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鼠咬伤疾病概述: 鼠咬伤是指老鼠将人咬伤的情况,好发于婴儿和饲养宠物老鼠者。常可引起局部...
养生
疾病名称: 鼠咬伤
疾病概述:
鼠咬伤是指老鼠将人咬伤的情况,好发于婴儿和饲养宠物老鼠者。常可引起局部伤口出血、肿痛等不适,如婴儿被咬伤可出现哭闹不止情况。鼠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鼠斑疹伤寒、鼠疫等,会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因此,发生鼠咬伤后建议积极就医接受相关处理,以改善症状,避免继发感染情况发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局部伤口出血、肿痛、婴儿哭闹、发热
主要病因: 因被环境中老鼠咬伤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建议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卫生,定期除鼠,养宠物鼠者做好自我保护,有助于避免鼠咬伤情况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鼠咬伤多见于婴儿和饲养宠物老鼠者。
病因-总述:
鼠咬伤主要是被环境中老鼠咬伤。老鼠喜欢吃带有奶味的嫩肉,所以婴儿被鼠咬伤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饲养宠物鼠者在与老鼠玩闹时,也可能会被意外咬伤。
病因-危险因素:
1、居住环境中老鼠较多,且长期存在,发生鼠咬伤风险较高。
2、使用老鼠做动物实验时,更易发生鼠咬伤。
症状-总述:
鼠咬伤后主要表现为局部伤口出血、肿痛;婴儿患者由于无法自主表达,常表现为哭闹不止,鼠咬伤伤口较小,容易被忽略,若熟睡婴儿突然啼哭,则需酌情检查有无鼠咬伤情况。此外,鼠咬伤若继发感染,还可能出现发热、疼痛加剧等情况。
症状-并发症:
鼠能传播多种疾病,鼠咬伤后可能会引起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鼠斑疹伤寒、鼠疫等。
就医-急诊指征:
1、被老鼠咬伤。
2、局部伤口出血、肿痛。
3、婴儿突然哭闹、发热。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鼠咬伤后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较轻者也可到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由家属陪同就医。
3、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是什么时候被咬伤的?
3、您是被什么咬伤的?
4、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发生鼠咬伤后,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若患者病情严重,或者发生继发感染,还可能建议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机体病变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咬伤部位有无出血、咬伤严重程度等,以初步了解咬伤情况;同时还会检查患者的一般状态,明确面色、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呼吸、血压、心率、脉搏等有无异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继发感染,并评估继发感染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生活环境中存在老鼠或者饲养宠物老鼠的情况,再结合皮肤咬痕、伤口出血、肿痛等表现,以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老鼠不仅会造成局部损害,还能传播多种疾病,因此发生老鼠咬伤后,需及时进行创口处理;若出现相关并发症, 还需针对相关病变给予相应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若鼠咬伤后继发感染,引起鼠疫、鼠咬热等疾病,则可针对相关病变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鼠疫患者可酌情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进行治疗;鼠咬热患者可使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链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G、红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鼠咬伤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被老鼠咬伤后,立刻用清水冲洗伤口,将伤口内的污血挤出,再用过氧化氢液消毒,不用包扎伤口,同时尽快送医治疗;就诊后遵医嘱酌情口服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预后-一般预后:
若患者病情较轻,且及时进行规范、积极的治疗,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继发感染,引起多种疾病,则可严重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危害性:
1、鼠咬伤常会引起局部出血、疼痛等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
2、鼠咬伤后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部分鼠咬伤患者及时就医,并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多可获得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需要保持咬伤部位皮肤清洁,以免感染。同时积极遵医嘱用药,促进疾病康复。按时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注意用药时间、顺序。
2、勿自行使用其他药物。
3、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2、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3、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和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观察病情恢复情况。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2、注意保持营养丰富、水分充足。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
4、多摄入高蛋白饮食。
饮食禁忌:
1、切忌辛辣燥热、生冷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
2、不要抽烟、喝酒。
3、避免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整治环境卫生,消灭老鼠。
2、养鼠类宠物者做好个人防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