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hypoglycemia an...
养生
疾病名称: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
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hypoglycemia and neonatal hyperglycemia
疾病别名: 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
疾病概述: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neonatal hypoglycemia and neonatal hyperglycemia),又称为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由于新生儿糖代谢具有许多生理特点,包括对奶与乳制品中糖类物质的吸收,以及血液中葡萄糖稳定性差等,故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本病的病因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新生儿低血糖症主要由于糖原贮备不足、高胰岛素血症、内分泌疾病及遗传代谢病等所致;新生儿高血糖症主要与医源性、应激性因素及新生儿糖尿病有关。患儿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一般缺乏特异性。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的治疗包括对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患儿一般状况、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反应差、喂养困难、呼吸暂停、嗜睡、发绀、脱水、烦渴、多尿、特殊面容(高血糖)
主要病因: 新生儿低血糖症主要由于糖原贮备不足、高胰岛素血症、内分泌疾病及遗传代谢病等所致;新生儿高血糖症主要与医源性、应激性因素及新生儿糖尿病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测定、尿糖测定、激素测定、血气分析、遗传代谢筛查、超声、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应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长时间的低血糖、高血糖,造成神经系统损害、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分类: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根据病因及患儿血糖水平分为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高血糖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新生儿低血糖症在足月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5%,在小于胎龄儿及窒息新生儿中发生率可达15%~30%左右;在新生儿高血糖症方面,由于近年来围生期诊疗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而极低体重儿的高血糖症发病率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18倍左右,故新生儿高血糖症的发病率有显著增加。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新生儿低血糖症好发于小于胎龄儿及窒息新生儿;新生儿高血糖症则好发于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新生儿低血糖症主要由于糖原贮备不足、高胰岛素血症、内分泌疾病及遗传代谢病等所致;新生儿高血糖症主要与医源性、应激性因素及新生儿糖尿病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新生儿低血糖症
(1)糖原贮备不足
肝糖原的贮存主要在妊娠末期3个月,因此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多胎中体重较轻者,均会出现糖原贮备不足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2)高胰岛素血症
①暂时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多见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及新生儿溶血病。
②持续性的高胰岛素血症:包括胰岛细胞腺瘤、胰岛细胞增殖症和Beckwith综合征。
③亮氨酸过敏:进食含亮氨酸的饮食后(如牛乳、人乳)可使新生儿胰岛素增加,发生低血糖。
④医源性因素:突然停止高张的葡萄糖静脉补液,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处于亢进状态。
(3)内分泌疾病
包括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生长激素缺乏及胰高糖书缺乏等。
(4)遗传代谢病
①糖代谢障碍:包括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症、果糖不耐受等。
②氨基酸代谢障碍:包括枫糖尿病、丙酸血症、四基丙二酸血症、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
2、新生儿高血糖症
(1)应激性因素
如新生儿窒息、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患儿血液中皮质醇、儿茶酚胺及高血糖素水平明显增加,而胰岛细胞对于高血糖反应迟钝,以及胰岛素抵抗,从而发生应激性高血糖。
(2)医源性因素
多见于糖耐受力较低者(如低出体重儿及早产儿),在医源性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或脂肪乳时,尤其是输注速率过快时,易发生高血糖症。另外,对新生儿应用某些药物(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氨茶碱、苯妥英钠等)也可发生新生儿高血糖症。
(3)新生儿糖尿病
①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又称为新生儿假性糖尿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多见于小于胎龄儿,约1/3患儿存在糖尿病家族史,多在出生后6周左右发病,尿糖一般在1~2周后消失,一般不会复发,但也有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发展为永久性糖尿病的报道。
②新生儿真性糖尿病:非常罕见,多见于小于胎龄儿,病因不明,可能与患儿的胰岛发育不全有关。
症状-总述:
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常缺乏症状,无症状性低血糖较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倍,存在症状者临床表现也为非特异性,或因其他伴发疾病而掩盖。新生儿高血糖症方面,病情较轻者可无症状;血糖过高者可出现高渗性利尿表现甚至发生颅内出血。
