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性贫血疾病概述: 肾性贫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其是指各种...
养生
疾病名称: 肾性贫血
疾病概述:
肾性贫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其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时期出现的贫血,常继发于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肾囊肿、肾结核、肾肿瘤等。患者可出现乏力、心悸、血尿、水肿等症状。贫血越重提示肾组织破坏越严重,预后通常较差;若经积极治疗改善肾功能,使其恢复正常,则肾性贫血的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肾内科、血液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肾脏
常见症状: 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蛋白尿、水肿
主要病因: 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肾功能检测、铁代谢、骨髓象、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滴定度检测
重要提醒: 肾性贫血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改善症状。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肾性贫血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病因-总述:
肾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肾脏病所致。其中,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加及红细胞丢失增加3方面,以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为主要原因。
病因-基本病因:
1、红细胞生成减少
(1)EPO生成不足:CKD患者由于肾脏损伤,会导致肾脏产生EPO减少,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另外,CKD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尿毒症毒素也可抑制EPO的生成,造成EPO相对不足。
(2)铁缺乏及代谢障碍:例如,患者出现消化道失血、透析失血、频繁抽血检查、炎症等,均可造成体内铁绝对或相对缺乏,也是导致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3)营养不良:CK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可高达30%~60%,可导致多种造血物质缺乏,如叶酸、铁剂、维生素B12等,从而引起肾性贫血。
(4)炎症状态:晚期CKD可激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促使机体释放各种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可通过减少EPO生成、升高铁调素、引起营养不良等途径,抑制红细胞生存,加重贫血。
2、红细胞破坏增加
(1)尿毒症毒素:尿毒症毒素中的胍类及其衍生物,可以抑制红系祖细胞的生长,增加红细胞脆性,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更容易被破坏。
(2)其他:包括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相关溶血、低血磷、脾功能亢进等,也可加速红细胞的破坏,缩短红细胞寿命,从而引起肾性贫血。
3、红细胞丢失
(1)出血倾向:CKD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可继发胃肠道和泌尿系出血,加重贫血。
(2)医源性因素:如长期抽血检查、透析后丢失血液(每次约4~6ml)等,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红细胞丢失。
症状-总述:
肾性贫血患者既可出现一般贫血表现,又可出现原发肾脏疾病及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贫血程度与肾脏原发疾病无关,而可能与肾衰竭程度相关。贫血症状常常被原发肾脏疾病及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所掩盖。
症状-典型症状:
1、一般贫血表现
如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等。
2、原发肾脏疾病及肾功能衰竭症状
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3、其他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出血,鼻黏膜、口腔黏膜渗血,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
症状-并发症:
可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等多种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极度虚弱、精神萎靡、意识模糊、昏迷等;
2、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时发现贫血,或持续乏力、困倦、面色苍白、消瘦、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
2、伴血尿、蛋白尿、水肿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
2、病情平稳者,可于血液内科就诊。
3、对于确诊慢性肾性贫血的患者,也可至肾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宽松、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平时感觉乏力、困倦吗?
2、您平时感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吗?
3、您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4、您不舒服多久了?发作时有没有规律?
5、有没有因为某些原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6、您自己吃过什么药吗?是口服药吗?一次是多少?一天吃几次?有缓解吗?
7、您以前出现过贫血吗?什么原因导致的?进行过哪些治疗?
8、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9、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10、您家里人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吗?
11、您最近是否有过受伤?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导致我得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多久出检查结果?
3、我的病情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如果需要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如果治好了,还会复发吗?
