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疾病英文名称: Heart valve insufficiency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疾病英文名称: Heart valve insufficiency
疾病概述: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Heart valve insufficiency),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和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瓣口关闭不全所致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轻度关闭不全时多无明显症状,后随病情加重,心功能逐渐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晕厥等症状,甚至猝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疲乏、无力、头晕、活动耐力下降
主要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患者一定要早期、积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临床分类:
心脏分为4个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主要依据心脏瓣膜的部位分类,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以及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1、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是左心房及左心室之间的单向活瓣,血液经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二尖瓣关闭不全使左心室内血液反流入左心房。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及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是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单向活瓣,血液经左心室流入主动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主动脉内血液反流入左心室。又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是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单向活瓣,血液经右心房流入右心室,三尖瓣关闭不全使右心室内血液反流入右心房。
4、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是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单向活瓣,血液经右心室流入肺动脉,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使肺动脉内血液反流入右心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属于传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高龄人群。
2、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3、既往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的患者。
4、患有心脏病变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
5、有不良嗜好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
6、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
7、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8、高血压患者。
9、糖尿病患者。
10、超重或肥胖人群。
病因-总述: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病因复杂,但风湿性心脏病是最主要的病因,近年来老年退行性化的病因呈上升趋势。此外,病因还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病因-基本病因:
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畸形、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根部扩张、风湿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以及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均可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众多,慢性的关闭不全可因风湿性心脏病、黏液样变性、瓣环钙化、结缔组织病、先天性畸形、瓣膜脱垂、乳头肌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引起;急性、亚急性的关闭不全多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人工瓣膜周漏,以及各种原因(如外伤、心肌梗死等)所致的健索断裂引起。
3、三尖瓣关闭不全
常见病因包括肺动脉高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4、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常见病因包括肺动脉高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症状-总述:
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引起左心衰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带血泡沫痰等。三尖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引起右心衰症状,包括腹胀、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等。心衰严重时,还可出现休克甚至猝死,而瓣膜病继发血栓脱落还可引起多脏器的栓塞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非特异性症状
主要因为瓣膜病引起的心功能下降所导致,包括疲乏、无力、头晕,以及活动耐力下降。
2、左心衰表现
由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导致,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肺循环淤血症状。
3、右心衰表现
由三尖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表现为腹胀、食欲减退、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等表现。
4、其他
如瓣膜关闭不全引起严重的心功能衰竭,还可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血压降低、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全身出汗等症状,甚至发生猝死。
症状-并发症:
1、感染性心内膜炎
作为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病因,常与瓣膜关闭不全伴发,除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症状外,还可出现发热,外周皮肤症状。心脏超声可见瓣膜上有赘生物。
2、心律失常
二尖瓣关闭不全常有心房颤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心悸、晕厥甚至猝死等症状,通过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明确诊断。
3、心衰
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心衰,而慢性心衰是所有心脏瓣膜病发展的最终结果。表现为疲乏、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
4、心脏性猝死及栓塞事件
心功能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可引起患者猝死,而机械瓣膜、房颤可引起心脏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引起各脏器的栓塞。
症状-伴随症状:
因多种疾病可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故除心脏症状外,还可伴有这些原发病的自身表现,主要以感染性心内膜炎及风湿热为主。
1、感染性心内膜炎
(1)发热:绝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发热,可为持续性发热,也可无明显规律,一般为中低度发热。部分老年及体质衰弱的重症患者可无发热。
(2)动脉栓塞:常发生在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脑动脉栓塞可出现意识、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心脏栓塞可出现心绞痛;脾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表现为腹痛;肾动脉栓塞可表现为腰痛;四肢动脉栓塞可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
(3)感染非特异症状:包括脾大及贫血。
2、风湿热
(1)前驱症状: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可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可有发热,既可为中度发热,也可为高热。
(2)关节炎:症状呈游走性、多发性,多累及膝、踝、腕、肘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可在数周内消失,不会引起关节畸形。
(3)环形红斑:位于躯干和四肢屈侧,呈环形或半环形、边界明显的淡红色红斑,大小不等、边缘隆起、中心苍白,无痛、痒感,可持续数周。
(4)皮下结节:呈圆形、坚硬、无痛结节,与皮肤不粘连,多出现于肘、膝、踝等关节伸面,或枕部、前额头皮以及胸、腰椎脊突的突起部分,持续2-4周,可自行消失。
3、舞蹈病
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6个月出现,多发生于儿童,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快速运动,如伸舌歪嘴、挤眉弄眼、耸肩缩颈,肢体表现为无节律地交替动作,入睡后消失。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心血管内科就诊,病情严重者需于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什么症状?
2、症状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的?
3、您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吗?
4、您之前有确诊过什么疾病吗?
5、您什么时候确诊风湿病的?
6、您之前有接受过治疗吗?治疗过程怎么样?效果如何?