症状-典型症状:
1、症状性低血糖表现
多发生于出生后24~72小时,主要表现为反应差、嗜睡、拒乳、震颤、呼吸暂停、阵发性发绀、眼球异常转动、昏迷等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多汗、苍白、易激惹、体温低下、兴奋、惊厥。
2、新生儿高血糖症表现
血糖过高或持续时间长者可出现脱水、烦渴、多尿等渗透性利尿表现,部分患儿可伴有特殊面容(眼闭合不全呈惊恐状)。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出血。
症状-并发症:
1、新生儿低血糖症可并发低血糖脑病,导致患儿出现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小头畸形和注意力缺陷障碍等。
2、新生儿高血糖症可并发高渗血症、酮症酸中毒、颅内出血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精神萎靡、昏睡、昏迷。
2、突然出现惊厥。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生后数天内出现反应差、嗜睡、拒乳、震颤、呼吸暂停、眼球异常转动等表现。
2、出现脱水、多尿、眼闭合不全。
3、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新生儿科
病情平稳者家长应带患儿前往新生儿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孩子现在是出生多少天?
4、您孩子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是多少呢?
5、母亲在妊娠期间是否出现过宫内缺氧、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期疾病?
6、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家里是否存在糖尿病病史?
9、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有生命危险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还是做手术?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平时喂养上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反应差、喂养困难、嗜睡、发绀、烦渴、多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血糖测定、尿糖测定、激素测定、血气分析、遗传代谢筛查、超声、CT、MRI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判断患儿有无反应差、易激惹、发绀、黄疸、水肿、多汗、呼吸暂停、巨舌、脐膨出等体征,有助于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呼吸音异常、啰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征象。
3、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判断患儿有无肌力异常、肌张力异常、深浅感觉异常、病理征阳性等异常,协助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用于评估患儿有无继发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儿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
3、血糖测定
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对于新生儿低血糖者,应每4~6小时进行一次微量血糖测定,直至血糖稳定。
4、尿糖测定
新生儿高血糖症常出现尿糖阳性,是确诊新生儿高血糖症的主要依据,并可以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5、激素测定
对于持续低血糖者,应进行血胰岛素、高血糖素、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6、血气分析
低血糖患儿可发生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故应早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病情。
7、遗传代谢筛查
对于怀疑遗传代谢病引起者,应进行血、尿氨基酸、有机酸分析及相关酶学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可帮助查找高胰岛素血症的病灶。
2、CT
可用于评估患儿有无颅内出血、高胰岛素血症等。
3、MRI
有助于低血糖脑病的早期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反应差、喂养困难、嗜睡、发绀、烦渴、多尿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糖测定、尿糖测定、激素测定、血气分析、遗传代谢筛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新生儿低血糖症
当新生儿的血糖值低于正常同年龄婴儿的最低血糖值,即可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1)足月儿
①出生3天内血糖<1.7mmol/L。
②出生3天后血糖<2.2mmol/L。
(2)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
①出生3天内血糖<1.1mmol/L。
②出生3天后血糖<2.2mmol/L。
2、新生儿高血糖症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目前我国多将新生儿血糖>7mmol/L作为诊断标准。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发生越早、病情越重、持续时间越长的低血糖,越容易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害,因此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治疗原则在于及时发现并治疗低血糖。而新生儿高血糖症方面,治疗原则是减慢葡萄糖输液速度,积极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疾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胰岛素纠正高血糖。
治疗-一般治疗:
1、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一般治疗
(1)补充葡萄糖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症,无论患儿有无症状,均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液,使血糖升至2.2mmol/L以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葡萄糖的输液速度,严重者可先静脉推注葡萄糖,之后再采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的输注一般在症状消失和血糖恢复正常24~48h停止。
