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夜食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night-eating syndrome,NES疾病别名: ...
养生
疾病名称: 夜食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night-eating syndrome,NES
疾病别名: 夜食症、夜间进食综合征、过食-失眠-早上厌食综合征
疾病概述:
夜食综合征(night-eating syndrome,NES),又称为夜食症、夜间进食综合征、过食-失眠-早上厌食综合征,是一种以夜间异常进食行为为主导的进食障碍。本病最早于1955年被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卖、速食类食品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NES也越来越常见。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晚饭后过量进食或夜行性进食(在睡眠期间醒来并进食),其特征包括晨起厌食、晚上暴饮暴食以及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目前,关于本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光疗、运动疗法等物理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晚上暴饮暴食、夜行性进食、晨起厌食、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年龄、精神心理、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生化、血浆激素水平测定、多导睡眠图、夜食综合征相关量表评估
重要提醒: 本病属于新型的进食障碍,患者因异常的夜间进食模式,可导致情感、躯体、 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故应积极前往正规医院精神心理科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统计,夜食综合征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1.5%,其在肥胖、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显著增加(高达50%),在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率也高达12%~3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肥胖、糖尿病以及各类精神疾病患者。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目前,NES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呈增高趋势,与现代社会的生活及饮食方式密切相关。
病因-总述:
夜食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年龄、精神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昼夜节律是最基本的生物学行为,目前在人体内发现了3种生物钟基因,包括per1、per2、per3。经研究发现,当机体per1基因发生突变时,可导致进食节律的紊乱,造成夜间的暴饮暴食,同时在高脂肪的刺激下很容易导致肥胖,而per2、per3基因突变,也可打乱进食和睡眠的同步节律,从而引起NES。此外,近期研究报道,相当一部分夜食综合征患者同时存在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等其他进食障碍,而遗传因素在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目前认为夜食综合征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
2、年龄
夜食综合征与其他的进食障碍相同,均多见于青少年和中青年,可能与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不同步、更追求外表形象等有关。
3、精神心理因素
相关报道显示,NES患者在生活中往往会接触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负性生活事件可能通过情绪饥饿机制,从而导致患者夜间进食增加,目前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NES发病的重要原因和机制。
4、内分泌因素
包括前额叶和边缘系统失调、糖皮质激素分泌失调以及褪黑素分泌失调等,均可能与上述因素形成协同作用,最终导致NES。
5、其他
由于本病多见于女性患者,因此性别可能也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肥胖、低血糖、消化性溃疡、睡眠障碍、不良生活方式等,均会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症状-总述:
患者多见于女性,通常于青少年或中青年起病,主要表现为显著异常的夜食行为,并可出现晨起厌食、一定程度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等其他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显著异常夜食行为
(1)晚上暴饮暴食:患者可在晚餐后与入睡前过度进食,并具有强烈的进食欲望,晚餐后的进食量可达每日总进食量的25%以上。
(2)夜行性进食:即在入睡后,中途醒来大量进食。
(3)食物种类及目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一般不涉及非食用性物品。患者夜间大量进食往往是为了更好的睡眠或减少负面情绪。
2、晨起厌食
患者由于夜间大量进食,因此在早上通常会出现厌食行为,一般每周4天以上不吃早餐。
3、睡眠障碍
患者自认为夜间进食有助于入睡及维持睡眠,但实际上,患者在入睡前大量进食或熟睡中频繁醒来进食,常伴随着睡眠延迟(晚睡)、睡眠中断、睡眠质量降低等睡眠障碍。
4、情绪异常
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且在夜间可出现激动、紧张、易激惹等表现,进食后常存在羞耻感和罪恶感。
症状-并发症:
夜食综合征可并发肥胖、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外耳道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糖尿病、不孕不育等。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多伴有肥胖,长期还可能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夜间异常进食行为。
2、经常出现晨起厌食。
3、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
4、出现其他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精神心理科
本病属于精神心理科范畴,患者应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
2、其他
伴有肥胖以及其他并发症者,可能还需前往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夜间进食行为多久了?
