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腰椎退化疾病概述: 腰椎退化是指腰椎以及周围组织老化或退化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椎间盘退变...
养生
疾病名称: 腰椎退化
疾病概述:
腰椎退化是指腰椎以及周围组织老化或退化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退变、韧带结构退变和肌肉组织退变。腰椎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受机械压迫、损伤、炎性反应等因素影响,常引起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等症状。腰椎退化需要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手术治疗等方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腰椎
常见症状: 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
主要病因: 机械压迫、损伤、炎性反应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腰椎退化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产生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建议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慢性腰痛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中老年人。
2、长期从事腰部发力或是保持一种姿势的人群。
3、腰部负担大、超重的人群。
病因-总述:
腰椎退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腰椎自然进入退变的过程,通常可分为椎间盘蜕变、关节突关节退变、韧带结构退变和肌肉组织退变。当腰椎随年龄发生退变的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对退变过程产生影响,导致退变情况加重。常见的原因有机械压迫、损伤、炎性反应等。
病因-基本病因:
1、椎体退变
椎体包括大量骨组织。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量流失,当活动超过椎体的负荷时,容易发生椎体骨折。同时随着骨量的丢失,椎体终板会逐渐凹陷,椎间隙变窄,可能压迫神经导致相应症状出现。
2、椎间盘退变
年龄增长、异常的机械负荷、营养代谢异常、椎间盘内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高、炎症介质参与、细胞凋亡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椎间盘退变。椎间盘是脊柱功能单位的负载活动中心,椎间盘退变会导致应力分布异常,可引起椎间隙狭窄、运动节段失稳、小关节退变、椎间孔狭窄,进而引起神经卡压和刺激,从而导致下腰痛和腰腿痛症状。
3、关节突关节退变
表现为关节面的破坏、关节突增生、关节囊钙化以及相邻黄韧带的肥厚等。关节突关节参与腰椎的运动,还参与了神经根管的管壁结构。关节突关节退变会导致关节运动范围缩小甚至僵硬,引起神经根受压,导致相应症状出现。
4、韧带退变
韧带能提供脊柱内在稳定,又可以限制脊柱的过度活动。韧带可发生弹性蛋白增加,导致韧带抗拉力降低、韧带薄弱。老化的韧带还常发生肥厚或是向椎管内膨出,导致椎管狭窄,引起症状出现。
5、肌肉退变
有维持脊柱稳定和运动的作用。当肌肉发生退变时,原有的维持脊柱稳定的各种力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会引起脊柱发生后凸畸形的情况。
症状-总述:
腰椎退化的症状与患者的病情有关,常见的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可影响患者行走和腰部活动,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腰痛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的腰痛会随长时间站立或腰部发力而加重,平卧时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典型的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放射至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部。咳嗽、喷嚏和排便等一系列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患者为了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取弯腰、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
3、肢体麻木
当患者出现椎间盘突出,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会引起肢体麻木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4、间歇性跛行
患者行走时,随着距离的增多而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取蹲位或坐位休息一段时间症状可缓解,再行走症状又复出现,称为间歇性跛行。
5、马尾综合征
少数情况下,椎间盘组织会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尾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男性出现阳痿,女性出现尿潴留和假性尿失禁。
6、腰部活动受限
当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时,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
症状-并发症:
1、腰椎侧凸
长期有腰椎间盘突出或是其他腰椎组织退变的患者,疼痛会导致站姿或坐姿不正确,导致出现腰椎侧凸。
2、肌肉无力、萎缩、瘫痪
如果患者神经根严重受压,会导致神经麻痹,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最终发展为瘫痪。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腰疼、下肢痛。
2、下肢出现麻木、寒冷等感觉异常。
3、无法进行正常的长距离行走。
4、腰部活动受限。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骨科诊治范畴,患者可去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前保护好腰部,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以免损伤加重。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腰痛的症状持续多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的情况吗?
2、您除了腰痛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肢体麻木、大便秘结、腰部僵硬、性功能障碍?
3、您平时的工作需要经常久站久坐或弯腰吗?
4、您平时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吗?
