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胃热疼痛疾病概述: 胃热疼痛,是指胃热炽盛导致的胃部疼痛。临床以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
养生
疾病名称: 胃热疼痛
疾病概述:
胃热疼痛,是指胃热炽盛导致的胃部疼痛。临床以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口臭、大便干结等为主要表现。发生与外感热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有关。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如果诊断明确,积极辨证治疗,很快能痊愈;但如果失治误治,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出现胃肠热结,增加治疗难度。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胃、脾脏
常见症状: 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口臭、大便干结
主要病因: 外感热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电子胃镜、X线钡餐、B超、CT检查、胃肠动力检测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口臭、大便干结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避免失治误治,病情加重,产生多种变证。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外感热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有关。病位在胃,基本病机为胃热炽盛,胃气失和。
病因-基本病因:
1、热邪内犯
外感热邪,内犯于胃,可致胃脘升降功能失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导致本病。
2、饮食不节
平时过于偏嗜辛辣刺激、油腻、煎炸食物,如各种油脂类食物,煎炸、烧烤、涮肉等,或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积热内生,胃气失和,发为本病。
3、情志不调
长期情志不遂,精神紧张,或者忧郁暴怒,损伤肝脏,肝疏泄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郁滞不能疏解,日久化热化火,进而影响胃气,胃气失和,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口臭、大便干结等为主要表现。主要体现在胃受纳和腐熟食物功能和胃气通降特性。
症状-典型症状:
1、受纳腐熟功能亢进
表现为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
2、通降功能失常
胃中灼热,有“烧心”样疼痛,口臭,齿龈肿痛,大便干结。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口臭、大便干结。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口臭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大便干结、发热、烦躁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偏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习惯吗?抽烟喝酒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休息如何,会经常熬夜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电子胃镜、X线钡餐、B超、CT检查、胃肠动力检测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胃脘是否有胀满情况、面色、神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情发展。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寒热、问睡眠、问既往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胀满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或是否合并感染。
2、血清学检查
包括胃蛋白酶原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维生素B12测定以及自身抗体测定。
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检查是否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对癌前疾病及病变的诊疗有重要作用。
检查-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以了解观察黏膜情况,并取组织活检,有助于慢性胃炎诊断,并排除溃疡病,胃肿瘤等疾病。
2、胃肠动力检测
包括胃电图、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检测等,对胃动力进行评估,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检查前需服用一定剂量的钡剂,然后在X线下进行检查。可了解胃肠动力情况,协助诊断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2、B超、CT检查
可排除肝胆疾病及腹水等病变,以协助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胃脘部灼热疼痛,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口臭、大便干结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真心痛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疼痛性质为灼痛。
2、常伴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等症状。
3、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恼怒、暴饮暴食、饥饿、进食辛辣、饮酒。
4、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电子胃镜、X线钡餐、B超、CT检查、胃肠动力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多为刺痛,活动后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证以清胃泻火为主要治法。临床上多用栀子、黄连、大黄、石膏、川楝子等,再配以理气止痛的玄胡、郁金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清胃散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黄岑、生石膏、升麻、生地黄、丹皮、栀子、牛膝。
3、中成药:左金丸、三九胃泰颗粒。
治疗-相关药品:
左金丸、三九胃泰颗粒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敷药物
(1)清胃膏
大黄、玄明粉、栀子、香附、郁金、滑石、甘草、黄芩各克,诸药共研末,姜汁调敷中脘穴。
(2)三黄平胃散
用平胃散加醋炒大黄、黄连、黄芩、甘草、茵陈,姜调敷胃脘部。
2、针灸治疗
取穴期门、合谷、中脘、梁门、足三里、太冲。重刺疾出,用泻法。
治疗-治疗周期:
胃热疼痛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胃热疼痛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如果诊断明确,积极辨证治疗,很快能痊愈;但如果失治误治,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出现胃肠热结,增加治疗难度。
预后-危害性:
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可耗伤胃阴,热灼胃络可见黑便,胃热波及肠道,可出现腹痛、腹满等症状的胃肠热结证。
预后-治愈性:
本病若诊断明确,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胃热疼痛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等调护不当,可能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作息、保持良好心态、注意口腔护理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以利疾病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用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宜偏凉服。一般以上午9时,下午3时服为宜。
3、中西药合用要注意配伍禁忌。
4、胃痛发作时可用解痉止痛剂、片剂、丸剂温开水化服。
日常-生活管理:
1、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2、患者可采取自主卧位,年老体虚者应注意休息。
3、保持二便通畅。
4、胃酸过多的患者可用盐水漱口。
5、牙龈肿痛,口臭的患者,可用20%一枝黄花漱口液或者野菊花、黄芩、板蓝根煎汤含漱。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
2、注意观察患者进食、呕吐、腹胀、腹痛、二便及舌苔、脉象等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电子胃镜、X线钡餐、B超、CT检查、胃肠动力检测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调护对本病康复极为重要。宜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忌食油腻、辛辣、煎炸、香燥食物。根据病情注意营养搭配及饮食宜忌,辨证施食。
饮食建议:
1、饮食多给予疏肝泄热食品,宜清淡,半流质饮食,如菊花晶、绿豆汤、荷叶粥。
2、疼痛发作时,宜少量多餐,注意食后不可即怒,怒后不可即食,进餐前后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
3、口干患者可用芦根、野菊花、玄参或陈皮泡茶饮服。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2、胃酸过多者不宜食过酸的食物如食醋、梅子等。
3、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外感热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有关。因此平时饮食有节,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避免外邪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被。
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情绪,克制情绪波动。
3、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软烂为宜,少吃辛辣剌激类食品。
4、加强锻炼,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