原因,均可导致肾虚,风寒湿热等邪气可乘虚而入,进而引起肾痹。患者日久可能出现肾精亏虚、肾阴不足、肾阳虚衰等改变。
3、痰瘀阻滞
由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久病不愈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痰浊血瘀内生,如果阻滞肾经或肾脉或腰府,即可导致肾痹的发生。
症状-总述:
肾痹的主要症状,除了关节沉重、僵硬、疼痛、畸形等骨痹表现外,还会出现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浮肿、尿少等肾虚的症状。疾病早期,通常以邪气偏盛为主,因此多以骨痹的症状为突出,而随着疾病进展,邪气日渐损伤肾气,则会逐渐肾虚的表现为主。
症状-典型症状:
1、骨痹症状
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关节僵硬、疼痛、关节畸形、强直、拘挛屈曲、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脊柱或髋关节严重变形,进而出现坐卧难支、步履艰难等症状。
2、肾虚症状
主要表现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精神不振、面部肢体浮肿、尿少等肾气虚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须发早白、牙齿松动、健忘痴呆、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不孕等肾精亏虚的症状,或出现全身怕冷、手脚发凉、精神萎靡等肾阳虚的症状,或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肾阴虚的症状。
症状-并发症:
1、关节畸形
肾痹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从而影响形体美观。严重时,则可能会影响关节功能,甚至导致残疾,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心痹、肺痹、肝痹、脾痹
中医认为,五脏之间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肾痹日久不愈,可能会导致邪气循经侵袭其他四脏,进而引起心痹、肺痹、肝痹、脾痹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反复发作的肢体或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2、伴有肢体关节拘挛、畸形、坐立或行走困难;
3、伴有腰膝酸软、颜面或肢体浮肿、尿少、精神不振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可根据病情到风湿免疫科、骨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和心电图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以及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有多久了?
2、您不舒服的症状是持续性的还是会由于某些因素而加重或缓解?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
3、除上述症状外,您是否还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
4、您之前有就诊过吗?有做什么检查吗?有明确诊断吗?有进行什么治疗吗?治疗效果好吗?
5、您平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如何?
6、您是否还有其他疾病?
7、您家中是否有人有跟您类似的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是什么原因?
2、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吗?
3、病情严重吗?可以治好吗?多久可以缓解?
4、如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5、会出现复发吗?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治疗的费用可以报销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中医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中医特色检查。此外,通常还需要进行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HLA-B27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类风湿因子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X线检查、CT、MRI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需进行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由专科医生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肢体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从而初步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及病情轻重。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由专科医生通过辨别患者声音的高低、强弱、连贯性等,从而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由专科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如是否存在疼痛、活动不利、头晕、耳鸣、饮食和排便改变等,同时询问患者既往的患病情况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
4、切诊
包括按诊和脉诊。由专科医生通过按触病变关节、肌肉等部位,从而判断有无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畸形、关节活动受限等改变;通过脉诊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及轻重。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数量增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诊断、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HLA-B27检测
HLA-B27阳性,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重要意义。
3、抗核抗体谱检测
抗核抗体谱阳性,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重要意义。
4、类风湿因子检测
类风湿因子阳性,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5、其他检查
血常规、肝功、肾功、细胞因子以及骨代谢指标等,对评估病情和用药具有一定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关节的具体情况,有无变形、增生等情况。
