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头发稀疏疾病概述: 头发稀疏是指患者头发缝隙增宽的一种常见毛发问题,既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
养生
疾病名称: 头发稀疏
疾病概述:
头发稀疏是指患者头发缝隙增宽的一种常见毛发问题,既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以因多种病理性因素所致。对于生理性头发稀疏,主要包括了婴幼儿期的生理性头发稀疏以及中老年人的生理性脱发;对于病理性头发稀疏则主要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病理性脱发所致。头发稀疏根据病因不同治疗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患者应积极到院诊治,明确头发稀疏的原因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免误诊误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常见症状: 头发缝隙增宽、头发稀少、脱发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某些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病原学检查、性激素水平检测、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病理活检、伍德灯检查
重要提醒: 头发稀疏者,应积极到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临床分类:
头发稀疏根据病因及临床特点主要分为生理性头发稀疏和病理性头发稀疏两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头发稀疏是一种常见的毛发问题,生理性头发稀疏可在婴幼儿及中老年人中较为普遍的存在;而病理性方面,以最常见的临床类型—雄激素源性脱发为例,其在我国男性的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生理性头发稀疏好发于婴幼儿及中老年人;病理性头发稀疏好发于具有脱发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头发稀疏的形成原因包括了生理性因素及病理性因素两方面。其中,病理性头发稀疏临床上以雄激素源性脱发(又称为脂溢性脱发)最为常见。
病因-基本病因:
1、生理性头发稀疏
(1)婴幼儿期头发稀疏:很多儿童在婴幼儿期间会出现头发稀、黄、软、短表现,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是生病了,虽然有小部分儿童的头发稀疏确实是由于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所引起,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婴幼儿期头发稀疏只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生理性的头发稀疏其实是一种遗传信息表达的生理现象,往往存在个体差异及明显的追赶过程,这部分儿童的毛囊是健康的且数目与头发正常生长的小儿无异,通常在3~4岁时头发即可正常生长。
(2)中老年人的生理性脱发:头发的数量在出生后即固定,之后不会再生新头发,通常来讲,每个黄种人的头发约为10万根。人的头发是呈周期性生长的,分为生长期(约占85%)、退行期(约占14%)和休止期(约占1%)。一般来讲,正常年轻人的头发是处于正常的新陈代谢规律,正在生长发育的头发(即生长期)总是处于优势,而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头发占比较少,因此,健康的年轻人即使在不同时期发生少量头发脱落,也会有相等数量的头发生长出来,头发较为茂密,不会出现毛发稀疏。但是对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出现处于生长期的头发越来越少,而处于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头发越来越多。于是,中老年人会普遍出现头发逐渐稀疏这一生理现象,并且男性更为显著。
2、病理性头发稀疏
即病理性脱发,是指由于各种病理性因素导致头发异常或过度脱落从而出现头发稀疏这一结果和状态。目前临床上主要将病理性脱发分为瘢痕性和非瘢痕性两类。
(1)瘢痕性脱发:是由于多种因素使毛囊受到破坏不能再生毛发所致,其特点是有瘢痕产生,患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头发也不会再长回来。常见的病因包括毛发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继发性瘢痕性脱发(如放射、肿瘤浸润头皮、硬斑病、炎症和真菌感染等)、绝经后额部纤维形成性脱发、中央远心性瘢痕形成性脱发、秃发性毛囊炎等。
(2)非瘢痕性脱发:是指由于某些因素所致的获得性脱发,其特点是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头发可以恢复原状。常见的病因包括斑秃、雄激素源性脱发、休止期脱发、产后脱发、生长期脱发、拔毛癖等,以雄激素源性脱发(包括男性型和女性型)最为常见。
症状-总述:
头发稀疏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发缝隙增宽、头发稀少、脱发等,不同病因所致的临床表现可有所不同,各具特点。由于病理性脱发类型颇为复杂,在此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脱发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婴幼儿期头发稀疏表现
以婴幼儿期头发稀、黄、软、短为特点,具体表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但一般不会出现其他不适,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大部分儿童可在3~4岁,甚至更早一些,头发便会逐渐生长生长。
2、中老年生理性脱发表现
主要表现为中年以上者出现少量脱发,头发逐渐稀疏,一般无自觉症状,通常头顶部头发更易脱落,部分患者可伴有灰发、白发现象,同时阴毛、腋毛及男性胡须也可变得稀疏。男性者可随年龄增长,额部发际呈不同程度后退;女性一般不会出现发际后退。
3、病理性头发稀疏表现
(1)斑秃:又称圆秃、鬼剃头,为一种局限性的斑片状秃发,可发生于所有毛发生长部位,以头发受累居多,发病高峰在15~29岁,起病时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秃发斑,脱发区域头皮正常,无炎症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随着病情的进展,发展为弥漫性的头发稀疏,甚至全秃、普秃(全身所有部位的毛发均脱落)。
(2)雄激素源性脱发表现:又称为脂溢性脱发,是导致病理性头发稀疏最常见的临床类型,通常发病于青春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头发直径的变细、头发密度的降低和脱发,直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头发稀疏,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本病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多见,男性主要表现为额头和头顶脱发,通常额头两侧的头发先开始变细、稀疏,慢慢延伸到头顶,头顶部的头发逐渐脱落,发际线不断后移,头发呈M字形,最终变秃使头皮显露;女性病情一般较男性轻,主要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变细、减少,但前额发际线位置不改变。