(2)调整饮食
①半乳糖血症引起者应完全停止乳类食品,以不含乳糖食品进行替代。
②糖原累积症患儿应坚持昼夜喂奶。
③先天性果糖不耐受者应限制蔗糖及水果汁。
④亮氨酸过敏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2、新生儿高血糖症的一般治疗
(1)对于医源性高血糖,医生会根据病情暂时停止或减少输入葡萄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监测患儿的血糖、尿糖。
(2)对于持续高血糖、尿酮体阳性者,应进行血气监测,及时纠正酮症酸中毒。
(3)对于病情严重出现明显脱水者,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以迅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减少糖尿。
治疗-药物治疗:
1、升血糖激素
若通过补充葡萄糖的方式仍不能恢复血糖水平的低血糖患儿,可加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1~2天后停止。另外,对于慢性顽固性的低血糖症也可试用胰高糖素。
2、二氮嗪、奥曲肽
是治疗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的首选治疗药物,如无效可改用二线药物奥曲肽。
3、胰岛素
对于一般治疗无效的新生儿高血压症,可试用胰岛素治疗,但应每小时密切监测血糖、尿糖,血糖恢复正常后停用,避免低血糖发生。
治疗-相关药品:
氢化可的松、泼尼松、胰高糖素、二氮嗪、奥曲肽、胰岛素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胰岛细胞增殖或胰岛腺瘤所致的顽固性低血糖症需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胰腺次全切除术或腺瘤摘除术。
治疗-治疗周期: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患儿一般状况、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等。通常来讲,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预后依低血糖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定,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而长期持续低血糖可造成脑神经永久性损害,预后不良。新生儿高血糖症方面,大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而部分高危患儿(特别是低体温的新生儿)血糖越高,预后越差。
预后-危害性:
1、新生儿低血糖症可导致患儿暂时或长时间出现低血糖症状,长时间持续低血糖可造成脑神经永久性损害,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及生活质量。
2、新生儿高血糖有可能并发重度脱水、酮症酸中毒、颅内出血等,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儿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本病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家长应注意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助于病情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使患儿能够健康的生长发育。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利于休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协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保持新生儿口腔、皮肤、脐残端、臀部等清洁,勤洗、勤换尿布。
4、注意室内及个人卫生,患儿的衣物和用具定期消毒,预防继发感染。
5、减少人员探视,尽量不要带患儿前往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6、母乳喂养时需要细心,避免奶液返流、误吸。
7、合理安排三浴锻炼,即空气浴、日光浴和水浴,有助于增强宝宝体质。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心率、大小便、进食等情况,注意识别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餐。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因此科学合理喂养对于患儿病情的恢复及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饮食建议:
1、提倡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应给予配方奶。喂奶后应竖抱婴儿,轻叩背部,排出空气,轻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去,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2、母亲可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豆奶等,以及富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达到营养均衡。
饮食禁忌:
1、先天性果糖不耐受者应限制蔗糖及水果汁。
2、亮氨酸过敏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预防措施: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而言,预防可能比治疗更为重要,针对本病的发生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预防
(1)对于可能发生低血糖症的高危儿,应在出生后1h即开始补充10%葡萄糖,出生后2~3h提高开奶,24h内每2小时喂一次。
(2)对于体重低于2000g或窒息复苏困难时,应根据患儿体重尽快输注葡萄糖。
(3)注意保暖,减少热量消耗。
2、新生儿高血糖症的预防
(1)对于分娩或产房复苏时用过葡萄糖的新生儿,应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决定输液速度。
(2)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或低体温等情况下,应慎用25%高渗葡萄糖,以稀释为5%葡萄糖为宜。
(3)对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尤其在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输注葡萄糖速度切勿过快,应监测血糖、尿糖水平,及时调整输入速度和浓度。
(4)对于肠外营养的新生儿,热量供应不能单靠葡萄糖浓度来解决,应加用多种氨基酸和类脂质以达到全静脉营养的目的。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