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神经皮肤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neurocutaeous syndrome疾病概述: 神...
养生
疾病名称: 神经皮肤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neurocutaeous syndrome
疾病概述:
神经皮肤综合征(neurocutaeous syndrome)是指由源于外胚层组织的器官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病变不仅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眼,还可累及中胚层、内胚层的器官如心、肺、骨、肾和胃肠等。临床特点为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目前已报道的有40余种,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的有神经纤维瘤病(NF)、结节性硬化症(TSC)和脑面血管瘤病。本病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多种方式。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眼、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损害、局部疼痛、感觉异常、癫痫、视觉受损、听觉受损、突眼
主要病因: 主要为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基因分析、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肾脏超声、超声心动图、脑电图、心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重要提醒: 为避免并发症对生命的威胁,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
1、神经纤维瘤病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基因缺陷导致的多系统损害有关,主要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及神经纤维瘤。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不同,该病可分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Ⅰ)和Ⅱ型(NFⅡ)。
2、结节性硬化症
该病又称Bourneville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特征为皮肤损害、癫痫发作及智能减退。根据基因定位不同,该病可分为TSC1、TSC2、TSC3、TSC4四型,其中前两型较为常见。
3、脑面血管瘤病
该病又称Sturge-Weber综合征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为先天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面部血管痣、眼部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发病率约为1/3000。
2、结节性硬化症的发病率约为1/10万。
3、脑面血管瘤病的发病率约2/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多发生于有家族史者。
2、结节性硬化症多于儿童期发病,男女之比约为2∶1。
3、脑面血管瘤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因-总述: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病因根据具体疾病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神经纤维瘤病及结节性硬化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脑面血管瘤病的病因尚不清楚。
病因-基本病因:
1、神经纤维瘤病
该病由神经纤维瘤基因重排、缺失或点突变导致。NFⅠ型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属于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会导致抑制功能丧失,从而致病;NFⅡ型的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长臂,能够通过合成蛋白质调节细胞生长,其突变会导致细胞分化、生长失控,从而致病。
2、结节性硬化症
该病主要由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点突变导致。按顺序,四型疾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16号染色体短臂、12号染色体长臂及11号染色体长臂,且均属于肿瘤抑制基因。上述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肿瘤抑制功能丧失,从而致病。但是,大约15%的患者并不存在上述基因突变。
3、脑面血管瘤病
该病可能与先天性外、中胚层发育障碍有关,这可能会导致血管结构与功能调控异常、血管神经支配异常及血管活性因子表达异常。
症状-总述: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症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皮肤症状、神经症状、眼部症状等,其具体表现根据具体疾病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神经纤维瘤病
(1)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①皮肤症状:边缘不整齐且不凸出皮肤的牛奶咖啡斑,以及因肿瘤形成凸出皮肤的粉色丘疹是典型症状。患者还可出现雀斑或色素沉着。
②神经症状:神经纤维瘤压迫或侵袭其他组织可导致局部疼痛或感觉异常。
③眼部症状:视神经肿瘤可导致单侧视力丧失、视野缺损、颜色分辨困难或突眼等症状。
④骨骼症状: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凸,颅骨不对称、缺损、凹陷,以及假关节等症状。
(2)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主要症状为听力丧失及耳鸣。
2、结节性硬化症
(1)皮肤症状: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典型症状包括椭圆形色素脱失斑、粉红色或淡棕色丘疹及鲨革样斑。
(2)神经症状:典型症状为癫痫发作。由于智能减退,患者还会伴有情绪不稳、行为幼稚、易冲动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3)其他症状:其他器官可因多发肿瘤出现相应症状。
3、脑面血管瘤病
(1)皮肤症状:典型症状为出生时可见的红葡萄酒色扁平血管痣,边缘清晰,且多出现于面部。
(2)神经症状:典型症状为癫痫发作,多为血管痣对侧肢体局限性抽搐。
(3)眼部症状:可出现突眼和青光眼,当枕叶受累时可出现同向性偏盲。
症状-并发症:
神经皮肤综合征可能导致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横纹肌肉瘤、心力衰竭、青光眼等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癫痫持续发作不缓解,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处理,必要时可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斑块、粉色或淡棕色丘疹、红葡萄酒色扁平痣等皮损。
2、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异常。
3、出现视觉、听觉功能受损。
4、癫痫反复发作。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时,患者需及时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神经内科
本病属于神经内科的诊疗范围,病情平稳者可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重者,应去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能否具体跟我讲一下?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来这里之前,有去其他地方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
5、您之前有没有得过其他疾病?治疗过吗?您现在有没有当时的病历?
6、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具体药名是什么?
