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睡眠呓语疾病英文名称: sleep talking疾病概述: 睡眠呓语(sleep ta...
养生
疾病名称: 睡眠呓语
疾病英文名称: sleep talking
疾病概述:
睡眠呓语(sleep talking)是指在睡眠中有言语表达,有时是清晰连贯的句子或成段的叙说;有时构音并不清晰,或仅是不成文的只字片语;偶尔还会大声喊叫。患者通常在早晨醒来后对此毫无记忆,多由朋友、家人发现后告知。睡眠呓语多数会自行消失,但部分人群可反复出现,影响旁人的睡眠质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睡眠过程中说话
主要病因: 西医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神经衰弱等因素相关;中医认为,其发生与心神被扰或失养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多导睡眠监测
重要提醒: 如果睡眠呓语偶尔出现,一般无需就医,通过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有助于改善;若睡眠呓语频繁出现,建议尽早就医明确有无其他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睡眠呓语比较常见。研究发现,高达66%的受访者说曾经经历过睡眠呓语发作。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多见。
病因-总述:
对于睡眠呓语的病因,西医和中医有不同的解释。西医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神经衰弱等因素相关;中医认为,其发生与心神被扰或失养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西医认为睡眠呓语的病因
(1)遗传:有研究发现,睡眠呓语有家族发病倾向,提示它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
(2)压力过大:由于繁重的学业、激烈的工作竞争等原因,导致自身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造成睡眠呓语的情况发生,同时患者还可出现多梦、做噩梦等症状。
(3)过度疲劳:经常熬夜学习或工作,做大量的运动等,导致身体过度劳累,容易引起多梦、易醒、睡眠呓语等睡眠异常情况。
(4)神经衰弱:本病患者通常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出现多梦、易惊醒、睡眠浅、失眠、睡眠呓语等睡眠异常情况。
(5)其他:情绪紧张、发热、酗酒、帕金森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等,也可能会导致睡眠呓语。
2、中医认为睡眠呓语的病因
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明,统摄协调五脏,主持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神安静守舍则能寐,若神不能安其舍,游荡飞扬,则会出现睡眠呓语。睡眠呓语多因心肝火旺,心神被扰而发病;或痰火扰心,神失所藏而致。或因心脾血虚,血不养心,神失所养而致;或因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心神而发。
症状-总述:
睡眠呓语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无意识的讲话,讲话的内容有时是清晰连贯的句子,甚或是成段的叙说;有时发音并不清晰,只是含糊不清的咕哝,或者仅是不成文的只字片语;偶尔还会大声喊叫。关于呓语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主题,包括过去的经历、未来的打算、幻想或恐惧等。
症状-并发症:
睡眠呓语一般无明显并发症,但若与梦游、噩梦等其他睡眠异常情况同时发生,则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等情况发生。
就医-门诊指征:
1、在睡眠中反复或持续性说话,严重影响旁人的睡眠;
2、伴多梦、易惊醒、睡眠浅、夜游;
3、伴焦虑;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须于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建议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2、您的症状是偶尔出现还是持续存在?
3、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4、您平时压力大吗?情绪如何?
5、您有其他疾病吗?
6、在来本院之前,您是否接受过治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睡觉时总是说话是怎么回事?
2、 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 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种治疗方法?
4、 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5、 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6、 我需要复查吗?多久来复查?
检查-预计检查:
如果反复在睡眠中说话,影响他人休息,或者伴有噩梦、易惊醒、睡眠浅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咨询。就诊后,医生一般会建议做体格检查、多导睡眠图,来明确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身体健康状况。
检查-其他检查:
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研究证实睡眠呓语可出现于睡眠各期。在睡行症(俗称“梦游”)患者易在NREM睡眠的唤醒期出现睡眠呓语;在REM睡眠行为障碍患者,易在REM睡眠期出现睡眠呓语。
诊断-诊断原则:
通过与患病本人仔细的交谈以及亲属的调查(包括睡眠说话的频率、间期、描述、睡眠起始后说话持续时间等),可以临床诊断。多导睡眠图有助于区分NREM和REM睡眠呓语。
诊断-诊断依据:
睡眠呓语的诊断依据如下:
1、在睡眠时出现讲话或嘟囔声。
2、发作时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正在讲话。
3、多导睡眠图证实在睡眠的任何阶段都可发生睡眠呓语。
4、可伴有躯体或精神疾病(如焦虑障碍或发热).