3、夜间进食的量是多少?
4、夜间进食的食物种类是哪些?
5、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6、您平时吃早点吗?
7、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0、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1、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2、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现在能确诊吗?
2、我现在的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怎么治疗?都有什么治疗方法?
4、您推荐哪一种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吗?
5、我的病能彻底治愈吗?治疗后会复发吗?
6、我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吗?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晚上暴饮暴食、夜行性进食、晨起厌食、睡眠障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生化、血浆激素水平测定、多导睡眠图、夜食综合征相关量表评估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对于夜食综合征的评估和诊断,体格检查并不是主要手段,但可用于评估其可能的健康影响以及排除其他原因。
1、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重、身高和体质指数(BMI)的测量。
2、视诊
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生长发育异常、皮疹等。
3、听诊
由于NES可能与肥胖和相关的心肺疾病有关,因此心脏和肺部的听诊检查可能是必要的。
4、触诊
腹部触诊可以帮助检查肝脏是否肿大,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消化系统的问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
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可用于评估患者代谢状态。
2、血浆激素水平测定
患者由于存在昼夜节律改变,因此可发现夜间褪黑素和瘦素分泌减少,夜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有助于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多导睡眠图
通过脑电图、肌电图、眼动电图、心电图、呼吸张力图、血氧饱和度等多导联监测,可为睡眠障碍的诊断和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本病患者可见快动眼睡眠明显减少,各期睡眠频繁转换,觉醒频繁,甚至从深睡眠中直接清醒,伴有进食行为,协助诊断。
2、夜食综合征相关量表评估
以夜食症调查问卷(NEQ)最为常用,该问卷可评估与NES诊断相符的症状,当总分≥25时,提示NES可能,评分越高诊断准确率越高。夜食症状量表(NESS),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此外,一些常用的抑郁焦虑量表、自尊量表等,也可用于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晚上暴饮暴食、夜行性进食、晨起厌食、睡眠障碍等症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血生化、血浆激素水平测定、多导睡眠图、夜食综合征相关量表评估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除外神经性贪食症、睡眠相关进食障碍、暴食症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目前,夜食综合征主要采用国际夜食综合征工作组于2008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具体标准如下。
1、存在1种或2种夜间异常进食行为
(1)晚餐后(一般指18点后)进食量达到全天总进食量的25%以上。
(2)每周至少出现2次夜行性进食。
2、夜间进食是有意识的,且能够回忆
3、以下临床特点,至少满足3个
(1)每周≥4天不吃早餐,早餐食欲缺乏。
(2)晚餐后至入睡前和(或)夜间醒来具有强烈的进食欲望。
(3)每周≥4个晚上存在睡眠障碍。
(4)认为必须夜间进食才能入睡或回到睡眠。
(5)夜间存在频繁情绪低落。
4、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
5、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也可出现夜食行为,但这一行为并非核心症状。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进食量明显超过NES,并且发作时间不局限于夜间。此外,大量进食后,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常存在催吐、导泻等行为,以控制体重。需要注意的是,部分NES可与神经性贪食症共患病。
2、睡眠相关进食障碍
睡眠相关进食障碍属于睡眠障碍,虽然患者也存在夜间进食行为,但患者发作时通常处于深睡眠状态,进食行为属于无意识的、非自愿行为,可能进食一些奇怪的食物搭配或者不可食用的物质,并且发病与夜间饥饿或口渴无关。
3、暴食症
暴食症也是一种进食障碍,患者也可出现夜间进食,但暴食症的进食量明显大于NES,与夜间饥饿无关,患者不一定会存在睡眠障碍。此外,暴食症的负面情绪并不会在夜间加剧。需要注意的是,部分NES可与暴食症共患病。
治疗-治疗原则:
关于夜食综合征的认识与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其他疗法,可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生活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一般治疗:
由于本病患者与肥胖互为因果,因此,伴有肥胖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体育锻炼,并采取限能量膳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轻断食等减肥饮食法,帮助控制体重,可减少肥胖所带来的相关风险,并可能有助于缓解NES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5-羟色胺可参与控制饮食、睡眠和情绪调节,目前研究发现,NES患者通常存在5-羟色胺水平降低,从而使患者出现昼夜改变以及饥饿感。因此,对于夜食综合征患者,目前以SSRIs类药物为首选,可以调节患者的昼夜节律、改善情绪并增强饱腹感。常用的药物有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
