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唾液腺炎疾病英文名称: sialadenitis疾病概述: 唾液腺炎(sialadeni...
养生
疾病名称: 唾液腺炎
疾病英文名称: sialadenitis
疾病概述:
唾液腺炎(sialadenitis)是指发生在唾液腺的炎症。唾液腺由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3对大唾液腺以及位于口腔、咽部、鼻腔和上颌窦黏膜下层的小唾液腺组成。当这些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时,就会发生唾液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区域的疼痛或不适,可伴有局部肿大和压痛、口干等症状,咀嚼或吞咽时疼痛加剧,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和寒战,口腔内可有异味或脓液。临床上,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唾液腺炎,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唾液腺区域疼痛、肿大、压痛、口干、发热、寒战、口腔内异味、脓液
主要病因: 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异物堵塞唾液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唾液腺先天发育不良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X线检查、唾液腺造影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
重要提醒: 流行性腮腺炎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并及时就诊,以免传染给他人。
临床分类:
1、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可分为腮腺炎、下颌下腺炎等。
2、根据病因分类
可分为阻塞性唾液腺炎、感染性唾液腺炎、自身免疫性唾液腺炎、复发性唾液腺炎、特异性唾液腺炎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唾液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免疫力低下及口腔卫生较差的人群更易患病。
病因-总述:
唾液腺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异物堵塞唾液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唾液腺先天发育不良等原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病原体感染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唾液腺,可引起唾液腺炎。其中,常见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病毒有腮腺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
2、异物堵塞唾液腺
唾液腺结石、骨片、鱼刺、牙刷毛、竹签、麦芒及牙垢等异物堵塞唾液腺导管,可引起阻塞性唾液腺炎。
3、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性唾液腺炎。
4、唾液腺先天发育不良
如唾液腺导管狭窄等,也可能会引起唾液腺炎。
症状-总述:
唾液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区域的疼痛或不适,可伴有局部肿大和压痛、口干等症状,咀嚼或吞咽时疼痛加剧,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和寒战,口腔内可有异味或脓液。不同类型的唾液腺炎,其症状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流行性腮腺炎
大多发生于儿童,有传染接触史,常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发生。患者腮腺肿大、充血、疼痛,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无脓液,皮肤表面发热,触压时疼痛加重。
2、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单侧受累,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若未能及时控制,炎症进一步发展,可使腺组织化脓、坏死。此时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显,耳垂被上抬。若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可伴发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可出现轻度开口受限,腮腺导管口明显红肿,轻轻按摩腺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有时可见脓栓堵塞于导管口。晚期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以上,脉搏、呼吸加快。
3、复发性腮腺炎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可发生于任何儿童期,但以5岁左右最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可突发,也可逐渐发病。腮腺反复肿胀,伴不适,但仅有轻度水肿,皮肤可潮红。挤压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少数有脓肿形成。间隔数周或数个月发作一次。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越短,越易复发。随着年龄增长,间隙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
4、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大多发生于中年,多为单侧受累,也可为双侧。患者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多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称为进食综合征。发作次数变异较大,多者每次进食都肿胀,少者1年内很少发作。大多平均每个月发作1次以上。发作时伴有轻微疼痛。有的患者腮腺肿胀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晨起感腮腺区发胀,自己稍加按摩后即有“咸味”液体自导管口流出,随之局部感到松快。检查时腮腺稍肿大,中等硬度,轻微压痛,导管口轻微红肿,挤压腮腺可从导管口流出混浊的“雪花样”或黏稠的蛋清样唾液,有时可见黏液栓子。病程久者,可在颊黏膜下扪及粗硬、呈条索状的腮腺导管。
5、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自身免疫性腮腺炎除腺体肿大外,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较为多见,病期长短不一,常伴有下颌淋巴结肿大。
6、下颌下腺炎
急性下颌下腺炎发病时间较短,下颌下腺区明显肿胀伴疼痛,导管口处可见溢脓。慢性下颌下腺炎患者,进食时下颌下腺区可出现反复肿胀,但疼痛不明显,同时腺体可呈硬结肿块,导管口分泌物少或呈现脓性。严重时可累及周围组织,引起间隙感染。
症状-并发症:
1、唾液腺炎可累及周围组织,引起蜂窝织炎。
2、流行性腮腺炎可能会继发病毒性脑膜炎、睾丸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唾液腺区域疼痛或不适。
2、唾液腺局部肿大、压痛。
3、发热、寒战。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诊治。
就医-就诊科室:
唾液腺炎患者可到口腔科就诊,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到传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唾液腺区域疼痛、肿大、发热、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血清学检查、X线检查、唾液腺造影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并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腮腺、下颌下腺等有无肿大和压痛,局部皮肤有无发红,皮温有无升高,局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有时还会挤压唾液腺导管口,观察是否有脓性分泌物。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水平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2、血清学检查
血清抗原检测可用来检测腮腺炎病毒,做出早期的诊断。应用PCR技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可明显提高可疑患者的诊断率。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医生可通过X线检查判断患者的唾液腺是否存在结石或其他异物。
2、唾液腺造影
医生会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向患者局部注射造影剂,能更好地观察唾液腺导管的异常改变。
3、CT检查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唾液腺结石,还可判断是否存在唾液腺导管狭窄或扩张。
4、核磁共振(MRI)检查
MRI可显示唾液腺周围组织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X线检查、唾液腺造影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检查结果,医生通常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唾液腺炎的治疗,首先应积极查明病因,然后根据病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如有必要,也可酌情予以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高热患者可选择物理降温,并进行补液治疗,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
3、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注意隔离。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适用于细菌感染者,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选择口服、静脉滴注等方式。
2、抗病毒药物
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常用药物为利巴韦林。
3、非甾体抗炎药
适用于高热、疼痛剧烈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4、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腮腺炎患者,常用药物有羟氯喹、泼尼松、雷公藤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利巴韦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羟氯喹、泼尼松、雷公藤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因唾液腺结石等异物堵塞或唾液腺导管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唾液腺炎,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唾液腺切开取石术、异物取出术、唾液腺导管扩张术等,对于结石无法取出、唾液腺反复感染、腺体萎缩失去功能的患者,也可选择唾液腺摘除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唾液腺炎若能及时治疗,预后通常比较好,一般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但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影响唾液腺的功能,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1、唾液腺炎可导致唾液腺肿胀,产生疼痛和不适,可能会影响到吞咽和讲话。
2、感染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组织,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
3、反复发作或未完全治愈的唾液腺炎可能会转变为慢性炎症,需要长期治疗。
4、严重或反复的唾液腺炎可损害唾液腺,影响唾液的产生,进而影响口腔健康。
预后-自愈性:
部分唾液腺炎可能会自愈,如复发性腮腺炎。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疾病通常可以治愈,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口腔卫生,并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用药或调整药物剂量。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严重时,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待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活动。
2、保持室内整洁、安静,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及开窗通风,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及明亮,调整好室内的温湿度。
3、患者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按时刷牙,饭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4、可通过热敷或冷敷来减轻肿胀腺体的疼痛。
5、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注意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给他人。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诊,复诊时要携带病历及相关的疾病资料。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保持必要的营养和能量摄入。
2、选择易消化、温度适宜的流食、半流食饮食或者少渣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粥、面条、藕粉、土豆泥等。
3、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保证充足的水分。
4、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5、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3、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4、避免食用坚果等坚硬不宜咀嚼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几率: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按时刷牙,饭后注意漱口。
2、充足的水分可以保持口腔湿润,促进唾液的流动,有助于清除可能导致感染的细菌。
3、合理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感染。
4、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
5、接种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