(3)休止期脱发表现:以产后脱发最为常见,实际上是一种应激性反应。多数患者起病急,一般在发病前1~6个月存在发热、严重损伤、妊娠分娩等应激因素,之后以弥漫性脱发为特征,但不发生完全脱发,脱发区域皮肤无瘢痕,也没有炎症反应。
(4)生长期脱发表现:以肿瘤化疗引起者多见,一般发生在单脉冲化疗后7~14天,1~2个月脱发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头发稀疏,脱发区域毛囊口完整,无炎症及皮肤瘢痕。
(5)毛发扁平苔藓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皮皮损处的毛发脱落,从而形成不规则的头发稀疏,且永久性存在。头部典型皮损表现为多角形针头、米粒大小扁平丘疹,可融合形成片形苔藓化病变。
症状-并发症:
生理性头发稀疏一般无并发症;病理性头发稀疏可并发先天发育畸形、软骨毛发发育不良、冠状动脉疾病、前列腺肥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明显的头发缝隙增宽、头发稀少、脱发。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的头发稀疏是何时出现的?近期病情有加重吗?
2、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突然出现的?
3、您以前有过脱发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4、您(孩子)除脱发之外,是否还存在头皮瘙痒、脱屑等症状?
5、您(孩子)使用过药物或洗护产品治疗吗?有哪些?
6、家里有人存在脱发情况吗?
7、您(孩子)是否患有甲亢、贫血等基础疾病?
8、您(孩子)发生头发稀疏期间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癌药、抗凝药物等?
9、您是否有频繁烫发、染发或扎发过紧等情况吗?
10、您(孩子)近期精神状态和休息情况如何?有无压力过大、长期失眠等情况?
11、您(孩子)的饮食情况如何?规律吗?
12、您的月经情况如何?有无月经不调或闭经等表现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头发稀疏?
2、这是正常现象还是疾病导致的?
3、我(孩子)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如何确诊?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还有哪些适合我(孩子)的治疗方法?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头发缝隙增宽、头发稀少、脱发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病原学检查、性激素水平检测、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病理活检、伍德灯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首先进行整体观察,了解患者的生长发育等一般状态,之后观察头发稀疏的部位、分布特点,同时检查头部皮肤有无红斑、皮疹、糜烂、溃疡等异常改变。
2、触诊
判断有无甲状腺肿大;了解局部有无压痛、肿胀等病变。
3、头发牵拉试验
患者5d不洗头,以拇指和示指用轻力拉起含有五六十根毛发的一束头发,计算拔下的毛发数量,多于6根为阳性,表示有活动性脱发;否则为阴性。通常斑秃、休止期脱发或生长期脱发的活动期可为阳性,对脱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过敏等。
2、甲状腺功能测定
对于诊断甲状腺功能减低引起的头发稀疏具有一定价值。
3、病原学检查
有助于皮肤感染性疾病引起脱发的诊断。如头癣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可查见菌丝及孢子。
4、性激素水平检测
对于产后脱发、更年期脱发和口服避孕药引起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5、头发微量元素测定
包括锌、硒、钙、铁等,头发微量元素缺乏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取部分皮肤及毛发组织送病理检查,可了解皮肤及毛发病变的性质,对瘢痕性脱发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伍德灯检查:如真菌感染引起时,患者受感染的头发可在照射下出现特征性荧光,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头发缝隙增宽、头发稀少、脱发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病史及家族史,以及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病原学检查、性激素水平检测、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病理活检、伍德灯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头发稀疏的病因较为复杂,不同病因所致者治疗上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医生会首先明确造成头发稀疏的原因,之后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自身需求等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一般治疗:
1、对于婴幼儿生理性头发稀疏,通过经常清洗头发、及时添加维生素AD、加强营养等一般处理,即可促进头发生长,无需特殊处理。值得强调的是,此种情况为暂时性的生理现象,家长应避免盲目使用生发精、生发灵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对于中老年人的生理性脱发,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延缓头发脱落,必要时可佩戴假发。
治疗-药物治疗:
1、非那雄胺
适用于雄激素源性脱发男性患者的治疗,该药可通过特异性抑制Ⅱ型5α还原酶,进而减少双氢睾酮(DHT)的生成和对毛囊的破坏。通常而言,本药使用1年后的有效率可达65%~90%,且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症状较轻。
2、螺内酯
适用于部分雄激素源性脱发女性患者的治疗,该药可减少肾上腺产生睾酮,同时对DHT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有轻微的竞争作用,从而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3、米诺地尔
适用于斑秃、雄激素源性脱发、慢性休止期脱发等病理性脱发类型的治疗,该药是能够促进毛发生长的有效外用药物。一般男性推荐使用5%浓度,女性推荐2%浓度,平均见效时间为6~9个月,在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中有效率可达50%~85%,且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症状较轻。
