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痰火扰心疾病英文名称: phlegm-fire disturbing heart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痰火扰心
疾病英文名称: phlegm-fire disturbing heart
疾病别名: 痰火扰神
疾病概述:
痰火扰心(phlegm-fire disturbing heart),是指火热痰浊交结,扰乱心神,导致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临床以心中烦乱不安,心悸不宁,夜不能寐,颜面红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甚或狂躁妄动,语无伦次,骂人毁物,不避亲疏为主要特征。发生与情志内伤、外感热邪、素有痰湿等有关。常见于西医的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急性脑血管病等疾病中。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中烦乱不安,心悸不宁,夜不能寐,颜面红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甚或狂躁妄动,语无伦次,骂人毁物,不避亲疏
主要病因: 情志内伤、外感热邪、素有痰湿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DSM-IV临床访谈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心中烦乱不安,心悸,失眠,面目红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甚或狂躁妄动,语无伦次,骂人毁物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日久不愈,出现血瘀证,使病情复杂。
病因-总述:
痰和火形成是人体脏腑阴阳偏颇失调的产物,两者互为因果。本病发生与情志内伤、外感热邪、素有痰湿等有关,基本病机为痰火互结,上扰心神,病位在心,常波及到肝,影响其巯泄功能。
病因-基本病因:
1、情志内伤
多因精神刺激,过度思虑或恼怒,影响肝疏泄功能,气机郁滞化火,炼液为痰,痰火互结,上扰心窍,发为本病。
2、外感热病
外感温热、湿热之邪,热灼津液,灼液成痰,痰热内盛,内扰神明,发为本病。
3、素有痰湿
素有痰湿内蕴,日久郁而化热,痰火内扰,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心中烦乱不安,心悸不宁,夜不能寐,颜面红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甚或狂躁妄动,语无伦次,骂人毁物,不避亲疏为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神志异常和痰火症状上。
症状-典型症状:
1、神志异常
痰蒙清窍而神昏,火扰心神而错乱,故多出现精神失常、神明错乱症状,如狂躁昏乱、哭笑无常、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打人、骂人等。
2、痰火症状
外感热病中,由于邪热内蕴,里热蒸腾上炎,故发热,面目红赤,呼吸气粗,痰火内盛,故吐痰黄稠,或喉间痰鸣。内伤杂病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火内盛征象。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心中烦乱不安,心悸不宁,夜不能寐,颜面红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
2、或者狂躁妄动,语无伦次,骂人毁物,不避亲疏。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现心中烦乱不安,心悸不宁或者精神亢奋、狂躁、喧扰不宁、毁物打骂等症状多久了?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失眠、口渴、面目红赤等?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等食物的习惯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DSM-IV临床访谈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头颅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以及感染类型。
2、脑脊液检查
炎症、损伤、出血、缺氧等,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脊液性状、成分发生改变。脑脊液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指导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
脑电图是诊断癫病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癫病诊断有特异性,也是癫痫分类依据。
2、DSM-IV临床访谈
DSM-Ⅳ临床定式访谈、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对癫痫的诊断有参考作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主要排除脑损伤出血等疾病,用于鉴别器质性疾病。
2、MRI
用于观察脑部有无病变,能明确是否由脑结构改变所致,颅内肿瘤常引起的癫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心中烦乱不安,心悸不宁,夜不能寐,颜面红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甚或狂躁妄动,语无伦次,骂人毁物,不避亲疏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痰迷心窍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心中烦乱不安,心悸不宁,夜不能寐,颜面红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甚或狂躁妄动,语无伦次,骂人毁物,不避亲疏。
2、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DSM-IV临床访谈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痰火扰心与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为气郁痰结,蒙蔽心窍,临床以神识障碍,痴呆、昏迷,或精神错乱,静而少动为主,常有情志内伤,胸闷眩晕等病史。本证系痰与火结,临床表现以思维混乱,狂躁不安,打人毁物为主,较少导致昏迷,且热象显著。二者均出现神志异常,但热象有无,神之躁静,为其主要鉴别点。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原则上应清心安神,涤痰泄火为主。但狂症发作时,多伴有大便秘结,腑气不通,浊气上攻,使痰火加重。所以,宜急下峻下,釜底抽薪。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如果出现腹胀,大便不通,舌苔黄糙的患者,可于泻心汤中增加大黄用量,加用芒硝。
2、如果火盛伤阴出现烦渴,口唇干裂的患者,可加用知母、生石膏、石斛、沙参。
3、如果肝胆火盛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发狂,大便秘结,脉弦实的患者,可改用当归芦苓丸。
4、如果病情好转,但痰火未清,出现心烦、失眠、哭笑无常的患者,可改用温胆汤送服朱砂安神丸。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生铁落饮或泻心汤加减。
2、常用中药:生铁落、天门冬、麦门冬、胆南星、连翘心、钩藤、远志、石菖蒲、玄参、茯神、丹参、大黄、黄芩、黄连。知母。
3、中成药:礞石滚痰丸、牛黄清心丸。
治疗-相关药品:
礞石滚痰丸、牛黄清心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取穴人中、郄门、大椎、大陵,配伍内关、丰隆、少窗等,用泻法、重刺激,持续捻针,直至患者安静,或有睡意时留针15~20分钟后取针。
治疗-治疗周期:
痰火扰心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痰火扰心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人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不易迅速治愈,但如果能治之及时,措施得力,精神可迅速恢复正常。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失眠、烦热、胸闷、痰粘、苔黄腻等轻症,一般投以清心火、化痰浊、定神志为法,均可获效。
预后-危害性:
本病日久不愈,既可能伤阴,又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血瘀证,使病情更为复杂。
预后-治愈性:
如果能及时诊断治疗,措施得力,精神可迅速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痰火扰心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情志饮食调护不当,都会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转性移情、加强皮肤护理,注意休息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对患者不能歧视、训斥、嫌弃,尽量创造一个团结、友爱、轻松和谐的疗养环境和气氛。
2、经常与患者谈心,了解发病原因,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心理素质。
3、可听节奏欢快的音乐,进行户外活动等,以转性移情,缓解喜悲欲哭等症状。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神志错乱患者,应经常检查口袋、床铺等处有否藏药。
3、服中药汤剂时,尽量将药全部服下,或将药浓煎,混合在饮料、饭菜中,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整洁、舒适,设有安全保护措施。
2、室内设施力求简洁,对铁器、锐器、电器、刀剪等一定要保管好,以防不测。
3、对床上大小便的患者,每次排便后清洗,保护肛周皮肤。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状态,全身状况,以及伴发症状。
2、注意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等与发病关系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DSM-IV临床访谈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选择清热祛痰、镇静安神的食品,要易消化、易咀嚼,防止有鱼刺、硬骨等混入,以免发生意外。忌食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饮食宜凊淡,多食蔬菜、水果及多纤雏食物,或百合绿豆汤、莲子汤等。
2、对于拒食患者,应注意劝导,喂食或鼻饲,以保证营养。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2、忌食吃生冷、油腻食物。如雪糕,凉拌菜,年糕、粽子等。
3、忌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饮料。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情志内伤、外感热邪、素有痰湿等有关,因此,平时加强心理调摄,注意饮食有节,避免感受外邪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加强自我心理调摄,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被。
3、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软烂为宜,少吃辛辣剌激类食品。
4、参加轻松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如散步、跳绳、下棋、听音乐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