7、您家里有出现过类似症状的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做手术吗?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皮肤损害、局部疼痛、感觉异常、癫痫、视觉受损、听觉受损及突眼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皮肤、骨骼等部位的异常,以及感觉方面的损害;之后可能建议其做基因分析、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肾脏超声、超声心动图、脑电图、心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通过视诊了解皮损的大小、形态、颜色、数目、分布等情况,以及骨骼是否存在畸形。
2、视、听觉检查
通过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视觉及听觉功能进行初步评估。
检查-实验室检查:
基因分析:能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致病基因。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
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建议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
2、心电图
有助于判断患者有无心律失常。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即将声波刺激下,听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记录下来的检查,有助于对听神经瘤进行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有助于观察骨骼畸形。
2、CT、MRI检查
CT、MRI等检查有助于对中枢系统肿瘤、颅内钙化、脑萎缩、脑膜血管瘤等进行诊断。
3、肾脏超声
肾脏超声可以对是否存在肾脏囊肿及血管肌脂瘤进行评估。
4、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心脏横纹肌瘤。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家族史,以及皮肤损害、局部疼痛、感觉异常、癫痫、视觉受损、听觉受损、突眼等症状,再结合基因分析、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肾脏超声、超声心动图、脑电图、心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神经纤维瘤病
(1)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符合下列7条中2条或2条以上可确诊该病:
①6个或以上的牛奶咖啡斑或色素沉着斑,青春期前直径>5mm,青春期后直径>15mm;
②腋窝或腹股沟区的雀斑;
③2个或以上的任一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④视神经胶质瘤;
⑤2个或以上的虹膜错构瘤(Lisch结节);
⑥特征性骨病变,如蝶骨发育不良或长骨皮质增厚伴或不伴假关节;
⑦一级亲属有确诊的NFⅠ患者。
临床表现不足时,检测出致病性突变基因也可确诊。
(2)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符合下列3条中任意1条可确诊该病:
①影像学检查确诊双侧听神经瘤;
②一级亲属有NFⅡ并有单侧听神经瘤;
③一级亲属有NFⅡ和有下列中的两项:神经细胞瘤、脑膜瘤、胶质瘤和青少年后囊下晶状体混浊。
2、结节性硬化症
诊断标准包括11项主要特征及6项次要特征,符合2条或2条以上主要特征,以及符合1条主要特征及2条或2条以上次要特征可确诊该病。不过,若只符合主要特征10及11两条则不能确诊。临床表现不足时,检测出致病性突变基因也可确诊。
(1)主要特征
①色素脱失斑(≥3个,直径至少5mm);
②面部血管纤维瘤(≥3个)或头部纤维斑块;
③指(趾)甲纤维瘤(≥2个);
④鲨革样斑;
⑤多个视网膜错构瘤;
⑥皮质发育不良(包括结节和脑白质放射状迁移线);
⑦室管膜下结节;
⑧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瘤;
⑨心脏横纹肌瘤;
⑩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一种成年患者的肺部病变);
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个)。
(2)次要特征
①“斑驳样”皮肤病变(1~2mm色素脱失斑);
②牙袖质凹陷(>3处);
③口内纤维瘤(≥2个);
④视网膜无色性斑块;
⑤多发肾囊肿;
⑥非肾性错构瘤。
3、脑面血管瘤病
存在面部典型红葡萄酒色扁平血管痣,且具有癫痫、青光眼、突眼、对侧偏瘫、偏身萎缩等症状之一,即可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治疗以治疗肿瘤及癫痫症状为主要目的,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几个方面。
治疗-对症治疗:
癫痫发作:患者癫痫发作时,应根据年龄、发作类型及器官损害等情况选择药物。其中,婴儿痉挛症患者首选氨己烯酸,也可选择托吡酯、拉莫三嗪、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类固醇类激素等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神经纤维瘤病
符合化疗条件的患者首选长春新碱与卡铂联合用药。
2、结节性硬化症
西罗莫司可用于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肾脏血管肌脂瘤、脑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型细胞瘤、肺淋巴管平滑肌脂瘤等疾病的治疗。
3、脑面血管瘤病
目前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本病,可能因为抗血栓治疗可预防脑血流受损和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的进展,且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治疗-相关药品:
氨己烯酸、托吡酯、拉莫三嗪、长春新碱、卡铂、西罗莫司、阿司匹林
治疗-手术治疗:
1、神经纤维瘤病引起的肿瘤宜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2、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癫痫,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包括局灶性脑皮质切除术、胼胝体切断术、迷走神经剌激术、低功率双极电凝热灼术、脑叶切除术、脑半球切除术等。
治疗-放化疗: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少数眼部肿瘤显著增大,且存在进展性视力丧失的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须接受化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神经皮肤综合征并非自限性疾病,不过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是,其造成的某些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此时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皮肤症状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自卑、恐惧等情绪,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2、神经功能受损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及思维。
3、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神经皮肤综合征难以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在患病后,尤其是术后,家属应照顾患者,监测其病情,为其提供协助,并定期陪同其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因皮肤症状,神经皮肤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卑、恐惧等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在患病后,家属应多陪伴患者并与其交谈,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2)患者:在患病后,患者应主动调整心态,保持自信,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减药、停药、换药,避免导致不良后果。
2、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室内应维持一定的湿度。
3、保持床上用品及衣物的清洁、干燥、柔软。
4、注意保持皮损处清洁,避免汗渍刺激。
日常-病情监测:
1、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癫痫症状。
2、术后,如需要,家属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定期复查,评估是否出现肿瘤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时,家属需要协助患者排尿、排便及进餐,并帮助患者改变姿势及清洁身体。
2、为避免长期卧床后患上坠积性肺炎,术后家属需鼓励患者深呼吸及咳嗽咳痰,并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叩背。
饮食调理:
适当的饮食调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患者应在食谱中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保证食物清淡且易于消化吸收,并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注意营养的充足与均衡,以促进机体康复。
饮食禁忌:
1、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影响机体恢复。
2、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用烧烤、烟熏、腌制食品。
3、患者应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神经皮肤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