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阴虚感冒疾病英文名称: common cold with yin deficiency ...
养生
疾病名称: 阴虚感冒
疾病英文名称: common cold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疾病概述:
阴虚感冒(common cold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素体阴虚津亏,感受外邪,以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感冒证候。发生与素体阴虚、感受外邪有关。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因感冒诱发其他宿疾导致病情恶化,老年、婴幼儿以及体质虚弱患者,可出现表邪入里化热,预后相对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
主要病因: 素体阴虚、感受外邪
检查项目: 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少痰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避免诱发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变生他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平素体质虚弱的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素体阴虚、感受外邪有关。基本病机为素体阴虚津亏,感受外邪。病位主要在肺卫。
病因-基本病因:
1、素体阴虚
人体护卫不当或正气不足是导致发病内因。久病咳喘、肺痨、咳血、肺痿等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致使津液耗伤,肺失濡养,宣降失职,虚热内生,形成阴虚内热兼感外邪。
2、感受外邪
气候骤变、寒暖失常等为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风邪为主要病邪,常兼寒邪、热邪或燥邪为患。外邪从皮毛,或从口鼻而入,导致肌表营卫失和,肺经宣发肃降失常。
症状-总述:
本病以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状。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头晕、心烦是阴虚表现,是肺阴不足,或心阴不足,或肾阴不足,或肝胃阴虚的反映。
症状-典型症状:
1、主要症状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鼻塞,口咽干燥,干咳,少痰。
2、次要症状
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
3、舌脉
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浮细而数。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如果出现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要到中医科、呼吸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现发热、微恶寒,头晕、心烦等症状多久了?有鼻塞、流涕吗?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口咽干燥、干咳、少痰等?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6、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常体质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微恶寒、少汗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可能会根据具体疾病做西医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痰液颜色、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高低、强弱,呼吸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听诊器进行肺部听诊,来初步判断心肺功能。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病原学检查
可根据需要进行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以确定病毒的类型。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对肺部结构有比较直观的观察。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同时应与风热感冒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2、病程一般3~7日一般不传变,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诊断-鉴别诊断:
阴虚感冒与风热感冒
二者都属于外感,二者的症状相似之处,如发热、微恶风寒、身痛、鼻塞流涕等。风热感冒和阴虚感冒主要区别在于痰涕分泌物性状不同,黄而稠者为风热,干咳量少者是阴虚。风热感冒汗出较多,汗出而表邪不解,阴虚者少,有微汗或无汗。阴津不足之象是阴虚感冒必具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为解表达邪。本病因原有宿疾,伤及正气,或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容易受邪而致疾病,治疗应当扶正与解表并施。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如果出现心烦、口渴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沙参、栀子、天花粉等。
2、如果出现盗汗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煅牡蛎、糯稻根等。
3、如果出现咳嗽痰少的患者,可加用百部、炙枇杷叶等。
4、如果出现食欲不佳,饮食减少的患者,可加用神曲、炒麦芽、鸡内金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加减葳蕤汤加减。
2、常用中药:玉竹、白薇、葱白、薄荷、淡豆豉、桔梗、炙甘草、大枣。
3、中成药: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等。
治疗-相关药品:
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刺疗法
取穴百会、风池、大椎、曲池、尺泽、鱼际,平补平泻。
2、按摩疗法
(1)摩擦鼻翼
用食指中指摩擦鼻翼两旁,约2~3分钟,直到局部发热为度。
(2)擦搓风池
用小鱼际擦搓风池穴2~3分钟,直到局部发热为度。
(3)按摩百会
取坐位,用掌心覆头顶中央的百会穴。
治疗-治疗周期:
阴虚感冒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阴虚感冒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病情较轻,多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快而明显,一般预后良好,病程较短且易痊愈。但如果因感冒诱发其他宿疾或因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恶化,出现表邪入里化热,变生他病,预后相对较差。
预后-危害性:
老年、婴幼儿及体弱者,出现表邪入里化热,变生他病,病势急骤,表现为寒战发热,或高热不退,咳嗽胸痛,甚至喘促、神志改变。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治疗,症状缓解快而明显,一般预后良好,病程较短易痊愈。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阴虚感冒的兵营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起居、寒热失调等,可能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休息,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情绪调节。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体虚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再进热粥或热饮,卧床休息避风,盖被以利汗出。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休息。
3、体虚感冒者平时应根据体质状况适当运动,以增强正气。
4、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勿对着他人。
5、保持大便通畅,汗出较多,应及时用毛巾擦身,衣物应及时更换。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恶寒、发热、汗出情况。
2、注意观察有无鼻塞,鼻涕性质、颜色和量,有无咳嗽及咳痰的色、质和量,口渴程度,咽喉是否疼痛,舌苔脉象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鼓励患者多饮水,忌食生冷、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烟酒。
饮食建议:
1、阴虚感冒患者宜选用清补食物,如银耳、鸭蛋、甲鱼等。
2、发热口渴患者,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肥肉、奶油、蟹黄、乳制品等。
2、忌食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助热。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素体气虚、感受外邪有关。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防寒保暖,服用预防中药汤剂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防寒保暖,气候变化时适时增减衣服,卧室空气应流通,但不可直接吹风。
2、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调节能力。
4、感冒流行季节,预防服药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降低。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