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悬饮疾病英文名称: suspending fluid疾病概述: 悬饮(suspendin...
养生
疾病名称: 悬饮
疾病英文名称: suspending fluid
疾病概述:
悬饮(suspending fluid),是指人体内水液运化失常,饮邪停聚胸胁出现以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的候病。发生与素有肺疾、感受外邪、久病体虚等有关。本病预后与原发病关系密切。经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如果体质虚弱或失治误治,可迁延复发。本病常见于西医学胸腔积液。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胸部
常见症状: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
主要病因: 素有肺疾、感受外邪、久病体虚
检查项目: 胸水检查、X线检查、B超、CT、胸膜活检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胸胁饱满,疼痛,喘促不能平卧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去除病因,避免病情迁延。
临床分类:
1、邪犯胸肺证
主要表现为胸胁疼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咳嗽,气急,寒热往来,或发热,汗出热不解,口苦,咽干,心下痞硬,干呕,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2、热扰胸膈证
主要表现为胸胁胀满刺痛,咳吐痰涎尤为明显,寒热往来,咳吐黄稠痰,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3、饮停胸胁证
主要表现为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喘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至可见胸廓隆起,舌苔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4、痰热结胸证
主要表现为发热,胸胁痞痛,按之痛甚,咳痰黄稠,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苦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内热证
主要表现为胸胁闷痛,干咳少痰,心烦,颧红,口咽干燥,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患有肺痨、肺癌的患者。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素有肺疾、感受外邪、久病体虚等有关。基本病机为水液不能正常运化输布,停蓄于胸胁。本病病位在胸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素有肺疾
痨虫袭肺,或者其他肺部疾病,肺阴受伤,宣肃失职,水液停蓄,积于胸胁。
2、感受外邪
时邪外袭,侵犯胸肺,肺宣肃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循行,停蓄于胸胁,发为本病。
3、久病体虚
过度劳累或久病,脾肾阳虚,气化转运失司,水液失于输布,停于胸胁,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胸胁饱满,咳唾引痛,端促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多为单侧,也可双侧患病。常有肺部的痨、癌病史或原发病灶。
症状-典型症状:
1、症状
有患侧胸助胀闷,咳引胸胁痛,肺痨病引起的患者,多有发热,胸闷气促。肺癌引起的患者,常伴有消瘦和原发部位肿瘤的症状,或有相关病史,一般不发热。
2、体征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活动度、语颤、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单侧或双侧胸胁胀闷,咳引胸胁痛等症状。
2、或者伴有发热、消瘦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呼吸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3、就很多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家属可陪同就诊。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单侧或双侧胸胁胀闷、胸胁牵引痛等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如发热、消瘦、饮食减少等症状?
3、之前患有其他疾病吗,如肺痨、肺痨等?
4、平时体质如何?大小便正常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吃过什么药吗?
6、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偏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儿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胸水检查、X线检查、B超、CT、胸膜活检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儿哭声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脏器有无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胸水检查
包括细胞学检查、生化检查、酶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大多数胸腔积液原因可以通过胸腔穿刺抽出胸水检查而确定。
检查-病理检查:
胸膜活检
经皮闭式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可发现肿瘤、结核和其他胸膜肉芽肿性病变。胸膜针刺活检具有简单、易行、损伤性较小的优点,阳性诊断率为40%~75%,CT或B超引导下活检可提高成功率。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胸腔积液X线改变与积液量、是否有包裹或粘连有关。积液在第4前肋间以下称为少量胸腔积液,积液达第4与第2前肋间之间属于中等量积液,积液位于第2前肋间以上为大量胸腔积液。
2、B超
对胸腔积液的灵敏度高,定位准确,临床用于积液量和深度的估计,协助胸腔穿刺的定位。
3、CT
对胸膜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密度分辨率,容易发现X线平片上难以显示的少量积液,并能根据胸液密度不同判断渗出液、血液或脓液。CT扫描对胸膜病变、肺内病变、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病变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干胁痛、肺热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肺部及胸部疾病史,如肺痨、肺积等,或有全身水肿、臌胀病史。
