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性高血压疾病概述: 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导致的血压升高,早期无明显...
养生
疾病名称: 肾性高血压
疾病概述:
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导致的血压升高,早期无明显症状表现,常合并出现慢性肾病,一般在出现应用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或无法解释的慢性肾病时,考虑可能为肾性高血压。明确诊断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采取手术治疗可改善病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肾脏、全身
常见症状: 血尿、蛋白尿、水肿、尿路刺激征、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突然失明
主要病因: 由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测、卡托普利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显像检查、肾动脉CT血管造影、肾动脉MR血管造影检查、肾动脉造影检查
重要提醒: 肾性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肾脏问题引起的高血压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预防肾脏疾病的进展和其他并发症。
临床分类:
1、肾性高血压按照部位不同可分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前者占肾性高血压的5%~15%,主要由肾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后者是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类型,在成人高血压中约占5%,发病率仅次于原发性高血压。
2、肾性高血压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容量依赖型和肾素依赖型,前者占肾性高血压的80%以上,多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者;后者较少见,占肾性高血压的10%左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慢性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从而引发肾性高血压。这类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
2、肾动脉狭窄患者
肾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肾脏血流减少,进而引发肾性高血压。此类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
3、遗传性肾脏疾病患者
某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从而引发肾性高血压。
4、有家族病史者
具有家族高血压或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肾性高血压。
病因-总述:
肾性高血压主要是肾实质性病变和肾血管病变导致,与水钠潴留、肾素分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等因素有关。但由于其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两者的发病原因有一定的差异。
病因-基本病因:
1、肾实质性高血压
主要是单侧或双侧肾实质病变引起,包括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急慢性肾小球疾病,还有慢性肾盂肾炎,以及药物、放射等原因引起的各种间质性肾病。另外,还有反流性肾病、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肾盂积水等,也是引起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原因。
2、肾血管性高血压
主要是由肾动脉血管壁的阻塞性病变导致肾动脉狭窄所致,常见于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先天性肾动脉发育异常、内膜纤维增生等原因压迫肾动脉,以及肾动脉血栓形成也可以引起本病。
症状-总述:
肾性高血压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表现,随着肾脏病变的发展可出现高血压表现,同时有肾脏实质性疾病或肾血管性疾病的典型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肾实质性高血压
症状与原发病损害肾功能的程度有关,部分患者肾功能损害较早出现,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尿路刺激征,多先于高血压之前或同时出现,同时伴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表现。
2、肾血管性高血压
多表现为恶性高血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突然失明等症状,可在腹部或背部等处听到血管杂音。
症状-并发症:
肾性高血压可引起慢性肾病,加重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眼花等症状。
2、出现眩晕、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
3、出现血尿、少尿、无尿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血压升高且药物治疗无法改善,尤其是伴随有肾脏病病史的患者。
2、出现血压升高且伴随着轻度至中度的症状,如头痛、眩晕、轻度乏力等。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肾性高血压患者一般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2、如果患者既往有肾脏疾病病史,建议去肾内科就诊。
3、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晕、失明等表现,需要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否有高血压的家族史?
2.您是否有肾脏疾病的既往史?
3.您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4.您是否有体重增加、水肿等症状?
5.您是否有心悸、头痛、胸痛等症状?
6.您是否有视力模糊、耳鸣等症状?
7.您是否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的药物?
8.您是否有糖尿病、肾结石等其他慢性疾病?
9.您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目前的病情属于哪种类型的肾性高血压?
2.我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来评估肾脏功能?
3.我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哪些药物适合我?
4.药物治疗有哪些副作用?
5.除药物治疗外,我是否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以帮助治疗?
6.我的高血压控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饮食或运动习惯?
7.我需要多久进行一次随访?
8.我需要进行哪些检查以确保肾性高血压得到有效治疗?
