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child,CML
疾病别名: 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疾病概述: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child,CML),简称小儿慢粒,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约95%患儿具有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费城染色体,Ph)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已证实接触放射线会增加CML的发病几率。患儿的常见症状包括疲乏、盗汗、体重减轻、骨痛、发热、肝大、脾大、眼底出血等。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化学治疗和干细胞移植。近20年来,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本病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疲乏、盗汗、体重减轻、骨痛、发热、肝大、脾大、眼底出血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骨髓象、细胞遗传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表型分析、X线、CT、MRI
重要提醒: 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正式引入,本病的预后已得到显著改善。
临床分类:
由于CML在婴幼儿时期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显著差别,故一般将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2种类型。
1、幼年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JCML)
此型病程较短,发病年龄在6个月至5岁,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2、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
此型发病年龄通常在5岁以上,以10~14岁多见,很少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对少见,仅占儿童白血病的3%~5%左右,根据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显示,本病在1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约为0.09/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由于病因不明,暂无特定好发人群。
病因-总述: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接触放射性射线会增加本病的发病几率(日本原子弹爆炸中幸存者可证实这一点)。另外,经过多年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未发现本病与遗传、感染因素相关的有力证据。
症状-总述:
多数患儿起病缓慢,约15%~20%患儿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而被发现。具有症状者,常见症状包括疲乏、盗汗、体重减轻、骨痛、发热、肝大、脾大、眼底出血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包括疲乏、盗汗、体重减轻、腹部饱满、发热等,主要与高代谢状态有关。
2、脾大
约90%以上患儿存在脾大,巨脾者脾脏可几乎占满整个腹腔并深入盆腔。
3、肝大
约50%患儿会出现肝大,多在肋下2~3cm。
4、骨痛
以胸骨压痛最为多见,疼痛程度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成正比。
5、眼底改变
包括眼底出血、眼底静脉充盈、视力障碍等。
6、其他表现
包括轻度淋巴结肿大、绿色瘤、阴茎勃起等,均较为少见。
症状-并发症: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并发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恶病质等。
症状-伴随症状:
JCML患儿可伴有反复感染、出血、皮疹、腹痛、呕吐、面色苍白等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常规体检时发现血象异常。
2、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盗汗、面色苍白。
3、出现明显的肝脾肿大。
4、自觉有骨骼疼痛,特别是胸骨压痛。
5、出现牙龈、口鼻等部位出血。
6、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儿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长陪同就医。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0、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有生命危险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药物有什么不良反应?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干细胞移植吗?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疲乏、盗汗、骨痛、发热、肝大、脾大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骨髓象、细胞遗传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表型分析、X线、CT、MRI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儿有无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水肿、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体征,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儿有无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啰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是本病患儿血常规最为突出的特征,约50%~70%患儿在确诊时白细胞水平超过100×109/L。并且随着病情进展,患儿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
2、血生化
不仅可以了解患儿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另外,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有助于类白血病反应及骨髓纤维化的鉴别;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本病中的阳性率超过70%,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3、骨髓象
主要表现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各系普遍增生,以粒系突出,不同分期还可出现相应的变化,可为诊断和评估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4、细胞遗传学检查
约95%患儿存在费城染色体,是CML的特征性标志,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5、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反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和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FISH)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可用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微小残留病。
6、免疫表型分析
包括CD15、CD11b、CD34、CD33、HLA-DR等,有助于本病的临床分期。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儿病情,必要时选择X线、CT、MRI等影像学手段,来进一步证实组织器官受累情况,以指导后续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疲乏、盗汗、骨痛、发热、肝大、脾大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骨髓象、细胞遗传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表型分析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自然病程通常经过慢性期(CP-CML)、加速期(AP-CML)和急变期(BP-CML)三个阶段。在最初诊断时,绝大多数患儿处于慢性期,慢性期的持续时间不一,平均为5~6年,之后可进展至加速期(持续6~9个月),最终发展为急变期(持续3~6个月)。根据欧洲白血病网分期显示,小儿CP-CML、AP-CML、BP-CML比例分别为92%、8%、1%。目前,我国对于小儿CML的临床分期普遍采用1989年第二届全国白血病会议制定的分期标准,具体如下:
1、慢性期
(1)无症状或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
(2)血白细胞升高主要为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10%,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3)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粒系为主,原始细胞<10%。
(4)费城染色体阳性。
(5)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6)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与正常骨髓相似或明显增加。
2、加速期
(1)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进行性加重和(或)骨痛,进行性脾大。
