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恙螨叮咬疾病概述: 恙螨又称恙虫、砂螨、砂虱、红椿或拉草人螨等,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
养生
疾病名称: 恙螨叮咬
疾病概述:
恙螨又称恙虫、砂螨、砂虱、红椿或拉草人螨等,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过程主要分为卵、幼虫、稚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稚虫和成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和昆虫卵为食;而哺乳动物和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有时也侵袭人。当恙螨幼虫叮咬机体时可注入唾液,进而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或风团等损害,并伴有瘙痒、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并发多种严重问题,严重威胁机体健康。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红斑、水疱、风团、瘙痒、灼痛
主要病因: 恙螨叮咬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皮肤镜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恙螨叮咬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恙螨叮咬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农夫、徒步旅行者、猎人及其他野外活动人员比较容易发生。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夏秋温暖潮湿的季节。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是由于恙螨幼虫叮咬引起的,另外,生活环境卫生较差、长期处于野外环境等因素,均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病因-基本病因:
1、叮咬和附着
恙螨是一种微小的节肢动物,通常在在潮湿、多草、遮荫的灌木丛中活动。当人类或其他动物接触到寄主植物或草地时,恙螨幼虫会爬上皮肤,然后通过口器叮咬并附着在皮肤上,然后注入唾液,以便在叮咬区域形成一个适宜的环境。
2、组织损伤
恙螨的唾液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刺激皮肤组织、导致局部过敏反应,进而引起皮肤损害。症状通常在叮咬后的几个小时内开始出现,并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
症状-总述:
恙螨叮咬患者主要表现为叮咬部位出现红斑、水疱、风团等皮肤损害,并伴有瘙痒、灼痛等症状,具体因恙螨种类、衣着和机体的敏感性不同而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典型皮损
症状较轻者在叮咬后可出现局部瘙痒和灼痛,并形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水肿性红斑,中央有被咬的瘀点;症状较重者可出现大片红肿、水疱及全身性风团,水疱破裂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
2、好发部位
常见叮咬部位为小腿、腰部、后发际、耳郭、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处,其次是头颈、胸、腹部。
症状-并发症:
1、恙虫热
又称恙虫病或丛林斑疹伤寒,是因寄生在鼠体内的幼虫所带的立克次体而引起。初发时在被咬处出现不痒的红色丘疹,顶端有一小水疱或脓疱,逐渐增大到黄豆大小,1~2天顶端形成坏死结痂,周围红晕,痂下有小溃疡但不化脓,附近淋巴结肿大有压痛。1~2周后患者可突然出现高热、畏寒、头昏、恶心、四肢酸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发生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2、继发感染
叮咬后出现水疱者,若不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则可能在水疱破裂后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使局部皮损加重。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高热,且体温持续不降;
2、出现昏迷、休克;
3、出现其它危急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持续增大的红斑样皮损;
2、伴瘙痒、灼痛等不适;
3、伴发热、头晕、恶心、四肢酸痛等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皮肤出现红斑、瘙痒、灼痛等症状时,可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2、如患者病情严重,症状危急,需立刻于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皮损部位进行检查,穿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皮损何时开始出现的?
2、红疹范围有扩大或缩小吗?
3、还有其他症状吗,比如瘙痒、发热等?
4、您皮损部位是否存在增厚、脱屑等情况?
5、您之前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6、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7、您出现症状之前有被虫子叮咬过吗?
8、您喝过或涂抹过药物吗?用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疾病呢?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病情严重吗?需要怎么治疗?能治好吗?
4、会传染吗?
5、治愈后会影响皮肤美观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发现叮咬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等损害,并伴有瘙痒、灼痛等症状时,应积极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建议行血常规、皮肤镜检查,必要时还可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皮肤的表现及发病部位,之后检查皮损的大小、数目、颜色、形态、质地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触痛或感染、糜烂等情况, 必要时会检查有无淋巴结肿大、压痛等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通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水平变化,判断机体有无感染等情况,有时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取部分皮损组织,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症状类似的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皮肤镜利用液体界面或偏振光技术,可以减少由于皮肤角质层导致的反向散射光,放大皮损,从而进一步深入观察角质层下,甚至真皮浅层的结构,可以帮助了解是否有恙螨幼虫的存在,进而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野外活动史,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灼痛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皮肤镜检查、病理检查等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与跳蚤叮咬、蜱虫叮咬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跳蚤叮咬
跳蚤一般在人体停留数分钟到数小时,在吸血处形成带出血点的红色斑丘疹,损害常成群分布。对蚤唾液过敏者还可有水疱、红斑或紫癜。
2、蜱虫叮咬
叮咬时不觉疼痛,1~2天后轻者局部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斑,重者瘀点周围红斑出现水肿或丘疹、水疱,可伴有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蝉咬热”症状。后期可出现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
治疗-治疗原则:
恙螨叮咬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外用或口服药物,以尽快消除炎症、缓解瘙痒,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患者可在局部涂抹5%硫黄霜或1%酚炉甘石洗剂,从而达到消炎、缓解瘙痒不适等效果。
(2)患者也可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比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以减轻刺激与过敏反应。
2、口服药物
(1)症状严重者,可酌情口服抗组胺药物,比如盐酸苯海拉明片等。
(2)并发恙虫热者,应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治疗,比如盐酸多西环素片等。
治疗-相关药品:
5%硫黄霜、1%酚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多西环素片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恙螨叮咬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通过及时诊断与治疗可达到治疗。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恙虫热,若不能及时治疗,则预后较差,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1、恙螨叮咬可导致叮咬部位出现瘙痒、灼痛等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
2、恙螨叮咬可能并发恙虫热,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危急生命。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可达到治愈。
日常-总述:
恙螨叮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和摩擦等,以尽快改善不适症状。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由于皮肤损害或不适症状,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2、护理要点
患者可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精神负担,消除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1、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擅自使用药物,防止病情加重。
2、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用温水轻轻清洁叮咬区域,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尽量避免搔抓叮咬部位,以免导致皮肤损伤。
3、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穿紧身衣物或粘贴在叮咬部位的材料,以减少刺激和摩擦。
4、可以使用冷敷物(比如冰块或冷水浸湿的毛巾)轻轻敷在叮咬部位,以缓解瘙痒和减轻疼痛。但不要直接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导致冻伤。
5、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6、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用药后局部皮损有无好转,以及有无出现皮肤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治疗。
饮食调理:
恙螨叮咬患者的饮食一般没有特殊规定,但应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便维持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皮损愈合。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食、蛋类等。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机体代谢,避免毒素囤积。
饮食禁忌:
1、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刺激皮肤,加重瘙痒不适。
2、戒烟禁酒,少食鱼、虾等海鲜类食物,有助于促进皮肤恢复。
预防措施:
恙螨叮咬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尽量避免前往野外、加强个人卫生等。
1、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过度潮湿,并定期进行消毒除虫。
2、定期将被子、衣物放置于阳光下曝晒。
3、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4、远离昆虫较多的区域,必要时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手套、扎紧袖口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