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下肢静脉炎疾病概述: 下肢静脉炎是指下肢浅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
养生
疾病名称: 下肢静脉炎
疾病概述:
下肢静脉炎是指下肢浅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化学因素、感染因素、静脉血流淤滞等有关。临床上常表现为患肢血管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等。临床上经手术治疗,可改善相应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发病部位: 下肢
常见症状: 患肢血管出现疼痛、发红、肿胀
主要病因: 其发病主要与化学因素、感染因素、静脉血流淤滞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血培养、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CT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确诊后,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在临床上常见,但暂无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下肢静脉炎可以由不同的原因所导致,但临床上常见的发病原因为化学因素。此外,感染因素和静脉血流淤滞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化学因素
常见于静脉内注射各种有刺激性或高渗性的溶液后,局部形成化学性刺激,血管内膜在受刺激创伤的基础上,受到更广泛的损伤,可迅速形成血栓。反复静脉穿刺或在浅静脉内留置针做连续性输液,可使静脉壁直接受损伤,血栓形成,出现炎症表现。
2、感染因素
发生于严重创伤、危重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留置输液导管超过3天以上者,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败血症,血液培养可查到感染细菌。
3、静脉血流淤滞
下肢静脉曲张时,尤其是皮下的曲张静脉团,由于静脉壁严重变性,血流淤滞,液体渗出,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的聚集性和黏附性增强,最后血栓形成,继而发生静脉炎。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肢血管疼痛、发红、肿胀,沿静脉分布途径有明显压痛。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一般为1~2周,而后逐渐缓解,充血组织被色素替代,最后变为棕色。
症状-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下肢沿血管出现肿胀、发红、疼痛。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就诊于血管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患肢血管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血液检查、血培养、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CT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检查患者患肢时,可在表皮触及索条状红肿,开始比较柔软,表面红,因受炎症浸润范围,约宽0.5~1cm,但长度不等,炎症消退后,索条状物坚硬,扪之类似输精管状。当网形浅静脉受累时,红肿可呈银叉或串珠状,张紧皮肤时更清晰。当局部炎症逐渐消散,局部皮肤被色素沉着所代替,外表呈棕色。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少数低热者有白细胞的轻微升高。
2、血培养
当出现败血症时,可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多普勒超声
可进行双向多普勒超声,不仅可明确血栓的大小及位置,还可了解深静脉系统情况,判断累及范围。
2、静脉造影
此检查可观察血栓的位置,排除其他疾病。
3、CT检查
本检查可用于判断是否有深静脉和腔静脉段血栓形成。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静脉穿刺输液、外伤、感染、静脉曲张等病史,以及疼痛、发红、肿胀等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下肢静脉炎一般不须特殊处理,可进行保守治疗。对于采取上述措施无效的极少数患者,或血栓形成有侵犯深静脉趋向者,应及时施行手术。
治疗-一般治疗:
1、可在患肢缠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保证下肢能行走,不须卧床休息。
2、如果病变比较严重,局部表现比较明显,可以卧床休息数天。
3、根据具体病情,下肢可抬高床脚15cm,同时采用局部热敷。
治疗-药物治疗:
1、镇痛药
若疼痛过于剧烈或影响患者睡眠时,可使用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2、抗生素
若为感染引起者,注意选择高敏感性的抗生素。
3、其他
受累静脉段可外敷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中药,效果良好。静脉用药可滴注丹参注射液。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丹参注射液
治疗-手术治疗:
1、若经药物治疗3个月以后,硬性条索状物仍不消退,妨碍活动者,可施行手术切除硬性条索状物。
2、如血栓蔓延有侵犯深静脉趋向者,特别是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血栓向近心端蔓延达股静脉、腘静脉者,可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切除或剥脱术。
3、对于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切除整个病变静脉段,开放创口,局部换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危害性:
可能会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可能复发,需注意避免再次损伤血管。
日常-总述:
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患肢抬高,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注意观察伤口,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活动。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护患肢,促进患肢恢复。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站、久坐、长期负重。
2、平时可使用弹性绷带或弹力袜护腿保护患肢。
3、休息时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受压。
4、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
5、病情允许时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但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患肢抬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促进静脉回流。
2、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局部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4、卧床期间遵医嘱进行足背伸屈运动,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但在恢复期间应注意避免食用脂肪含量较多的食物等。
饮食建议: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食用脂肪含量较多的食物,以免加重血栓风险。
3、不抽烟,不喝酒。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预防下肢静脉炎的发生。
1、注意安全,防止创伤。
2、及时治疗感染、静脉曲张等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