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瘅疾病英文名称: kidney dan;acute pyelonephritis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肾瘅
疾病英文名称: kidney dan;acute pyelonephritis
疾病概述:
肾瘅(kidney dan;acute pyelonephritis),是指湿热蕴结结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出现以发热、腰痛、口渴、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育龄期妇女最见,发生与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外阴不洁等有关。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治疗较易反复,失治误治,可耗伤气阴,损伤脾肾,使病情缠绵难愈,甚至形成关格。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肾盂肾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肾脏、膀胱
常见症状: 发热、腰痛、口渴、尿频、尿急、尿痛
主要病因: 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外阴不洁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涂片细菌检查、尿细菌培养、B超、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发热,腰痛,口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并注意饮食情志调理,避免病情缠绵,甚至发展为关格等。
临床分类:
1、湿热蕴肾证
主要表现为身热不扬,小便频急不爽,腰部酸胀、重着、疼痛,或有尿浊、尿血,口渴但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肝经湿热证
主要表现为小便短涩不畅或混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寒热往来,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下焦瘀滞证
主要表现为腰部或小腹部胀痛与刺痛,拒按,小便色暗红或夹血丝,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外阴不洁等有关。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位在肾与膀胱。
病因-基本病因:
1、饮食失调
平时饮食不加节制,偏食辛辣刺激性或油腻食物,或长期嗜酒,脾胃不能及时运化,蕴湿盛热,下注膀胱,发为本病。
2、情志失常
突然暴怒,或长期情绪抑郁,影响肝脏疏泄,调达气机功能失常,气郁化火或气滞血瘀,发为本病。
3、外阴不洁
外阴不洁,秽浊之邪入侵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发热、腰痛、口渴、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表现。起病急骤,育龄期妇女最多见,可见于任何年龄。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高热、寒战、头痛、周身酸痛、恶心、呕吐,体温多在38℃以上,热型多呈弛张热,也可呈间歇热或稽留热。
2、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疼痛、腰痛,少数还有剧烈的腹部阵发性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
3、体征
体检时肋腰点有压痛,肾区叩击痛。
症状-并发症:
关格
本病早期以实为主,表现为膀胱湿热或肝胆郁热,日久则虚实夹杂,湿热与脾肾亏虚并见,迁延日久可进展为癃闭、关格。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疼痛、腰痛等症状,
2、如果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肾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简单查体,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疼痛、腰痛等症状?多久了?
2、一般持续多久?是劳累后发生的吗?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4、之前有其他疾病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疼痛、腰痛?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需要手术治疗吗?
6、如果药物治疗,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涂片细菌检查、尿细菌培养、B超、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小便情况、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以及呕吐时声响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汗出,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脏器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时血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2、尿常规
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称为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断意义较大,部分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可见白细胞管型。
3、尿涂片细菌检查
清洁中段尿沉渣涂片,用高倍镜检查,如果每个视野下可见1个或更多细菌,提示尿路感染。可初步确定是杆菌还是球菌,是革兰阴性细菌还是革兰阳性细菌,对及时选择有效抗生素有重要参考价值。
4、尿细菌培养
可采用清洁中段尿、导尿及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其中膀胱穿刺尿培养结果最可靠。
5、肾功能
一般情况下肾功能是正常的。
6、其他
急性肾盂肾炎可出现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升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期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
目的是了解尿路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尿路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等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尿路感染急性期不宜做静脉肾盂造影,可做B超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或急性尿路感染治疗7~10天无效的女性应行静脉肾盂造影。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发热、腰痛、口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小便症状的热淋、肾著、肾痨、肾痈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育龄期妇女最多见,起病急骤。
2、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腰痛,伴有发热畏寒或寒战、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肾区一侧或两侧有叩击痛,肾俞、大横穴处有压痛。
3、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涂片细菌检查、尿细菌培养、B超、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热淋
腰痛一般不明显,多无全身症状,症状多于2~3天后消失。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有助鉴别。
2、肾著
病程长,有肾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之病史。
3、肾痨
血尿为早期常见症,尿频、尿急、尿痛更突出,有痨病史及盗汗、低热等症状。尿沉渣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X先检查有时可见到肾区有结核病灶钙化影或虫蚀样缺损区。抗痨治疗有效。
4、肾痈
高热,腰痛剧烈,肾区叩击痛明显,患侧腰背组织局部隆起、有灼热感,尿频、尿急等症状不明显,肾B超、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急性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慢性期在清热通淋的同时,应该注意邪正两顾。
治疗-药物治疗:
1、湿热蕴肾证
(1)方药:除湿清肾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芩、蒲公英、山栀子、车前草、滑石、茯苓、猪苓、白花蛇舌草、泽泻、生甘草。
(3)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甘露消毒丹、三金片、银花泌炎灵、热淋清、尿感宁冲剂。
2、肝经湿热证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黄芩、龙胆草、车前草、木通、当归、生地黄、泽泻、生甘草。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3、下焦瘀滞证
(1)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大蓟、小蓟、生地黄、滑石、蒲黄、山栀、淡竹叶、当归、木通、生甘草。
(3)中成药:荷叶丸。
治疗-相关药品:
清开灵口服液、甘露消毒丹、三金片、银花泌炎灵、热淋清、尿感宁冲剂、龙胆泻肝丸、荷叶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西医治疗
去除和控制原发感染是防治本病的重要因素,应对盆腔炎、子宫颈炎、尿道旁腺炎、扁桃体炎等积极治疗,有尿路结石者应去除结石。应选择细菌敏感抗生素,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来进行,必要时可抗生素联用。
2、针灸疗法
取肾俞、膀胱俞、三阴交、中极。膀胱湿热加三焦俞、水道、阴陵泉;肝胆郁热加行间、太冲、阳陵泉,每次取3-5穴,用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治疗-治疗周期:
肾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肾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治疗较易反复,失治误治,可耗伤气阴,损伤脾肾,使病情缠绵难愈,甚至形成关格。
预后-危害性:
如果湿热邪毒炽盛,深入营血,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症状,常需积极救治。
预后-治愈性:
急性患者经治疗后,绝大多数可治愈。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肾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起居调摄不当,可能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注意卧床休息,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等,以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排尿涩痛或绞痛患者,应注意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用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湿热证中药汤剂宜饭前分次凉服,可用车前子煎水代茶饮。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2、急性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慢性期一般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
3、注意个人卫生,宜淋浴,避免交叉感染。
4、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每天可用温水等清洗会阴部,便后清洗阴部及肛门,防止泌尿道逆行感染。
5、穿棉质内裤,不穿紧身裤,少憋尿,有尿意及时排尿。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小便色、质、量,了解尿液中有无异物排出如血块等。
2、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细菌涂片、尿细菌培养、B超、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和蔬菜,注意饮食忌宜,忌食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饮食建议:
1、可饮用绿茶或用金钱草代茶冲饮,以清热利尿、通淋下泄。
2、每天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细菌和炎性物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聚湿生痰。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外阴不洁等有关。因此,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外邪、注意情志调摄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调节情志,释放不良情绪,培养愉悦心情,使气血和畅,营卫流通,以利于体质改善。
2、注意饮食宜忌,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3、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泌尿道检查,以避免感染。
4、加强锻炼,保证足够的活动量,提高防御能力,防止复发。
5、避免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因素,宜淋浴,浴具自备,避免交叉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