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女性性早熟疾病概述: 小儿女性性早熟是一种青春发育异常,是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女性性早熟
疾病概述:
小儿女性性早熟是一种青春发育异常,是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本病是因儿童的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受各种因素影响,提前激活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突增、乳房发育、月经初潮提前等。患儿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生殖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 第二性征发育提前、生殖系统发育提前、生长速度加快、骨龄超前
主要病因: 器质性病变、遗传代谢病、卵巢或肾上腺分泌激素过多、长期接触外源性雌激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基础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查、盆腔B超、MRI检查、遗传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能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还可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故建议家长尽早带患儿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是否提前启动,通常将本病分为以下几类:
1、中枢性性早熟
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提前激活,引起卵巢内卵泡过早发育而致性早熟,除第二性征过早出现外,有排卵并且具有生殖能力。
2、外周性性早熟
是由其他来源的雌激素刺激引起,仅有部分性征发育而无性功能的成熟,其性早熟症状是某种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并非一种独立疾病。
3、不完全性性早熟
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但性征发育呈自限性(包括乳房早熟、阴毛早熟),单纯月经初潮提前而无其他青春期发育的表现,包括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肾上腺功能早现、单纯性阴毛早现、单纯性早初潮。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2020年刘海莲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沿海地区女童性早熟发病率约0.67%,占小儿内分泌疾病第二位。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女孩性早熟的发生率为男孩的5~10倍。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随着儿童营养状态不断提高、环境中类激素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病因-总述:
小儿女性性早熟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基本分为两大类,即GnRH依赖性性早熟、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可能与器质性病变、遗传代谢病、卵巢或肾上腺分泌激素过多、长期接触外源性雌激素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GnRH依赖性性早熟
以往称为中枢性性早熟(CPP)、真性性早熟,可由器质性病变(比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某些遗传代谢病、长期接触性甾体激素所致,部分病因未明。
2、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
是由卵巢或肾上腺分泌过多的性激素,或暴露于过多的外源性雌激素所致。包括以下两类:
(1)同性性早熟:可由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肾上腺皮质瘤、异位分泌hCG的肿瘤或长期暴露于外源性雌激素等所致。
(2)异性性早熟:可由分泌雄激素的疾病和肿瘤等引起,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是女孩异性性早熟的常见原因。
病因-危险因素:
父母关系不和睦、母亲初潮年龄<13岁、有家族性早熟、居住地农村、居住地附近有污染性工厂、经常食用滋补品、经常食用快餐、经常食用动物性食品、接触成人化学用品、爱看情感类电视剧或小说等,均是影响女童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小儿女性性早熟的类型不同,其临床特征也有所差异。中枢性性早熟以第二性征发育、生殖系统发育、生长速度加快、骨龄超前等表现为主;外周性性早熟的发病年龄更早;不完全性性早熟的性征发育较局限。
症状-典型症状:
1、中枢性性早熟
(1)第二性征发育: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顺序与正常青春期发育顺序相似。可有乳房发育,出现结节或有疼痛,乳头乳晕变大着色,阴毛、腋毛出现。
(2)生殖系统发育:外生殖器的大阴唇丰满、隆起,小阴唇渐变厚,阴道出现白色分泌物,卵巢容积增大伴有卵泡发育。10岁前有月经初潮,一般性发育过程可持续3~4年。
(3)生长速度与骨龄:生长突增,同时体重增长加快,部分女孩出现体重超重或肥胖。骨龄超前实际年龄1岁或1岁以上,骨提前闭合,如果发育时原身高较低,则可导致成年身高低于遗传靶身高。
2、外周性性早熟
发生年龄一般早于中枢性性早熟。单纯乳房早熟患者,无阴道出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可出现乳房提前发育或阴道流血症状;肾上腺功能早熟患儿,可见月经初潮提前;外源性雌激素可致乳晕着色较深。
3、不完全性性早熟
临床表现为单纯乳房早发育、单纯阴毛、腋毛提前出现、月经初潮提前,但无其他性征发育。
症状-并发症:
小儿女性性早熟可能并发心理障碍、成年后身材矮小等。
就医-就诊科室:
家长可带患儿就诊于小儿科或者内分泌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性激素水平等多种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家长陪同就医,最好是妈妈陪同女儿就诊。
4、建议患儿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体格检查。考虑到部分患儿的心理压力较大,家长也可事先在家中拍好照片。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过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7、平时喜欢给孩子用化妆品的家长,建议携带相关包装。
8、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性早熟的患儿心理压力较大,通常需要询问家长。
1、什么时候发现孩子提早发育的迹象?描述一下最初的症状。
2、迄今为止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具体描述一下。
3、孩子的行为举止或心理状态是否随之改变?
4、孩子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或异常?
