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新生儿呕吐疾病概述: 新生儿呕吐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患儿食管和胃的内容物从口和鼻涌出,是新生...
养生
疾病名称: 新生儿呕吐
疾病概述:
新生儿呕吐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患儿食管和胃的内容物从口和鼻涌出,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因消化道疾病、喂养不当以及部分全身性疾病等导致。患儿除呕吐症状,还可能伴有恶心、排便异常等。发生新生儿呕吐后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缓解病情,促进机体康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呕吐、面色苍白、恶心、食欲不振、排便异常
主要病因: 可能因胃黏膜受刺激、喂养不当、感染、消化道病变等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腹部平片、B超、胃肠道造影
重要提醒: 新生儿胃肠道脆弱,出现呕吐时应立即就医诊治,以防延误治疗,导致不良情况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新生儿呕吐多见于存在消化系统病变的患儿。
病因-总述:
新生儿的食管较松弛,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较差,腹腔压力较高等,是新生儿容易出现呕吐的解剖生理原因。消化道疾病、喂养不当以及部分全身性疾病等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
病因-基本病因:
1、消化系统疾病
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多可引起呕吐,主要有消化道先天畸形、梗阻、炎症、感染、出血、功能失调等。
(1)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如吞咽功能不协调、胃食管反流、贲门失迟缓症、幽门痉挛、胎粪性便秘、胎粪排出延迟等。
(2)消化道黏膜受刺激
如咽下综合征、胃出血、牛奶过敏等。
(3)消化系统炎症
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膜炎等。
(4)消化道梗阻
多数为先天畸形所致。
①上消化道梗阻:如食管气管瘘、食管闭锁、食管裂孔疝、胃扭转、幽门肥厚性狭窄、环状胰腺、先天性膈疝等。
②下消化道梗阻:如肠旋转不良、小肠重复畸形、肠狭窄、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等。少见疾病有嵌顿疝、肠套叠等。
2、全身性疾病
许多全身性疾病可以引起呕吐,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
新生儿感染常可引起呕吐,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2)颅内压增高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会导致呕吐,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水肿、脑积水、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
(3)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一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代谢紊乱而导致呕吐,如氨基酸代谢疾病(高氨血症、苯丙酮尿症、甘氨酸血症)、糖代谢疾病(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3、其他因素
一些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新生儿呕吐。
(1)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婴幼儿时期,主要原因有喂奶次数过于频繁,喂奶量太多,浓度不适合,牛乳太热或太凉,乳方多变;奶嘴孔过大或过小,产妇乳头下陷;喂奶后平卧,体位多动。由于喂奶太多或因吞咽过快、吞入空气等,常在喂奶完毕后不久发生吐奶。
(2)药物
许多药物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发生呕吐,如红霉素、两性霉素B等。
症状-总述:
新生儿呕吐主要表现为患儿食管和胃的内容物从口和鼻涌出。此外,患者还可能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恶心、食欲不振或排便异常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呕吐类型
(1)一般呕吐:常伴恶心,每次吐不重,多为胃内容物。
(2)反复呕吐:无规律性,呕吐一般不含胆汁。
(4)喷射性呕吐:突然发生,呕吐量较大,随日龄增加呕吐物可为奶样、乳酪样具酸腐味,不含胆汁。
2、呕吐物性质
(1)清淡或半透明色黏液,可能是食管内容物。
(2)伴有酸味、有奶汁或凝块,多来自胃内。
症状-并发症:
1、呕吐量较多时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情况发生。
2、新生儿不能正常进食,能量和液体供应不足,易并发血液浓缩、高胆红素血症、低糖血症等。
3、由于新生儿吞咽动作协调差,容易发生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就医-门诊指征:
1、新生儿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2、面色苍白、排便异常。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家长可带患儿就诊于新生儿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每天大概呕吐多少次?呕吐物是什么样的?
4、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发生新生儿呕吐后,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腹部平片、B超、胃肠道造影等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全面检查
除检查面色、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一般情况外,还要仔细检查有无皮肤松弛、弹性降低等脱水表现。
2、腹部检查
首先观察有无腹部异常膨隆或胃肠蠕动波;之后可能会检查有无腹部异常肿块,以及肿块的大小、数目、活动度等情况;还可能会检查肠鸣音是否异常。
3、直肠指检
对无胎便排出者通常需进行肛门指检。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外周血细胞数目变化,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
2、便常规
若患者存在排便异常,可进行便常规,了解有无消化系统病变,判断患儿胃肠的健康状态,有帮助诊断发生呕吐的原因。
3、其他
还可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等,了解是否存在重要脏器损害或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平片
是新生儿呕吐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了解有无肠道梗阻等病变。
2、B超
超声检查对腹水的探查、腹部肿物部位和性质的诊断、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存在等,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胃肠道造影
可以观察食管、胃和肠道的形态和功能,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新生儿呕吐出现的时间、发作的规律和呕吐物的颜色、性质等,以及近期喂养情况,再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需与溢乳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溢乳是由于新生儿胃呈水平状,胃部肌肉发育不完善,贲门松弛,哺乳后即从口角溢出奶汁,不影响生长发育,常于生后6个月左右消失,不属于真正的呕吐。
治疗-治疗原则:
发生新生儿呕吐后,需及时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适当采用药物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此外,医生还会酌情给予营养支持,以避免脱水等不良情况发生。
治疗-药物治疗:
1、营养支持
常用药物为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等,适合严重呕吐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患儿。
2、抗生素
可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常用药物为青霉素G、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适用于肺炎、败血症的患儿。
3、脱水剂
可以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为甘露醇。适用于颅内高压的患儿。
4、止血药
可以制止出血,常用药物为维生素K1等。适合存在消化道出血者的患儿。
治疗-相关药品:
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青霉素G、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甘露醇、维生素K1
治疗-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存在消化系统畸形等病变史,建议酌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行肠管切除术;如有幽门狭窄或梗阻需要重建幽门或者进行松解。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若患儿能及时、正规的进行治疗,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病情严重,或者延误治疗,可能会严重损害患儿健康。
预后-危害性:
新生儿呕吐严重者不仅会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还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部分轻症患者可能在呕吐后自行恢复,重症患者或有其他原发病者多不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儿在医生指导下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多可获得治愈。
日常-总述:
日常管理对于症状的缓解、疾病的控制十分重要。家长需要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以促进患儿身体尽快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可中途停药、换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利于休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协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但不要包裹过紧。
4、母乳喂养前应洗手,用干净温湿毛巾清洁乳头,喂养时要有耐心,避免奶液返流、误吸。
5、新生儿抵抗力差,应减少人员探视,避免带患儿前往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诊,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本病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应该格外注意饮食科学、健康、合理,从而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提高患儿的抵抗力,起到辅助控制病情发展、维持治疗效果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提倡母乳喂养,病情较轻者无需禁食,可继续母乳喂养,哺乳时间由每次5~7分钟,逐渐增加到10分钟以上。同时,注意观察喂奶前后是否有呕吐、腹胀等不适。
2、对于人工喂养儿,病情较重者需暂禁食6~8小时,但不宜过久,之后应使用配方奶进行喂养,家长应注意配方奶调配的浓度及喂养量。
饮食禁忌:
避免短时间给予过多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预防新生儿消化不良的发生:
1、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发病。
2、避免短时间给予过多的食物给新生儿。
3、避免使用可引起消化道反应的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