9.如果我的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了新的症状,我应该如何处理?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尿路刺激征、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测、卡托普利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显像检查、肾动脉CT血管造影、肾动脉MR血管造影检查、肾动脉造影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听诊
主要是明确患者腹部、背部是否存在血管杂音。
2、视诊
主要是明确患者有无水肿和眼底损害表现,可以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检查尿液中的成分,了解是否存在蛋白尿、血尿等异常,这些可能是肾脏损伤的征兆。
2、血常规
评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症状。
3、肾功能检查
评估肾脏功能,了解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判断肾脏功能是否受损。
4、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测
评估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水平,了解肾脏对血压调节的影响。
5、卡托普利试验
观察卡托普利药物对肾素活性的影响,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显像检查
通过超声波检查肾脏血流情况,了解肾脏血管狭窄或阻塞等异常。
2、肾动脉CT血管造影
利用CT技术观察肾动脉血管结构,检查肾动脉狭窄、血栓等问题。
3、肾动脉MR血管造影检查
使用磁共振技术观察肾动脉血管结构,同样可以发现肾动脉狭窄、血栓等问题。
4、肾动脉造影检查
该检查是确诊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通过直接注射造影剂观察肾动脉血管,可以详细了解肾动脉狭窄、畸形等异常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等初步怀疑该病,然后通过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测、卡托普利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显像检查、肾动脉CT血管造影、肾动脉MR血管造影检查、肾动脉造影检查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内分泌性高血
内分泌疾患中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绝经期等均有高血压发生。但一般可根据内分泌的病史、特殊临床表现及内分泌试验检查作出相应诊断。
2、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绝大多数,通常无明确病因。需要通过排除其他潜在的引起高血压的疾病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3、药物性高血压
由于服用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交感神经兴奋剂等药物导致的高血压。了解患者的用药史以及停药后血压的变化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需要根据病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目的是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损害。
治疗-一般治疗:
肾性高血压患者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节制饮酒,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调整水、盐的摄入量等。
治疗-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治疗
肾性高血压应选择对肾脏损害较小的降压药物,一般选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氯沙坦、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如果有肾功能不全情况,可选择硝苯地平和呋塞米。
2、对症药物治疗
如果是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所致,可以给予足量调脂药物和阿司匹林治疗;由活动性血管炎等所致,需要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进行透析治疗者可以加用螺内酯治疗,合并有肺动脉压升高的难治性肾性高血压可加用前列腺素制剂。
治疗-相关药品:
托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硝苯地平、呋塞米、阿司匹林、螺内酯
治疗-手术治疗:
1、介入治疗
对于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可以选择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其适应证为使用降压药后肾功能恶化者、患侧肾功能无严重萎缩、肾动脉主干或其分支节段性狭窄,管径狭窄程度在50%以上者。进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有效率在70%左右,为防止血管撕裂或再次狭窄,可进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如果有先天性肾动脉狭窄,可用球襄扩张治疗。
2、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不是所有肾性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肾血管性高血压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弥漫性肾动脉狭窄合并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尤其是伴有肾衰竭的老年患者,介入治疗较困难,需要进行外科手术重建肾动脉血运,以挽救肾功能。另外,也可能进行肾切除及自体肾脏移植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肾性高血压的预后与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如果早发现、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是如果发生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预后通常较差。
预后-危害性:
肾性高血压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容易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还会给其他器官带来严重损伤,发生肾脏衰竭时可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肾血管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手术方法治愈,通常在病程的早期和中期阶段治疗效果较好。而肾实质性高血压可能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有关。对于肾实质性高血压,如果原发病得到治愈,高血压也可以痊愈。但是,如果患者的肾功能损伤不可逆,则很难治愈。
日常-总述:
肾性高血压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外,还应该在日常中进行科学生活管理、健康饮食,并及时监测病情。
日常-心理护理:
肾性高血压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降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患者还应该参加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网络,以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日常-生活管理:
1、日常可适当运动,增强锻炼,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出现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休息。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和质量,保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药物。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查看有无头痛、烦躁、眩晕、气急等表现,以警惕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的发生。
2、服用降压药后要注意持续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防止直立性高血压的发生。
3、监测患者体重的变化和尿量,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以便指导用药和判断疗效。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循医生的建议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表现(如红肿、渗出、疼痛加重等),及时告知医生。
2、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和其他必要药物,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3、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调理:
肾性高血压患者需密切关注饮食调理,因为不良饮食习惯与疾病的预防和预后密切相关。患者应限制钠、钾和蛋白质摄入,保持水分平衡。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这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很重要。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可能对肾脏产生负担。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建议来确定每天的水分摄入量。
2、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控制血糖。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谷类、水果和蔬菜。
3、选择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
饮食禁忌:
1、限制钠摄入,高血压患者应采用低盐饮食,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避免食用含钠高的食品,如牛奶、酸奶、虾皮、酱油和咸菜等。
2、控制蛋白质摄入,适量摄入高质量蛋白质食物,如鱼、鸡肉和豆腐等,以降低肾脏负担。
3、减少钾含量高的食物,降低香蕉、橙子、柿子、土豆和菠菜等富含钾的食物摄入,以减轻肾脏压力。
预防措施:
肾性高血压的病因比较明确,针对其病因可以有效预防。如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保持低脂、低盐饮食等,以及有动脉粥样硬化和肾脏疾病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