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心脏破裂疾病英文名称: cardiac rupture疾病概述: 心脏破裂(cardia...
养生
疾病名称: 心脏破裂
疾病英文名称: cardiac rupture
疾病概述:
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机械性并发症,主要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而引起;也是一种严重的致命伤,可在外伤后立即发生,也可于1~2周内由于挫伤区软化坏死而引起。由于多数患者通常在数分钟内发生休克或死亡,所以早期发现和迅速采取积极措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胸部、心脏
常见症状: 剧烈胸痛、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主要病因: 心肌梗死、胸部外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C反应蛋白测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漂浮导管检查、胸部X线
重要提醒: 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日常护理,避免并发心脏破裂,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心脏破裂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胸部外伤患者。
病因-总述:
心脏破裂的原因较多,比如心肌梗死、车祸、锐器刺伤、枪弹伤、高处坠落、医源性损伤等。其病因主要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病因-基本病因:
1、内源性病因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延迟、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心力衰竭、胸痛持续时间长等情况的患者,常表现为心脏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
2、外源性病因
战时多为枪弹伤、锐器伤或爆震伤,而平时多为车祸、锐器刺伤、高处坠落、医源性损伤(如外科手术、导管检查等)。
症状-总述:
心脏破裂病情多较严重,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与其病因有关,常见的症状有剧烈胸痛、恶心、心率增快、呼吸困难、严重低血压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心肌梗死所致者
(1)心脏游离壁破裂:多发生在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或3~5天。破裂前患者常反复发生程度剧烈的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破裂时病情骤变,因心包积血和急性心脏压塞对标准的心肺复苏无反应,患者可在数分钟内致死,也可由于破裂口较小呈现亚急性过程,出现恶心、低血压或心包炎等表现。
(2)室间隔穿孔: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胸痛加重;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穿孔的面积、速度有关,患者可在几小时内出现低血压、心源性休克、严重的左右心力衰竭等。
2、胸部外伤所致者
严重低血压和低血容量的临床表现和创伤程度不成比例;对输血、输液无反应,血压不回升,伤情不改善;尽管安装有胸管引流,胸腔引流出大量积血,仍不能减轻血胸的征象;尽管充分补液,代谢性酸中毒仍得不到纠正;低血压伴中心静脉压升高或颈静脉饱满。
症状-并发症:
心脏破裂的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猝死。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剧烈胸痛。
2、伴意识丧失等严重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程度剧烈的心绞痛。
2、伴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3、出血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较平稳者,可到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症状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发作、加重或减轻?
4、您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5、您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5、药物治疗会有副作用吗?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吗?
7、治疗效果怎么样?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
8、现在开始我应该注意什么呢?
9、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胸部外伤或心肌梗死后,出现剧烈胸痛、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C反应蛋白测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漂浮导管检查、胸部X线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心脏听诊检查,可能闻及胸骨左缘或心尖内侧有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等,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
2、血压测定
可发现血压下降。
3、其他
医生还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面色,触摸脉搏等方式,以了解其一般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C反应蛋白测定:有助于判断机体有无感染及炎症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测量血流方向、性质、速度等,并能清晰、直观、实时显示心脏各结构的形态、空间位置及连续关系等,有助于确定心脏病变情况。
2、胸部X线
可显示心肺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3、漂浮导管检查
可通过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来判断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况,有助于诊断室间隔穿孔。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心肌梗死或胸部外伤史,出现剧烈胸痛、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并结合心脏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心室颤动、心室停搏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指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与心脏破裂可通过心电图进行鉴别。
2、心室停搏
心室停搏又称心室静止,是因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室交接区或心室的次级起搏点功能衰竭或严重低下,而发生的房室交接区停搏合并室性停搏。短暂性者可出现心悸,稍长者可诱发晕厥或心绞痛,更长时可导致阿-斯综合征或猝死。
治疗-治疗原则:
心脏破裂发生迅速,病情凶险,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心包穿刺引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或紧急开胸解除急性心脏压塞和修补心脏裂口,以抢救生命。
治疗-药物治疗:
1、开放性损伤者需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使用敏感抗菌药。
2、术后患者可使用多巴胺、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提高心排出量。
治疗-相关药品:
破伤风抗毒素、多巴胺、硝酸甘油
治疗-手术治疗:
1、一旦发生心脏压塞,应及时进行心包穿刺术,最好在床旁超声心动图定位引导下进行。
2、紧急开胸手术需在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下进行,期间做好复苏抢救准备。当心脏压塞经减压并初步控制出血后,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止血和缝合。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心脏破裂的病情凶险,多数患者通常在数分钟内发生休克或死亡而来不及救治,死亡率极高,预后较差。但部分患者为亚急性发作,可能存活数月。
预后-危害性:
若抢救不及时,心脏破裂患者可能死亡。
预后-治愈性:
如果能早期发现,采取合适的抢救措施,则可能治愈。
日常-总述:
心脏破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心理护理、生活行为管理以及定期复查,以促进机体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由于外伤或心肌梗死,常有恐惧、焦虑,担心预后的心理。
2、护理要点
家属应安慰、鼓励患者,使其尽量保持平静,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卧床期间活动下肢,练习踝泵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病情稳定后根据心功能的情况,早期下床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3、继续呼吸功能锻炼,以改善心肺功能。
4、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5、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
6、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刺激。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进行持续心电监测,包括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以及尿量变化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则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拔管后进行有效主动咳嗽,并在家人的帮助下翻身扣背,排除痰液,及时做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以利于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防止肺部及胸腔感染。
3、尽量采取半坐卧位或者坐位,使隔肌下降扩大胸腔容量,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迫,以利于胸腔引流。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清洁、无菌,避免管道扭曲、打折、受压及接头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饮食调理:
心脏破裂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海鲜等食物,以促进机体康复。
饮食建议:
1、术后1~4天,由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或软食。
2、宜吃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高蛋白的食物。
饮食禁忌:
1、禁烟、酒、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者限制钠盐摄入。
3、避免过饱。
预防措施:
心脏破裂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以下几种措施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或体力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肌耗氧量。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燥及排便费力,必要时应用一些药物。
3、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精神刺激及情绪波动。
4、遵医嘱用药,慎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及类固醇激素。
5、注意个人安全,必要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胸部外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