5、可与其他类型睡眠障碍共存,如睡行症、REM睡眠行为障碍等。
治疗-治疗原则:
一般来讲,偶尔的睡眠呓语负面影响不大,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但是,如果睡眠呓语发作比较频繁,影响旁人的睡眠,则需积极治疗,包括保持放松、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保持精神放松,消除紧张,加强锻炼,注意休息,调节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是治疗睡眠呓语的重要措施。
治疗-药物治疗:
如果睡眠呓语发作频繁,可以遵医嘱在睡前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临床通常应用氯硝西泮、氟西泮、阿普唑仑和地西泮,以改善睡眠,减少睡眠呓语的发作频率。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剂量需由医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个人身体状况决定。
治疗-相关药品:
氯硝西泮、氟西泮、阿普唑仑、地西泮
治疗-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1、中医药治疗
中医师会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
(1)心肝火旺证:表现为睡眠呓语,声高有力,咽干口燥,心烦急躁,腹胀便秘,小便短赤等。此类患者应清心肝之火,宁心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火扰心证:表现为睡眠呓语,痰多而黄,胸闷,恶心呕吐,心烦口苦,目眩等。此类患者应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
(3)心脾血虚证:表现为睡眠呓语,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等。此类患者应补养心脾,益气生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4)阴虚火旺证:表现为睡眠呓语,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等。此类患者应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
2、针刺治疗
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进而达到治疗目的。主穴一般选择四神聪、神门、三阴交,配穴需根据不同的证型选取,比如心肝火旺证配太冲、郄门、曲池、太溪;痰火扰心证配内关、丰隆;心脾血虚证配心俞、中脘、血海;阴虚火旺证配太溪、肾俞、悬钟。需注意,针刺要由专业医生操作,不可自行操作,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情况下,睡眠呓语是偶尔发生的,其可自行逐渐消失,通常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预后良好。有部分睡眠呓语发生比较频繁,或者继发于其他基础疾病,一般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也可得到有效缓解。
预后-危害性:
1、如果睡眠呓语的内容包含了私人或敏感信息,可能会导致尴尬的社交情况。
2、如果与他人共处一个睡眠环境,例如军队、学校等,频繁的睡眠呓语可能会干扰他人的睡眠,影响他人的睡眠质量,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矛盾。
预后-自愈性:
多数可以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多可使症状得到控制。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对于改善病情、减少睡眠呓语发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处理压力和焦虑。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作息规律,尽量争取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下不超过20分钟)睡觉、相同的时间醒来。
2、优化睡眠环境,温度适宜、黑暗、安静的卧室有助于较快入睡,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身体锻炼,避免吸烟。
4、当感到压力比较大或有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可与他人倾诉,或者通过瑜伽、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进行缓解。
饮食调理:
睡眠呓语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吃富含镁的食物、含有色氨酸的食物,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或油腻类食物、避免饮用咖啡和茶。
饮食建议:
1、镁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对睡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睡眠呓语的患者适当多吃富含镁的食物具有一定的好处,富含镁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类、香蕉、鱼等。
2、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血清素,而血清素能够使人感到放松和安宁,睡眠呓语的患者适当摄入含有色氨酸的食物有一定益处,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包括火鸡、鱼、奶酪、豆腐等。
3、保证营养均衡、全面,避免偏食;三餐规律进食,不要过饱或过饥。
饮食禁忌:
1、晚上或睡前避免吃辛辣或油腻的食物,否则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影响睡眠。
2、晚上或睡前避免饮用咖啡、茶,因为咖啡和茶中含有咖啡因,容易干扰睡眠。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有助于预防睡眠呓语。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确保睡眠时间充足(每天7~8小时)、建立并维持稳定的作息时间、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睡眠呓语的发生。
2、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
压力过大、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等,都有可能导致睡眠呓语。因此,平时要调节生活节奏,注意劳逸结合,减少心理压力,并学会倾诉不良情绪。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定期进行锻炼、避免吸烟和饮酒等,均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睡眠呓语的发生。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神经衰弱、发热、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等,均可能导致睡眠呓语。因此,如果存在相关疾病者,遵医嘱进行规范的治疗,有助于减少睡眠呓语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