5、亲属是否曾有人出现过性早熟的情况?
6、孩子有得过什么病吗?吃过什么药?是否吃过激素类的药?
7、孩子平时都喜欢吃什么?喜欢吃零食或垃圾食品吗?
8、经常给孩子用化妆品吗?具体用的什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因孩子认知不足,通常由家长代为提问。
1、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性早熟?
2、情况严重吗?有没有较大的危害?
3、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
5、治疗有没有副作用?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6、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7、如果不治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治疗后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乳房提前发育、阴毛或腋毛提前出现、月经初潮较早、生长速度过快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基础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查、盆腔B超、MRI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患儿的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情况等,评估各个器官的发育程度是否同步。
2、进行腹部、盆腔检查,了解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3、进行全身检查,了解患儿有无皮肤斑块、神经系统异常,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特有体征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基础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
黄体生成素(LH)升高达到青春期水平,3.1~5.0IU/L可作为初筛的标准,如LH>5.0IU/L,可确定其性腺轴启动。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试验
当基础LH值不稳定时,可考虑行GnRH刺激试验以确诊。
3、甲状腺功能检查
包括TSH、T3、T4等测定,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判断。
检查-其他检查:
遗传学检查:中枢性性早熟患者可进行一些遗传学检查,如特定基因的突变等,以发现遗传代谢性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盆腔B超检查
卵巢容积>1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
2、磁共振检查(MRI)
可作为中枢性性早熟病因诊断的辅助检查,尤其是6岁以下的患者。当存在进展性中枢性性早熟时,可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下丘脑的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女孩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临床表现、生殖激素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即可判断是否为小儿女性性早熟。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和月经早潮、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月经早潮
单独发生月经而无其他性早熟表现,大多数女孩仅为1~3次阴道出血,促性腺激素正常。可能由于卵巢活动引起雌激素分泌,卵巢B超有时可发现滤泡囊肿。
2、McCune-Albright综合征
本症是由于G蛋白α-亚基基因突变,可激话多种内分泌激素受体。患儿除性早熟征象外,尚伴有皮肤咖啡色素斑和骨纤维发育不良。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女性性早熟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的第二性征渐消退,性激素恢复至青春期前水平,延缓骨骼过快成熟和改善最终成人身高,避免心理行为问题。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对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体育活动,防止肥胖。
2、让患儿尽量远离化妆品。
3、让患儿避免误食成人雌、雄激素相关药品,如口服避孕药等。
4、不随意食用非医生建议的补品,减少外源雌激素的摄入。
治疗-药物治疗: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可抑制或延缓性发育(阻止女性月经来潮),抑制骨骼成熟,改善成人期最终身高,恢复相应年龄应有的心理行为,是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一线药物。
2、大剂量性激素
常用药物如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环丙孕酮等,可用于女孩性早熟,但不能改善成人期身高。
3、钙剂和维生素D
对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低于同龄儿的性早熟患者,应及时给予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甲羟孕酮、环丙孕酮、维生素D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女性性早熟的预后取决于病因、治疗时机等多种因素。大多患儿经过积极治疗,且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后,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由于性激素分泌早,可导致身体发育加速和骨骼成熟加速、骨骺提前闭合,其结果是儿童期身材较为高大,而成年后身材较为矮小,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
2、性征的过早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会导致未成熟儿童心理障碍,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
预后-治愈性:
患儿经过早期、规范治疗,通常可以抑制激素水平,控制病情发展。
日常-总述:
患儿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可帮助控制疾病发展。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由于性激素分泌早,可导致患儿身体发育加速和骨骼成熟加速、骨骺提前闭合,其结果是儿童期身材较为高大,而成年后身材较为矮小,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患儿家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患儿早于同龄人开始第二性征的发育,可能会产生恐慌、自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长要保证家庭关系的和睦,多疏导患儿,用浅显的话语为患儿解释病情,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其正确的看待自我形象。家长应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为患儿安排有意思的娱乐活动。
(2)患儿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可以向家长倾诉,保持心情舒畅。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使居室中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患儿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家长应带患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对于超重的患儿,家长应帮助其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科学减重。
5、家长应正确指导患儿,避免患儿看过多的情感类电视剧或小说,并且尽量不要让患儿使用劣质护肤品、化妆品。
饮食调理: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适当给予患儿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患儿可多进食优质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多喝水,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饮食禁忌:
1、避免患儿吃含激素的营养剂、食物,如豆浆等。
2、肥胖患儿需科学减重,少吃油腻煎炸类食物。
3、少吃快餐、外卖。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尽量避免儿童吃含有激素的药物或者营养剂。
3、尽量避免儿童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品。
4、培养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
5、给予孩子均衡营养的食物,避免孩子超重。
6、家长经常带孩子进行锻炼。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