2、CT、MRI
通过CT、MRI,可以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有助于诊断疾病和了解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腰背及骨节酸痛、骨重不举、屈伸不利、腰酸膝软、尿少浮肿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通常需要与肝痹、心痹、脾痹、肺痹等五脏痹的其他四痹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本病多以肢体沉重、关节僵硬、疼痛、关节畸形、强直、拘挛屈曲、活动受限等症状为主症。
2、同时可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精神不振、面部肢体浮肿、尿少等肾虚的伴随症状。
3、随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脊柱或髋关节严重变形、精神萎靡、全身怕冷、手脚发凉或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
诊断-鉴别诊断:
1、肝痹
肝痹多由筋痹不愈,迁延日久,内舍于肝所致。多在肢体拘挛,筋挛节痛,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筋痹表现外,还可见胸胁胀满,两胁疼痛,少腹疼痛,腰痛足冷,夜卧多惊,多饮、小便频数,或腹胀如鼓、有如怀物之状、腹水的症状。
2、心痹
心痹多由脉痹不愈,迁延日久,内舍于心所致。多在发热、面色苍白、肌肉热极、四肢不利、关节红肿热痛等脉痹表现外,还可见心悸、惊恐、气逆喘促、心胸烦闷,甚则精神恍惚,咽干、心中微痛兼有腹胀不能饮食的症状。
3、脾痹
脾痹多由肌痹不愈,迁延日久,内舍于脾所致。多在四肢肌肉疼痛、肌肤疼痛麻木、肢体怠惰无力、肌肉萎缩、不仁等肌痹表现外,还可见脘痞腹胀、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或口吐痰涎的症状。
4、肺痹
肺痹多由皮痹不愈,迁延日久,内舍于肺所致。多在皮肤麻木、四肢软弱,肢体肿痛等皮痹表现外,还可见喘满烦呕、咳逆上气、喘息气促、胸闷气短,甚至出现气奔喘满、昏塞、胸背疼痛的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祛邪补肾治疗原则,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同时,部分患者还可配合针刺、灸法、拔罐等疗法,以通肾痹的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多见湿热、寒湿、血瘀等,根据不同的疾病时期而存在不同的病理状态。因此,肾痹以补肾祛邪为治疗原则,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以标实为主者,当以祛邪为主兼以补肾,同时根据病邪性质予以如清热化湿、散寒化湿、化痰祛瘀等;以本虚为主者, 当以补肾为主兼以祛邪。同时,可配合针刺、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以通络止痛,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治疗-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
(1)湿热痹阻证:骨节热痛、沉重、畸形,肢体转侧不能,得热痛增,腰背肌肉热痛、重着,口苦咽干,烦渴,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湿,宣痹通络。方药:宣痹汤加减。
(2)寒湿痹阻证:骨节冷痛、沉重、畸形,腰背肌肉冷痛、重着,痛有定处,转侧屈伸不利,昼轻夜重,遇寒痛甚,得热则减;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法:散寒化湿,温经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
(3)阴虚内热证:骨节烦痛、畸形,潮热盗汗;肌肤麻木不仁,腰膝屈伸不利,酸软无力,日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形体消瘦,或咽干耳鸣,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或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补肾壮骨。方药:大造丸加减。
(4)脾肾阳虚证:骨节酸痛、畸形,肢冷便溏;关节屈伸不利,或僵硬,昼轻夜重,腰膝酸软,下肢无力,腹胀纳呆,面色㿠白,自汗,或面浮肢肿,夜尿频数色清,男子阳痿,女子月经衍期、量少或闭经;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治法:温补脾肾,壮骨通络。方药:附子独活汤加减。
(5)痰瘀互阻证:骨节刺痛、肿胀、顽麻、畸形;关节僵硬,屈伸不利,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肤色紫黯,面色黯滞,或眼睑浮肿,胸闷痰多;舌质紫黯或瘀斑,苔白腻,脉弦涩。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6)其他:此外,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远志丸、防风丸、白附子丸、河车封髓丹、家秘滋肾丸,或肾痹汤加减,或用五痹汤加独活、肉桂、杜仲、牛膝、黄芪、萆薢等经典方药加减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
可由专业医师根据病变部位、疼痛性质进行针刺、艾灸治疗。通常以补肾痛痹止痛为治法,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常用穴位有肾俞、命门、气海、太溪、关元、三阴交、腰阳关、足三里、曲池、丰隆、合谷、血海等。必要时,可以结合电针、拔罐治疗。
3、推拿治疗
通过专业医师在病变部位进行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4、其他
药物熏洗、外敷等治疗,对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肾气强弱、感邪轻重、病程长短,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对于肾气不足较轻、感邪不重、病程较短者,通常易于治疗,其预后相对较好;对于病邪复杂、肾虚严重,病程较长者,其治疗难度较大,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等病变,或影响其他脏腑功能者,因此预后相对较差。
预后-危害性:
1、长期反复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2、病程迁延不愈者,可造成关节畸形、拘挛,或出现坐卧难支、步履艰难、尿少浮肿等症状,进而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3、对于正虚邪盛的患者,不仅可以影响肾的功能,甚至可以累积其他脏腑者,进而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影响。
预后-自愈性:
本病通常不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通常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但难以彻底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常在起居不当时,出现再次发作或症状加重的情况。
