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脱水疾病英文名称: dehydration疾病概述: 脱水(dehydration)是指...
养生
疾病名称: 脱水
疾病英文名称: dehydration
疾病概述:
脱水(dehydration)是指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消耗、丢失大量水而无法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可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不同类型的脱水其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脱水情况采用合适的补液方法进行治疗。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被治愈,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疲乏、恶心、头晕、手足麻木、口渴、尿少、视力模糊、皮肤弹性下降、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躁狂、幻觉、谵妄、抽搐、呼吸困难、昏迷、休克
主要病因: 由于饮水不足或者消耗、丢失大量水而无法及时补充所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血钠浓度检测、肾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脱水严重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以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临床分类:
根据脱水伴有的血钠和渗透压变化,可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1、低渗性脱水
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特点是Na+丢失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2、高渗性脱水
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都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血钠症。
3、等渗性脱水
即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其特点是水钠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脱水在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多见于夏季。
病因-总述:
脱水是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者消耗、丢失大量水而无法及时补充所导致,但不同类型的脱水情况,其具体病因存在一定差异。
病因-基本病因:
1、低渗性脱水
(1)大量消化液丢失而只补充水,这是最常见原因。如大量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导致大量含Na+消化液丢失而只补充水或仅输注葡萄糖溶液。
(2)液体在第三间隙集聚,如腹膜炎、胰腺炎形成大量腹水,肠梗阻导致大量肠液在肠腔内集聚,胸膜炎形成大量胸水等。
(3)长期连续应用排钠利尿剂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利尿酸)、噻嗪类药物等。肾上腺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肾小管对Na+重吸收减少。此外,肾实质性疾病或肾小管中毒等均可引起Na+排出增加。
(4)液体经皮肤丢失,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均可导致体液和Na+大量丢失,若只补充水则可造成低渗性脱水。
2、高渗性脱水
(1)摄入水分不足,临床上多见于进食和饮水困难等情况,如食管癌致吞咽困难、重危病人给水不足。
(2)水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大面积烧伤,可通过皮肤丢失大量低渗液体。
(3)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导致等渗或含钠低的消化液丢失。
(4)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时经肾排出大量低渗性尿液,使用大量脱水剂如甘露醇、葡萄糖等高渗溶液,以及昏迷病人鼻饲浓缩的高蛋白饮食,均可因为溶质性利尿而导致失水。
(5)任何原因引起过度通气,可使经呼吸道黏膜不显性蒸发加强,丢失不含电解质的水分。
3、等渗性脱水
任何等渗性液体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短时间内均属等渗性脱水。常见原因包括:
(1)消化液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腹泻等。
(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等。
(3)大量抽放胸水、腹水,大面积烧伤等。
症状-总述:
不同类型的脱水,其症状表现不同;此外,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根据缺水程度和血钠浓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的脱水情况,其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低渗性脱水
(1)轻度:血钠浓度在135mmol/L以下。患者可出现疲乏、头晕、手足麻木等症状,同时尿Na+减少。
(2)中度:血钠浓度在130mmol/L以下,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等表现。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3)重度:血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患者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还可出现木僵、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常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2、高渗性脱水
(1)轻度: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2%~4%。
(2)中度:有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唇舌干燥、皮肤弹性下降、眼窝下陷、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表现,缺水量为体重4%~6%。
(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躁狂、幻觉、谵妄、抽搐、定向力失常、晕厥和脱水热等。缺水量为体重的7%~14%。当缺水量超过体重的15%,可出现高渗性昏迷、低血容量性休克、尿闭及急性肾衰竭。
3、等渗性脱水
(1)临床症状有恶心、厌食、乏力、少尿、舌干燥、眼窝凹陷和皮肤干燥、松弛等,但无口渴感。
(2)若在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5%,即丧失25%细胞外液,患者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之症状。
(3)当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6%~7%时(相当于丧失细胞外液的30%~35%),则可有更严重休克表现。
症状-并发症:
脱水情况若不断加重,或者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则可能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甚至昏迷、死亡。
就医-急诊指征:
1、疲乏、恶心、头晕、手足麻木。
2、口渴、尿少、皮肤弹性下降。
3、视力模糊、神志不清。
4、肌痉挛性抽痛。
5、躁狂、幻觉、谵妄。
6、呼吸困难、昏迷、休克。
7、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脱水患者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3、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最近有什么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若患者出现皮肤弹性降低、口渴、少尿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血钠浓度检测、肾功能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帮助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了解面色、意识、精神状态、呼吸、血压、心率、脉搏等有无异常。
2、医生还会对皮肤弹性、肌张力、腱反射等进行检查,有助于判断脱水严重程度。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常可见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轻度升高。
2、尿常规
通过尿比重变化情况,对区分脱水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
3、血气分析
可通过观察PH值、碳酸根离子等变化情况,了解机体有无发生代谢酸中毒或碱中毒。
4、血钠浓度检测
有助于区分脱水的类型,并评估其脱水的严重程度。
5、肾功能检查
可帮助明确患者是否发生肾脏衰竭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大量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等脱水相关病史,以及口渴、皮肤弹性降低和松弛、少尿、恶心、乏力等症状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和多项实验室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发生脱水后通常需首先处理相关致病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脱水情况,给予不同的溶液进行补液,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治疗-一般治疗:
1、补液途径
尽量口服或鼻饲,不足部分或中、重度失水者需经静脉补充。
2、补液速度
宜先快后慢。重症者开始4~8小时内补充液体总量的1/3~1/2,其余在24~48小时补完。具体的补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肺、肾功能和病情而定。
3、补液种类
(1)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液为主。医生会根据相关公式计算补液量和补钠量。
(2)高渗性脱水:补水为主,补钠为辅。经口、鼻饲者可直接补充水分,经静脉者可补充5%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液或0.9%氯化钠液,还可适当补钾及碱性液。
(3)等渗性脱水:补充等渗溶液为主,首选0.9%氯化钠液,但注意长期使用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若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立即输液,并同时给予胶体和等张电解质溶液进行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脱水患者经过积极的补液治疗,脱水情况可逐渐改善、恢复正常,一般预后良好;但若脱水情况严重,可能会导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等情况发生。
预后-危害性:
1、脱水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若脱水情况严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规范的补液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应多休息,减少消耗,恢复体能,及时更换衣服及床单,多饮水,避免脱水再次发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柔软。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尽量保证每天洗澡。
4、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避免口唇干裂。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患者可食用面条、米粥、蛋羹等食物,容易消化和吸收。
2、适当添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豆制品等。
3、可适量食用新鲜的蔬菜,如胡萝卜、冬瓜、鲜藕等。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吃大量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烧烤等。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能会减少脱水的发病风险:
1、适量运动,避免大量出汗,及时补充水分。
2、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脱水的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