2、褪黑素类药物
褪黑素和褪黑素激动剂,副作用较小,并且可以提高患者褪黑素水平,有助于睡眠,并且可以改善情绪,减轻体重,故也可使用褪黑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戈美拉汀、雷美替胺等。
3、其他
包括托吡酯、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
治疗-相关药品:
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帕罗西汀、阿戈美拉汀、雷美替胺、托吡酯、地西泮、艾司唑仑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目前有关于伴有肥胖者进行减重手术,可使NES症状缓解的报道,但具体疗效及安全性仍待进一步证实。
治疗-其他治疗:
1、光疗
近期光疗也用于夜食综合征的治疗,该方法可能通过延迟褪黑素的分泌、血清素转运增多等机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可使患者的夜间进食行为、睡眠障碍及情绪障碍得到缓解。
2、习惯性训练
针对患者的夜行性进食,可采取习惯性训练,即通过调整白天进食结构、逐步减少夜间进食量,来消除夜行性进食行为。
治疗-治疗周期:
夜食综合征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夜食综合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其并发症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伴发肥胖者,可因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冠心病等,而影响生活质量,并最终缩短寿命。
预后-危害性:
1、患者由于夜间大量进食,并且以不健康的食物类型为主,因此容易导致肥胖,进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睡眠暂停、关节损伤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健康。
2、患者常伴有不良情绪、严重精神压力等,可造成睡眠障碍,并给患者的情感、人际关系等带来负面影响。
3、本病为精神心理疾病,长期患者有可能导致自伤或自杀行为。
预后-自愈性:
本病无法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促进疾病的康复,维持治疗效果。夜食综合征患者往往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家属一定要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患者是很重要的。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认知:患者普遍存在较低的饮食健康意识,认为夜间大量进食行为可以帮助睡眠以及缓解日常压力,并未意识到夜间进食属于进食障碍性疾病,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往往只能适得其反。
(2)情绪:患者常常因长期夜食带来的身体及心理变化而感到痛苦,面对自己不满意的体形,不健康饮食所引起的口腔或胃肠疾病,较差的人际关系等,会引发抑郁、焦虑、愤怒等心理状态。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在患者生病期间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可在医生指导下与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练习,比如辩证行为疗法、动机访谈、刺激控制等,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对不健康饮食的信念,逐步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同时,在夜间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一旦察觉患者有明显情绪异常时,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患者可以多发展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画画、下棋、唱歌等,这些健康的休闲活动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压。
3、家属要做好对患者的监督,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偷吃食物的情况。
4、患者要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的护理对于夜食综合征的患者尤为重要,患者可以通过白天与晚上的饮食调整,建立科学的健康饮食习惯,从而逐步减少夜间饮食量。
饮食建议:
1、患者在白天应保持三餐规律,建议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从而增加饱腹感,减少夜间饥饿的发生。
2、患者在夜间,可以通过习惯性训练,比如将垃圾食品逐步变为健康食品,以及逐步减少夜间进食量,直至用一杯水代替。
3、患者在用餐时,可以记录自己的食量,以监控自己的进食次数和进食量。
4、患者在出现夜间强烈进食欲望时,可以采用散步、冥想、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以减少进食量。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晚上应避免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2、戒烟限酒。
3、少吃高糖、高脂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通过以下方法,可减少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定时进餐,树立对食物和进食正确的看法。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尽量将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如果有肥胖等情况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减肥。
3、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可以通过运动或向他人倾诉的方式减压,避免因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