4、糖皮质激素
常用于斑秃的治疗。其用法包括在脱发区域的局部注射、外用和口服三种。
(1)脱发区域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龙混悬液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多点注射,有助于病情的恢复。但是注射时可能会有疼痛,导致注射部位的皮肤变薄。
(2)脱发区涂抹糖皮质激素乳膏:可与米诺地尔联合应用,改善头皮血液循环、促进毛发生长。
(3)口服糖皮质激素:重度斑秃的患者可口服泼尼松,长期应用应警惕出现体重增加、代谢异常、痤疮和月经紊乱等副作用。
5、调节神经和睡眠药物
对于斑秃患者,如存在精神紧张、睡眠不佳等诱发因素时,可尝试使用艾司唑仑、维生素B1、谷维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6、抗真菌药物
对于皮肤癣菌病等真菌感染引起时,通常以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外用抗真菌治疗。常用药物有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非那雄胺、螺内酯、米诺地尔、泼尼松龙、复方倍他米松、泼尼松、艾司唑仑、维生素B1、谷维素、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
治疗-手术治疗:
毛发移植术:对于各种类型的病理性脱发者,均可进行毛发移植。毛发移植是将非脱发区域(如后枕部、胡须、腋窝等)的毛囊提取并处理后再移植至脱发或秃发区域,以达到外形美观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毛发移植方法包括皮瓣修复、组织扩张器修复和游离的毛发移植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治疗-其他治疗:
佩戴假发:对于上述各种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使用文发或发片、佩戴假发等方式取得较为满意的美容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头发稀疏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头发稀疏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头发稀疏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因、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诊治时机、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通常来讲,对于生理性的头发稀疏以及某些类型(如头癣、斑秃、物理性脱发等)的非瘢痕性脱发,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而病情较重的非瘢痕性脱发及瘢痕性脱发,大多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明显的头发稀疏会对患者的外观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可能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而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2、斑秃等病理性脱发容易出现复发,很难治愈。
预后-自愈性:
婴幼儿生理性头发稀疏一般会在3~4岁时头发逐渐正常生长。
预后-治愈性:
病理性头发稀疏是世界性难题,很难完全治愈,但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及缓解。
日常-总述:
头发稀疏者日常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头皮清洁,注意保护头发,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可佩戴假发来改变外貌,增强自信心。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明显的头发稀疏会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使患者出现自卑、抑郁的负面心理,导致患者可能会无法正常社交。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及时对患者疏导,解除其心理负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面对疾病。
(2)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可戴假发来改变外貌,增强自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洗头时避免用力抓挠头发,不用过热的水洗头,不用碱性大的洗发水洗头。
2、使用宽软的梳子梳头,梳头时力度不要过大,以免加重秃发。
3、洗发后要先用毛巾按压头发,不要粗暴地用毛巾拉扯头发,毛巾最好选用吸水性好的专用干发毛巾。
4、科学使用吹风机吹干,将吹风机调到中等的温度,风量调到最小,尽量保持吹出来的风温度低并且温和,不要让吹风机离头皮太近。
5、头发变稀或脱发区会增加头皮晒伤的风险,外出应保护头皮免受阳光的照射,使用防晒工具,如遮阳伞、头巾等。
饮食调理:
不良饮食习惯可诱发头发稀疏的出现和加重。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建议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禽蛋、瘦肉、鱼、豆制品、海产品等。
2、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小油菜、韭菜、马铃薯、蚕豆、橘子、芝麻等。
3、可以吃一些含锌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干果类食物等。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油腻、燥热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
4、忌过食糖和脂肪丰富的食物。
预防措施:
对于大多数的头发稀疏类型,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扎过紧的发型,如圆髻或马尾辫。
2、避免过度地扭曲、揉搓或拉扯头发。
3、学会自我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烦恼、悲观忧愁,避免过度脑力劳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4、建立正确的作息时间,不熬夜。
5、外出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头发免受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头皮,导致头发变脆、易脱落。
6、戒烟,有研究表明吸烟与男性脱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