预后-后遗症:
本病可能会造成关节畸形的后遗症。
日常-总述:
本病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避免感受外邪,同时注意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可造成关节疼痛、僵硬等不适症状反复发作,并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功能和形体外观,进而使患者出现悲观、消极、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但不良情绪既可能会加重疼痛感受,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患者应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不能缓解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避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药量或服用偏方。
2、应用川乌、草乌、附子等有毒性的药物时,应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常见不良反应等。采用正确的熬药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服药后注意观察药效和反应。
3、应用全蝎、蜈蚣等药性峻猛、毒副作用较大的虫类药物,可将药物研末装入胶囊内吞服。如出现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不能自行判断。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保持生活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尽量避免在阴暗、寒冷、闷热、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2、患者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而增减衣物,避免吹风、受凉、淋雨、涉水等。并注意保持衣被清洁干燥,汗多者及时擦干,更换衣被。
3、患者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关节活动;在缓解期,应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活动不宜过于剧烈,需量力而行,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4、对于关节不利或强直患者,应定时做被动活动,从被动到主动,由少到多,由弱而强,循序渐进,逐渐恢复关节功能。
5、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增强体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是否伴有僵硬、拘挛、畸形等改变。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饮食、浮肿、排尿等其他伴随症状的变化。
3、注意观察服药后的疗效和反应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诊,以判断疾病变化情况。如出现疼痛加重、关节畸形、拘挛,或出现浮肿、尿少、精神萎靡等症状时,或发生药物中毒、不良反应时,则需及时就医。复诊时,需携带既往就诊的病历、检查报告等相关材料。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从而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应保证饮食规律、营养均衡、种类丰富,并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瘦肉、鸡蛋、乳制品、豆类、蔬菜、水果等,同时应保证充足饮水。对于存在超重或肥胖者,需要控制总热量摄入。
2、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食疗方进行调理:
(1)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和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凡属湿热阻滞经脉而引起的筋骨疼痛,可用此汤。
(2)川乌粥: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备用,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末改用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适用于寒湿痹证,宜温服。热性疼痛、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敛等中药同服。
(3)老桑枝煲鸡:每次用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去毛及内脏,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鸡肉。可治四肢酸痛麻痹,颈背牵强疼痛,慢性腰肌劳损。
(4)木瓜牛膝酒: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加大曲酒500ml浸泡7天,每服15ml,每日2次。适用于瘀血痹阻。
(5)桑椹子粥:桑椹子、粳米。适量煮粥,常食此粥,可强肝肾,壮身体。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肉、油炸、烧烤等食物。
2、忌食生冷食物,如冰淇淋、雪糕、冷饮、生食等食物。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麻椒、花椒等食物。
4、避免饮食不节,如饮食不定时、暴饮暴食等。
5、戒烟限酒。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骨痹不愈、肾气亏虚、复感外邪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注意起居调护、增强体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法进行预防。
1、保持生活环境温度、湿度适宜,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避免风邪、湿邪、寒邪、热邪等邪气侵袭人体。
2、养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抵御邪气侵袭。
3、保证营养均衡、种类丰富,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从而使关节筋脉气血通畅。但应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或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运动。
5、如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积极治疗,避免原发疾病反复发作或不断加重,从而预防本病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