7、您的亲属有类似的症状或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情严重吗?
2、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3、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4、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
5、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能不能够治愈呢?会不会复发呢?
7、现在开始应该注意什么呢?
8、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咳嗽、咳带血泡沫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本病主要进行心血管方面的体格检查。
1、血管查体
部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可出现周围血管征。
(1)De Musset征:表现为随心脏搏动而点头。
(2)水冲脉:颈动脉和桡动脉处可扪及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
(3)Traube征(股动脉枪击音):听诊器置于股动脉上可听到一种短促的如同开枪时的声音。
(4)Duroziez征:听诊器轻压股动脉可闻及双期杂音。
(5)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黏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
2、心脏查体
(1)视诊:医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心脏搏动显著向下移动,呈抬举样搏动。
(2)触诊:医生会通过触诊检查心尖搏动位置、范围以及心脏震颤。通过心尖搏动,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扩大。通过触摸胸骨旁边的区域,可以感觉到是否存在心脏震颤,这可能是瓣膜关闭不全的征兆。
(3)叩诊:医生通过叩诊可以确定心脏的大小和位置,可叩查心浊音区、肝浊音区等。
(4)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可以听到心脏的杂音。在瓣膜关闭不全的情况下,通常会有回流杂音。听诊是诊断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重要步骤。
3、其他
通过详细检查,医生还可能发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手压迫肝脏,可以引起颈静脉的扩张),双下肢水肿。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变化,了解心脏电活动的发生、传导等情况,能辅助诊断和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该检查可观察肺部、心脏、血管的结构、形态有无异常,帮助诊断本病。
2、超声心动图
该检查可了解房室大小、室壁厚度和运动、心室功能、肺动脉压、瓣膜和先天性畸形等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医生会根据体格检查中出现的典型的特征性心脏杂音,结合心电图、X线检查以及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其他可能的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等。
诊断-鉴别诊断:
1、二尖瓣狭窄
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以引起相对二尖瓣狭窄而产生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超声心动图可将二者进行区分。
2、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听诊可听到心底部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将二者区分开。
3、室间隔缺损
心脏听诊可听到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全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将二者进行区分。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是避免疾病发展,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有症状者,需要积极治疗,可采取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适用于无症状或心功能Ⅰ级的患者。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剧烈活动。
3、控制控制钠盐摄入。
4、积极预防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无特效药物,主要针对症状用药,可缓解症状。
1、利尿剂:可促使人体血液内多余的盐分和水分排出体外,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临床症状,如卡托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等。
3、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等,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如普萘洛尔。
4、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可以缓解症状,如硝酸酯(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类。
5、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可用华法林、肝素等。
6、抗生素:可控制风湿热活动,可用长效青霉素。
治疗-相关药品:
呋塞米、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普萘洛尔、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华法林、肝素、青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原发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继发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行主动脉瓣成形术,部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创伤、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瓣叶穿孔)行瓣膜修复术。
2、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损坏较轻者可行二尖瓣修补术,二尖瓣瓣膜损坏严重者行二尖瓣置换术。
3、三尖瓣关闭不全
患者出现症状持续发作,三尖瓣中度反流者行三尖瓣环成形术,三尖瓣重度反流者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4、原发性重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右心衰难以纠正者可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预后因个体差异、病变程度、治疗及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而异,病程可能涵盖从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管理到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生命危险。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以引起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会出现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生活,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日常-总述: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定期进行医学检查,按医嘱服用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并密切监测任何症状变化,如疲劳、呼吸困难或心悸等。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治疗需要时间长,患者可能出现活动耐量下降,影响日常生活,病情严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给予关心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爱,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劝导、安慰患者。
(2)患者应保持轻松、平稳的心态,可以通过向医生咨询了解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读书等方式进行自我放松,减轻心理负担。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产生不良影响。
2、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和血电解质,防止出现低血压和电解质紊乱。
日常-生活管理:
1、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活动及工作。轻者宜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中、重度患者或风湿热活动期患者应限制活动或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
2、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避免情绪刺激。
3、注意预防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遵医嘱定期复诊,如有不适随诊。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手术切口附近干燥、清洁,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如果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脓液等炎症征象,应及时就医。
2、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翻身和保持床铺清洁,避免褥疮的形成。
饮食调理: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应包括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类、瘦肉、鱼类和低脂肪乳制品,以提供丰富的营养。
2、根据医生指导适量饮水,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预防便秘和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3、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饮食禁忌:
1、患者应避免摄入高盐食物,如咸肉、熏肉、罐头食品、咸鱼、腌菜等食品。
2、患者应避免摄入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快餐等。
3、患者应避免摄入高糖食物,如甜甜圈、蛋糕、葡萄干等。
4、患者应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患者主要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疾病来进行预防。
1、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
2、规律作息,不熬夜,早睡早起。
3、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不抽烟、不酗酒。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5、保持平稳良好的心态,控制情绪。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