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溢病疾病英文名称: hemophilia:vitamink deficiency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血溢病
疾病英文名称: hemophilia:vitamink deficiency
疾病概述:
血溢病,(hemophilia;vitamink deficiency),是指先天不足或脾胃损伤导致气虚不能摄血所致的自发性、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的疾病。本病多与遗传因素有关,男性患者为多。常自幼发病,其发生与先天不足、脾胃损伤有关。一般呈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本病属于遗传性疾病,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减轻出血。早期诊断,正确辨证用药,坚持长期治疗,注意生活饮食调摄等,预后一般较好。本病大致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友病及维生素K缺乏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自发性、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脾胃损伤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基因检测、抑制物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及相关抗原测定
重要提醒: 如果反复出现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应及时就诊咨询,早发现早治疗,坚持辨证用药,注意饮食情志调摄,减轻出血症状。
临床分类:
1、气不摄血证
主要表现为反复关节或其地部位反复出血,或有月经过多,伴有周身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胖有齿痕,舌淡苔白。脉虚大或沉细。。
2、阴虚火旺证
主要表现为皮状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出血、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颧红,口干,五心烦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3、血瘀动血证
主要表现为出血紫黯或夹瘀块,经久难止,舌暗有瘀点,脉弦涩。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先天不足、脾胃损伤有关。主要病机为气虚不能摄血,与瘀血阻络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不足
如果孕期营养不足,失于调养,或疾病引起脏腑功能衰弱,气血亏虚,使胎儿气血供养不足,先天脾胃虚弱,气不摄血,发为本病。
2、脾胃损伤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平时饮食失调,营养不足或偏食厌食,或疾病影响,或药物损伤等,导致脾胃损伤,脾胃气虚,气不摄血,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自发性、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为主要表现。由于引起出血的原因和出血的部位不同,通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黏膜出血
由于皮下组织、口腔、齿龈黏膜易于受伤,为出血好发部位。常可引起局部瘀斑等表现。
2、关节积血
是血友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膝关节,其次为踝、髋、肘、肩关节等。
3、肌肉出血和血肿
肌肉出血多发生在创伤或活动过久后,深部肌肉出血时可形成血肿。若血肿压迫周围神经、肌腱等组织,可导致疼痛、麻木、肌肉萎缩、局部畸形等表现。
4、其他
患者还可发生鼻出血、咯血、呕血、黑便、血便和血尿等情况;也可发生颅内出血,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如果出现自发性、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血液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自发性、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这种情况多久了?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口渴咽干、大便干结等?
3、家庭成员中有有类似疾病吗?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7、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液检查、基因检测、抑制物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及相关抗原测定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望小便情况、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以及呕吐时声响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汗出,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全身皮肤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等,血小板计数多为正常,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减少,可用于本病的初筛及病情评估。
2、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及相关抗原测定
FⅧ活性测定辅以FⅧ:Ag和FⅨ活性测定辅以FⅨ:Ag测定,有助于血友病临床分型的诊断。
3、基因检测
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确定致病基因,为同一家族中的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判定患者产生抑制物的风险。
4、抑制物检测
若患者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可进行此项检查检测凝血因子抑制物来判断治疗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自发性、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出血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紫癜、蓄血证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可有类似疾病家族史,也可因其他疾病或药物等损害所致。
2、临床表现
常因轻微损伤引起严重而持久难止的出血,或为自发性出血。可见皮肤粘膜有紫色斑块,或为皮下及深部组织血肿,或为踝关节腔因反复出血而有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或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尿血、月经过多,颅内出血少见。
3、实验室检查
参考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及相关抗原测定、基因检测等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紫癜病
以皮肤紫斑为主症,试验检查血小板数量减少,并可有形态异常。
2、蓄血证
以斑疹、身热、神志异常为主症,不似本病的持续难止的出血。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益气养血、化瘀止血为主要原则。以健脾益气摄血,滋阴凉血、活血止血为主要治法。
治疗-药物治疗:
1、气不摄血证
(1)方药:归脾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木香、阿胶、龙眼肉、酸枣仁、白芍、蒲黄、炙甘草。
2、阴虚火旺证
(1)方药:茜根散加减。
(2)常用中药:茜草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丹皮、赤芍,紫草,甘草。
3、血瘀动血证
(1)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黄芪、党参、丹参、紫草、大枣、黄芩、蒲公英、甘草。
治疗-相关药品:
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胶囊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对症治疗
包括对各种出血症的对症处理,如切伤、擦伤、鼻血、关节出血、拔牙外科手术等。
2、替代疗法
包括输血,血浆、提纯凝血因子及凝血酶原复合物,均为治疗本病出血的有效措施。
3、西药治疗
包括高纤维蛋白溶解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女性避孕药、花生衣制剂等。
治疗-治疗周期:
血溢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血溢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早期诊断,正确辨证用药,坚持长期治疗,注意生活饮食调摄等,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遗传性疾病,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减轻出血。
预后-治愈性:
经长期治疗,注意饮食和情志调摄,症状可逐渐好转。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血溢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起居调摄不当,可能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的治疗下,要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口腔皮肤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常因出血而感到恐惧紧张,或心烦失眠,应自我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热证者宜凉服。
2、服药时不宜与西药止血剂同服,以利观察药后反应。
3、服用散剂切勿直接倒入口腔,避免吸入气管引起呛咳,加重出血。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及时清除污染物。
2、出血量多和体虚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3、阴虚火旺者室温宜偏低,清静凉爽。
4、齿牙龈出血患者为防止出血,宜用软毛牙刷,禁用牙签剔牙,出血时用冷水漱口。
5、注意自我保护,避免皮肤受到磕、碰、压、撞等外力,防止外伤诱发或加重出血。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出血部位、颜色、性质、量及诱因和持续时间。
2、注意患者神志、面色、血压、脉象、舌象、汗出及皮肤肢温等变化。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液检查、基因检测、抑制物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及相关抗原测定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如瘦肉、蛋、奶、新鲜蔬菜等,忌生硬、辛辣、大热、煎炸食品,禁烟酒。
饮食建议:
1、出血期间宜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食物,如藕汁、荸荠汤、黑木耳等。
2、气血亏虚者宜食牛奶、山药粥、藕粉莲子羹、莲子桂圆粥、红枣、瘦肉等以补益脾气而固摄止血。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2、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容易妨碍脾胃,影响疾病恢复。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调味料。
4、忌食煎炸性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先天不足、脾胃损伤有关。因此,注意增强机体抵抗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精神调摄,保持良好的心境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3、加强体育锻炼,如保健操、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正气。
4、饮食有节,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
5、了解可能发生出血的诱因,加强针对性的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门诊随访,发现出血应立即就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