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腕舟状骨骨折疾病别名: 腕舟骨骨折疾病概述: 腕舟状骨骨折又称腕舟骨骨折,是腕部最为常见...
养生
疾病名称: 腕舟状骨骨折
疾病别名: 腕舟骨骨折
疾病概述:
腕舟状骨骨折又称腕舟骨骨折,是腕部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于青壮年,延迟愈合、不愈合率和缺血坏死率远高于其他腕骨骨折,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腕舟状骨骨折多由暴力、外伤等原因导致,主要表现为腕关节桡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经过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手部
常见症状: 腕关节桡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压痛明显
主要病因: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也可由直接暴力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影响预后。
临床分类:
1、按骨折部位分类
(1)舟状骨结节骨折:舟骨结节部为关节囊和韧带的附着处,多为撕脱骨折,该处血供丰富,4周左右可愈合。
(2)舟状骨远侧1/3骨折:舟骨远端血液供应较好,易愈合,但所需时间较长。
(3)舟状骨腰部骨折:为最多见的一种。由于进入舟骨的血管部位有变异,部分舟骨腰部血供较差,且骨折断端受剪力较大。愈合时间较长,约有30%的骨折不愈合。
(4)舟状骨近侧1/3骨折:骨折处紧靠月骨,表面多为软骨关节面,无血管进入,血供断绝,骨折极易不愈合或发生坏死。
2、按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无移位或侧方移位小于1mm的骨折,且无背向成角移位者。
(2)不稳定性骨折:侧方移位超过1mm的骨折、有背向或桡向成角移位的骨折,包括腕背伸不稳定或腕骨脱位的骨折。此型骨折多需手术治疗。
3、按骨折时间分类
可分为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骨不连。其中,陈旧骨折是指损伤超过4周,短于6个月的骨折。
4、按骨折线分类
(1)水平型骨折:与前臂纵轴垂直,最为常见,也是最稳定的类型,预后较好。
(2)横型骨折:与前臂纵轴交叉,与舟骨纵轴垂直,此型骨折易受剪力的影响,不易愈合。
(3)垂直型骨折:与前臂的纵轴平行,最少见,骨折始终处于剪力的影响之下,属不稳定骨折,需手术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腕舟状骨骨折是腕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腕骨骨折的70%~80%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壮年。
病因-总述: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掌着地,腕关节强度桡偏背伸,暴力向上传达,舟骨被锐利的桡骨关节面的背侧缘或茎突缘切断。骨折可发生于腰部、近端或结节部,其中以腰部多见。此外,直接暴力如手腕受到碾压、压榨或绞伤等,也可导致腕舟状骨骨折,多伴有软组织损伤。
症状-总述:
伤后腕关节桡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将腕关节桡倾、屈曲拇指和食指,叩击其掌指关节时亦可引起疼痛。若骨折移位严重,出血较多,可出现腕桡背侧皮下淤血、淤斑。
症状-并发症:
腕舟状骨骨折可并发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或缺血性骨坏死等。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受过外伤吗?
6、受伤时以什么动作触地的?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外伤后,出现腕关节桡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压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观察腕部外观是否有肿胀或淤斑,有无特殊畸形表现。
2、进行拇指纵向挤压试验,是否可诱发骨折部位的疼痛。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片对本病的诊断非常重要。怀疑有腕舟状骨骨折时,应做正、侧舟骨位摄片,正位片可呈现舟骨的全长,有利于骨折线的显示,特别是对无移位的腰部骨折更有意义;侧位片可见舟骨关节面呈台阶状影,并对观察骨折脱位的意义较大。
2、CT、MRI
常规X线片无异常发现,而临床高度怀疑时,可选用CT、MRI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伤后局部轻度疼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压痛等),以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并除外腕部软组织扭伤等疾病后,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腕部软组织扭伤进行鉴别,腕部软组织扭伤的患者仅有局部疼痛肿胀、腕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可通过X线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腕舟状骨骨折很少移位,一般不需要整复,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果患者有移位时,可采取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
治疗-药物治疗:
剧烈疼痛者,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等。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骨折不愈合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1、对青壮年患者,骨折端有轻度硬化,舟骨腰部骨折,时间已超过3个月,仍无愈合征象,但未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者,可考虑自体骨移植术。
2、近侧骨折端发生缺血性坏死,已有创伤性关节炎形成,可行近端骨折块切除术或腕关节融合术。
治疗-其他治疗:
1、整复方法
患者取坐位,前臂轻度旋前位,术者一手握患侧腕上,另一手拇指置于阳溪穴处,其余四指环握拇指,在牵引下使患腕尺偏,然后以拇指向掌侧、尺侧按压移位的骨折远端,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
(1)夹板固定:复位后,可在阳溪穴处放置一固定垫,然后用纸壳夹板固定腕关节伸直而略向尺偏,拇指于对掌位,固定范围包括前臂下1/3、远端至掌横纹处、拇指掌指关节,新鲜或陈旧性骨折均可采用,将腕关节固定于背伸25°~30°、尺偏10°、拇指对掌和前臂中立位。固定时间一般在12周左右。
(2)石膏固定:手法复位后,以石膏管型从肘下至远端掌横纹及拇指近节,固定拇指于对掌位,腕关节中立位或背伸轻度尺偏位。
3、功能锻炼
早期可作手指的屈伸活动和肩,肘关节的活动,如屈肘挎篮、小云手等,但禁忌做腕桡偏动作;中期以主动握拳活动为主;后期解除固定后,可作握拳及腕部的主动屈伸、旋转活动;骨折迟缓愈合者,暂不宜作过多的腕部活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腕舟状骨骨折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骨折不愈合、缺血性骨坏死等,甚至造成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通常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患者的痊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注意保护腕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若有皮损处,应保持皮损清洁干燥。
5、接受石膏或者夹板固定的患者,日常注意保持固定,防止移位。
6、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4、患者要多吃虾皮、海带等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狗肉、海鲜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专心走路,避免边玩手机边走路。
2、注意日常保护,可佩戴护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