2、临床表现
胸胁胀闷可单侧或双侧,咳引胸胁痛,常伴气喘等。胸廓饱满,呼吸活动度、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3、辅助检查
胸水检查、X线检查、B超、CT、胸膜活检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干胁痛
干咳、胸胁疼痛明显,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胸腔无明显积液,常为悬饮前后表现。
2、肺热病
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症状,肺部有实变征或湿罗音,无胸腔积液。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实证居多,或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辨治时除对证候进行施法处方外,还应强调祛除病因的治本之法,如杀灭痨虫、清热解毒、解毒化瘀散结等,有虚证则配以扶正之法。
治疗-药物治疗:
1、邪犯胸肺证
(1)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半夏、黄芩、瓜蒌仁、枳壳、桔梗、杏仁、青皮、甘草。
2、热扰胸膈证
(1)方药:凉膈散加减。
(2)常用中药:大黄、芒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竹叶。
3、饮停胸胁证
(1)方药:十枣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常用中药:大戟、苑花、大枣、甘草、葶苈子。
4、痰热结胸证
(1)方药:柴胡陷胸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黄芩、黄连、制半夏、全瓜蒌、枳壳、桔梗、生姜。
5、阴虚内热证
(1)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2)常用中药: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白扁豆、桑叶、甘草。
治疗-相关药品:
小柴胡颗粒、平肝舒络丸、生脉口服液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病因治疗
结核性胸腔积液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症,除进行全身性抗肿瘤治疗外,还可通过胸腔注射抗肿瘤药物或免疫调节剂进行局部治疗。
2、穿刺抽液
中等量以上积液需治疗性胸腔穿刺抽液或肋间插管引流,可减轻或解除肺、心血管受压症状,减少纤维蛋白沉着及胸膜增厚,降低或避免影响肺功能。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中毒症状,加快胸腔积液吸收,减少胸膜增厚、粘连机会。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同时,主要用于有严重结核毒血症状,经抽液、抗结核治疗未有效缓解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
4、针灸治疗
治当宣肺化痰。针刺可选定喘、风门、肺俞、合谷、中脘、丰隆等穴。耳针可取肺、肾、肾上腺、交感、定喘等穴。
治疗-治疗周期:
悬饮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悬饮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原发病关系密切。经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如果体质虚弱或失治误治,可迁延复发。
预后-危害性:
年老体弱,积液量大的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变生他病,或合并其他疾患。
预后-治愈性:
结核性或炎症性悬饮,如果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悬饮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饮食调护不当,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调护、注意卧床休息、防止压疮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水饮消退较慢或病情反复者,应注意心理调摄,避免悲观、忧郁等情绪。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治疗信心,并积极配合。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热,分次频服,服药后观察效果与反应。
2、服逐水药后,应注意大便次数、性质及出汗情况。服药时可配服米汤,缓和药物刺激。
3、采用中药外敷前先清洗敷药部位,敷药必须湿度适中,厚薄均匀。
4、出现敷药局部灼热、发红、发痒等反应剧烈时,应停止敷药并立即报告医师。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
2、病重者应卧床休息,胸腔积液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3、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发生压疮。
4、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者,应做好呼吸道隔离及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体温、呼吸、咳嗽、面色,以及胸痛的性质、程度、与胸腔积液的消长情况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检查胸水检查、X线检查、B超、CT、胸膜活检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宜食性偏温、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发热时宜食性偏凉、清淡食物。不宜过食辛辣、刺激、煎炸、肥腻食品。适当限制水分,忌食生冷。
饮食建议:
1、邪郁少阳证患者饮食宜素、稀、软,多食行气利水食品,平时可多吃水果。
2、饮停胸胁证患者饮食以清淡的半流质为宜,根据病情可逐渐增加营养。
3、有恶心、呕吐时,可食用稀米汤或稀粥、红枣汤以和胃气。
4、肺络不畅证患者饮食不宜太咸,多食易消化食物,多饮水。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
2、忌食油腻黏滞食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素有肺疾、感受外邪、久病体虚等有关。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外邪入侵,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愉快、乐观、开朗的心情。避免吸入刺激性气味,戒烟。
2、生活起居有规律,不饮酒,不贪凉,不坐卧湿地,避免外邪入侵。
3、增加营养,补充机体能量,多食健脾、益肺、补肾食品。
4、及早防治呼吸道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如散步、太极拳、呼吸操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