9、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需要注意什么吗?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血尿、水肿、皮肤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肾功能检测、铁代谢、骨髓象、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滴定度检测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贫血貌
面色苍白,口唇、甲床苍白等。
2、肾脏原发疾病表现
高血压、水肿、肾区叩痛等。
3、出血现象
皮肤瘀点、瘀斑,口、鼻出血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慢性肾性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也可因出血、溶血等原因呈小细胞或大细胞贫血表现。网织红细胞数量多在正常范围。血涂片常可见棘状、盔形、三角形等各种异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亦可见多染性和点彩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大多正常。
2、肾功能检测
血肌酐显著升高。
3、铁代谢
血清铁水平一般正常或轻度减低。随引起肾衰竭的原发病不同或合并症不同,铁代谢亦可呈相应变化:如摄食过少或合并出血可呈缺铁性贫血表现,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铁饱和度明显下降;如合并慢性感染则可见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铁饱和度均下降;如反复输血,则可导致铁过剩。
4、骨髓象
基本正常。尿毒症晚期可见骨髓增生低下,幼红细胞成熟受阻现象。
5、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滴定度检测
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滴定度正常。
6、其他
胆红素水平一般正常,红细胞内原卟啉食品正常或中度增高,但增高者大多伴有血清铁降低,乳酸脱氢酶正常。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病史,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血尿、水肿、皮肤出血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肾功能检测、铁代谢、骨髓象、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滴定度检测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氮质血症期患者如无症状一般不需治疗贫血,肾功能急剧恶化者需采用同种肾移植、定期血透或持续腹膜透析治疗。根据原发肾脏疾病本身治疗方法的不同,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慢性肾性贫血。
治疗-药物治疗:
1、红细胞生成素(EPO)
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可有效刺激患者红系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数,减少输血或完全替代输血。红细胞生成素多用于血红蛋白80 g/L或更低的患者。
2、补充造血原料
(1)铁剂:肾衰竭患者由于长期低蛋白饮食限制、透析及胃纳不佳,易引起铁缺乏。轻度贫血患者可口服铁剂治疗,重度贫血患者因胃肠道对铁的吸收较差,可用注射铁剂。常用药物如右旋糖酐铁等。
(2)叶酸和维生素B12。
3、雄激素
雄激素有促进肾性及肾外性EPO分泌的功能,也可直接刺激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增生,有助于提高红细胞对组织供氧作用。常用药物如司坦唑、苯丙酸诺龙、庚酸睾酮等。
治疗-相关药品:
红细胞生成素、右旋糖酐铁、叶酸、维生素B12、司坦唑、苯丙酸诺龙、庚酸睾酮
治疗-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酌情行肾移植手术治疗,将来自供体的肾脏通过手术植入受者体内,从而恢复肾脏功能。
治疗-其他治疗:
持续血液透析(血透)是治疗本病的另一种有效的办法,虽然血透不能使EPO分泌增加,但经长期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红蛋白有明显增加、症状减轻。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肾性贫血的预后与肾脏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贫血越重提示肾组织破坏越严重,预后通常较差。但经积极治疗,如能改善肾功能,使其恢复正常,则慢性肾性贫血的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当,随病情进展,贫血可能加重,对患者的健康、生理及心理均造成影响。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患者不了解病情,加之同时患有原发病,故可出现紧张、恐惧、担忧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负面情绪,一旦发现需积极与患者交流,采用散心、宽慰等方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2)家属要多关心和体贴患者,可多与患者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患者需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科学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
3、不要进行剧烈、危险的运动,如拳击、徒手攀岩等,以防受伤。
4、保持自身的干净整洁。出现皮肤瘙痒时,尽量避免搔抓,以防皮肤细菌感染而加重病情。
5、注意口腔护理,在餐前及早晚注意刷牙、漱口,减轻口腔异味,防止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对治疗和控制疾病发展有积极意义,患者日常生活中应以低蛋白、低盐饮食为主,并注意控制钠、钾和磷的摄入。
饮食建议:
1、可食用优质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肉,这样既可减轻肾脏负担,又能保证机体营养,延缓疾病的进展。严重肾脏疾病的患者,需进一步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可用玉米淀粉、藕粉等代替主食。患者有水肿、高血压时应给予低盐、低钠饮食。
2、患者还应适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推荐摄入热量高而蛋白相对低的食物,如土豆、白薯、山药、芋头、藕、南瓜、粉丝等。为防止营养不良,要注意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鲜藕、西红柿、鸭梨、白萝卜、苹果等。
3、当患者进食量少时,可适当增加一些食糖或植物油以增加热量,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
4、可适当补充富含叶酸及铁的食物,如动物血、深绿色蔬菜等。
5、对于无明显水肿、且尿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上的患者,不必其饮水量限制。原因是过分限制饮水对于保护残存的肾功能并无好处。
饮食禁忌:
1、忌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茴香、大料、香菜、五香粉等。另外,巧克力、瓜子、花生等易上火的食品,也不宜服用,容易造成血压升高,还可能引起过敏。
2、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如花生、豆类、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玉米、蘑菇、木耳等。植物蛋白是粗蛋白,由于人体对植物蛋白的利用率较低,进食后人体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增多,会加重肾脏负担,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病情恶化。
3、避免食用腌制或高盐的食物,如泡菜、咸菜、大酱等。
4、慎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土豆、海带、冬芋、萝卜干、木耳、银耳、紫菜、菜花、油菜、火腿、榨菜、干贝、炒花生、杏仁、莲子、百合、核桃、柿饼、黑枣、橘子、西瓜、香蕉等。
5、避免食用蛋黄、全麦面包、薏苡仁、坚果类等高磷食物。
预防措施:
健康人可通过避免诱发肾病的危险因素来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或积极控制已发生的慢性肾脏疾病,预防本病发生。
1、早期治疗原发疾病,防止转化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故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尿路感染等疾病者应注意休息,接受系统治疗,以达到痊愈。如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则贫血的发生率达75%以上。
2、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积极治疗,防止演变为慢性肾衰竭,是预防肾性贫血的关键。
3、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患者应摄入优质低蛋白,低磷、低盐、高热量饮食。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或感染的发生。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戒烟戒酒,吸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会减少肾脏血流量并升高血压;饮酒也会增加高血压等病的风险,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戒除烟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