5、您之前是否受过腰伤或患过腰椎的疾病?
6、您之前是否做过腰椎的手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腰痛?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然后进行X线、CT、MRI检查,进一步确定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外观,查看有无明显的畸形或是体态异常,观察脊柱形态是否有肉眼可见异常,初步测量脊柱是否发生弯曲。然后检查患者背部,检查哪些位置可出现压痛,触摸有无异常突起等。还可通过神经系统检查了解哪些位置的感觉、反射出现异常,初步判断可能的受损部位。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能显示脊柱的形态以及局部改变,检查患者可能存在的腰椎结构改变。
2、CT检查
医生通过CT检查可较好地了解患者腰椎及椎管的情况,检查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结构,寻找可能的发病原因。CT的三维重建还能帮助医生详细的了解局部结构,为手术提供支持。
3、MRI检查
可较好的显示患者腰椎退化出现的位置以及程度,还可了解硬膜囊及马尾神经受压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有无外伤、手术等经历,然后询问患者的职业、日常生活习惯、既往感染性疾病经历等信息,了解可能的病因。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CT、MRI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腰椎退化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式。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没有明显的组织损害,可以暂不处理,定期复查即可。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部分患者病情重、组织损害明显,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
及时的休息可以减少腰椎的负担,避免疾病恶化,但要避免长期的卧床休息,不利于功能恢复。
2、避免腰部外伤、重负荷及剧烈运动
有助于防止病变发展。
3、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训练
对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及促进肌力恢复有重要作用。应遵医嘱进行相应的训练,患者应避免自行盲目训练。
4、腰部支架或腰围
具有腰部保护作用,可不同程度减小腰部负荷,减轻患者症状。
5、其他
可采取腰部理疗、按摩等,但一般不主张进行推拿。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有消炎、止痛功能,能缓解患者症状,有利于身体恢复。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肌肉松弛药
伴有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类药,如乙哌立松、氯唑沙宗、氟吡汀、替扎尼定等。
3、营养神经药物
维生素B、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可以加速缓解疼痛。但由于其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除非疼痛严重或持续,否则不建议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乙哌立松、氯唑沙宗、氟吡汀、替扎尼定、维生素B、甲钴胺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功能受影响、其他治疗无效以及存在明显组织损害的患者,当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时,应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解除相应的病因,缓解患者症状。
1、开放手术
医生通过腰背部的切口,找到发生异常的区域,通过手术修复异常的结构,解除压迫等,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医生可直观的观察各组织情况,方便手术的进行,但创伤较大,患者需要恢复的时间较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比如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等。
2、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也可用于治疗,对患者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但有治疗效果不佳的可能,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医院情况酌情选择。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腰椎退化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有关。病情较轻、治疗及时的患者可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能疗效较差,需要反复治疗。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异常,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果疾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出现瘫痪等情况。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缓解自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发生退变的组织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术后、卧床期间及恢复期间的相应护理,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恢复。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适当运动,但注意不要受伤,不进行过重的负重工作。尽量进行腰背肌的训练。
3、保持良好的心情,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4、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
5、戒烟限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具体的复查时间与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法有关,请听从医生的安排。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卧床时间遵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以及治疗方法决定卧床时间。
2、在恢复期,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活动的自我保护,以防止疾病复发。
3、术后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抓挠伤口,避免伤口接触污物。
4、遵医嘱使用腰围、支具等。
饮食调理:
本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有利于身体恢复。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
2、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3、多吃优质蛋白质,可选择鸡胸肉、鱼肉等作为蛋白质来源。
4、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
饮食禁忌:
1、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油炸辣蚕豆等。
2、避免油腻、熏烤、腌制的食物。
3、不宜喝浓咖啡、烈酒。
预防措施:
腰椎退化目前明确有效的疫苗以及预防措施,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1、注意锻炼,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强度,增加腰部稳定性。
2、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避免不良姿势引起的腰部负担过重。
3、合理使用腰部,尤其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避免腰椎的劳损。
4、保持正常体重,减轻腰椎负担。
5、出现腰部的外伤或是不适应及时就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