(2)对CML治疗有效的药物无效。
(3)外周血和(或)骨髓白细胞原始细胞>10%或20%。
(4)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5)出现费城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异常。
(6)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7)P53基因重排,P53基因点突变及过量表达。
(8)CFU-GM增殖与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3、急变期
(1)外周血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2)骨髓中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3)外周血、骨髓原始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或原单细胞+幼单细胞>20%。
(4)CFU-GM成小簇或不生长。
诊断-鉴别诊断:
1、类白血病反应
该病常有原发病病因存在,患儿一般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中可见中毒颗粒,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增高,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中一系增生,以成熟细胞为主。
2、骨髓纤维化
该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不如CML高,并且中、晚幼粒细胞百分数亦不如CML多,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骨髓常“干抽”,骨髓活检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小儿CML的发病率较低,临床上缺乏充足的临床试验数据,因此小儿CML的治疗未像成人一样达成共识。目前而言,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开始治疗,治疗的目标主要有2个:一是使患儿白细胞计数降低正常水平,达到血液学缓解;二是降低直至消除Ph染色体达到细胞遗传学缓解。
治疗-药物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选择性抑制小儿CML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1、伊马替尼
为第一代TKI,是第1个正式批准用于CML患儿治疗的TKI,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线TKI药物。相关研究显示,伊马替尼在小儿CML中具有较好的治疗反应,但仍有27%左右患儿出现耐药或不耐受的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高、胃肠道症状及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2、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
为第二代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分别在2017年11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正式批准应用于小儿CML的治疗。但具体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等情况仍待进一步证实。
治疗-相关药品:
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放化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化疗曾经在小儿CML的治疗中应用多年,化疗药物主要能够改善慢性期患儿的症状,但无法阻止病变向急变期进展,因此,随着TKI药物的问世,化疗药物的使用已逐渐减少。目前,化疗主要与TKI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未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进展期患儿。
治疗-其他治疗:
干细胞移植:在TKI正式用于小儿CML治疗之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能够治愈CML的手段。由于TKI的出色疗效,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地位逐渐下降,在成年CML患者中,干细胞移植仅用于对TKI反应差或不耐受的患者。对于小儿CML的移植指征与成人相似,仅在二代TKI治疗失败时考虑行干细胞移植。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近20年来,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小儿CML的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对于小儿CML由于病例数量缺乏,仍未形成明确的预后评估系统,大多数学者目前采用成人CML的EUTOS预后评估系统,将患儿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其中,高危组患儿应接受更为积极的治疗和监测,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疲乏、盗汗、体重减轻、骨痛、发热、肝大、脾大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本病可进展为加速期CML、急变期CML,最终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部分患儿有望通过TKI或干细胞移植达到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可能在治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暂无确切的复发率报道。
预后-生存周期:
小儿CML患儿接受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4%和92%,与年轻成人CML的生存率近乎一致。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长应加强患儿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儿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疲乏、盗汗、体重减轻、骨痛、发热、肝大、脾大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还可能进展为加速期CML、急变期CML或急性白血病,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患儿可能会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长应给予患儿更多心理支持,应多关心、疏导患儿,帮助稳定情绪,并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为孩子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让患儿了解到本病随着TKI的正式引入,预后和生活质量已得到显著提升,以此树立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家长应协助患儿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同时,注意观察服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患儿应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压力过大。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4、家长应鼓励患儿每日多饮水,以碱化和稀释尿液,防止尿酸性肾病。
5、应保持居住环境和个人的清洁卫生,对疾病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
6、减少人员探视,避免去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预防交叉感染。
7、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等,增强体质。
日常-复诊须知: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复诊计划,家长应严格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到院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监测病情变化。
饮食调理:
由于CML患儿多处于高代谢状态,疾病对于机体的营养消耗巨大,并且患儿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家长应格外注意患儿的饮食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促进病情恢复,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建议:
1、患儿宜采取高蛋白饮食,特别是选用一些优质蛋白质,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动物血、动物内脏、豆腐、豆浆等。
2、少食多餐。
3、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及蔬菜,如油菜、西红柿、小白菜、韭菜、荠菜、苦瓜、莲藕、橙子、桃子、苹果等。
4、可以为患儿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有营养的食物,如糕点、鹌鹑蛋、鱼松、酸牛奶、鲜蔬汁、豆腐脑、小笼包等。
5、可以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黑豆、豌豆、菠菜、黑木耳、银耳、芝麻等。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胡椒、辣椒、生姜、大蒜、芥末、浓茶等。
2、忌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3、忌暴饮暴食。
4、忌羊肉、狗肉、鹿茸等热性补品。
预防措施: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不明,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