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阴阳毒疾病英文名称: yin-yang toxin疾病概述: 阴阳毒(yin-yang ...
养生
疾病名称: 阴阳毒
疾病英文名称: yin-yang toxin
疾病概述:
阴阳毒(yin-yang toxin),是指机体阴阳失调引起的以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并可伴有脏腑损伤为主证的一种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劳倦过度、饮食内伤、外感风毒等有关。西医学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相关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可伴脏腑损伤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劳倦过度、饮食内伤、外感风毒
检查项目: 尿常规、血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X线及MRI、CT、超声心动图、肾活组织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及早诊断治疗,避免疾病侵入脏腑,转为心痹或肾痹。
临床分类:
1、热毒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持续不退,两颧红斑或手部红斑,斑色紫红,关节肌肉酸痛,口疮,烦躁口渴,甚至神昏、咯血、尿血或便血,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绛,苔黄,脉洪数或弦数。
2、风湿热痹证
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游走不定,痛不可近,屈伸不利,或局部发热,严重者口渴,咽干,烦躁不安,低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3、气血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精神疲惫,肢体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肝肾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脱发,眩晕耳鸣,肢体乏力,口咽干燥,视物模糊,或有低热,斑疹鲜红,盗汗,五心烦热,关节肌肉隐痛,月经不调或闭经,舌红,苔少或有剥脱,脉细或细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育龄女性。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劳倦过度、饮食内伤、外感风毒等有关。病机多属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肌表血脉筋骨。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不足
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女子以阴血为本,女性多种生理活动,如月经、妊娠、哺乳等,均可伤及阴血,暗耗真阴。如果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易于发为本病。
2、情志失调
长期强烈精神刺激,持久不懈的情志异常波动,超过人体生理调节能力,就会影响脏腑经络功能,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血热火盛,肌肤经络受损,发为本病。
3、劳倦过度
过度劳累和或过度安逸,长期卧床,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如长期过度劳累,耗伤阴津,发斑动血,发为本病。
4、饮食内伤
长期的饮食习惯和相对固定的膳食结构均可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阴阳,如果喜欢吃煎炸烧烤类食物、经常熬夜、好烟酒,长期如此易耗伤阴血,血热火盛,发为本病。
5、外感风毒
在脏腑失调的基础上,风燥暑热等外邪与内热相搏,燔灼营血。如感受风寒湿邪,易闭阻经络筋骨。
症状-总述:
本病以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并可伴有脏腑损伤为主要特征。临床有阴毒和阳毒之分,阳毒以斑色紫红、呕吐脓血、咽喉肿痛为主,阴毒以面目色青,周身疼痛,咽喉疼痛为主。
症状-典型症状:
1、盘状红斑狼疮
典型皮损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盘状红斑、斑块,表面黏附性鳞屑,剥离鳞屑可见背面扩张的毛囊口形成毛囊角栓,斑块或斑片外周色素沉着,中央色素减退、轻度萎缩,并可产生萎缩性瘢痕,发生于头皮、眉毛处可导致不可逆的瘢痕性脱发。少数患者可有轻度痛痒。
2、系统性红斑狼疮
早期表现多种多样,全身症状主要有疲乏、食欲不振、发热等。蝶形红斑是本病典型特征性皮疹,以鼻梁为中心在两颧部出现水肿性鲜红色或紫红色蝶形红斑,境界一般比较清楚,严重者可见渗出、水疱、结痂,炎症消退时可出现灰白色鳞屑、色素沉着,大部分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肾损害可出现在本病的任何阶段,以发病后1~2年较多,并随着病程迁延而增多。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症状,常侵犯踝、腕、膝、肘及近端指间关节,呈游走性关节痛,大关节可以肿痛、压痛,但红肿的不多。
症状-并发症:
肾痹、心痹
如果病情发展,内侵脏腑,可损及肾、心,出现肾痹或心痹,出现心悸,气短,胸闷,水肿、蛋白尿等。
就医-门诊指征:
如果出现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等症状。
以上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风湿免疫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和心电图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以及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疲乏、食欲不振、发热等?
4、有其他慢性疾病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偏食厌食的习惯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出现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等症状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复发的风险高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尿常规、血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X线及MRI、CT、超声心动图、肾活组织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皮疹颜色、范围、神态、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痛痒、问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皮肤温度,皮损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可呈中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
2、血沉
血沉加快,反应疾病发展变化,活动期明显增快,缓解期可恢复正常,有助于医生诊断病情的轻重。
3、尿常规
出现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提示临床肾损害。
4、免疫学检查
包括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等,另外补体CH50、C3、C4降低,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肾活检病理检查
对狼疮肾炎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均有价值,尤其对指导狼疮肾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及MRI、CT
有助于早期发现器官损害,如头颅MRI、CT对患者脑部的梗死性或出血性病灶的发现和治疗提供帮助;高分辨率CT有助于早期肺间质性病变的发现。
2、超声心动图
对心包积液、心肌、心瓣膜病变、肺动脉高压等有较高敏感性,有利于早期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并可伴有脏腑损伤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温病发斑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多有先天不足、情志失调、过度劳累等病史。
2、临床表现
面部红斑、咽痛、口疮,关节疼痛,并可伴有脏腑损伤为主要特征。阳毒以斑色紫红、呕吐脓血、咽喉肿痛为主,阴毒以面目色青,周身疼痛,咽喉疼痛为主。
3、辅助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X线及MRI、CT、超声心动图、肾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温病发斑
温病发斑多有一定的潜伏期,皮疹出现的病期、发疹顺序、分布范围、经过情况有特殊规律,实验室有特异反应、抗核抗体等系列检查阴性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调和气血、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解毒为基本治则。疾病初期,多单纯应用中药或以中药为主治疗;疾病活动期,皮肤及其他器官、系统症状明显,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治疗红斑狼疮的有效方法,同时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滋阴之中药,减少激素的副作用;疾病稳定期,激素逐渐减量,同时应用扶正祛邪、养阴益气、调和阴阳之中药,有利于顺利减少激素剂量。
治疗-药物治疗:
1、热毒炽盛证
(1)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2)常用中药: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芍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3)中成药:抗狼疮散、新癀片、清开灵颗粒、清热解毒胶囊、安宫牛黄丸。
2、风湿热痹证
(1)方药:白虎桂枝汤合桂枝芍药知母加减。
(2)常用中药:生石膏、知母、忍冬藤、桂枝、秦艽、羌活、独活、防风、薏苡仁、海风藤、虎杖、桑枝、威灵仙。
(3)中成药:滑膜炎颗粒、豨桐胶囊、四妙丸、当归拈痛丸、风痛安胶囊。
3、气血两虚证
(1)方药:八珍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生姜、大枣。
(3)中成药:白芍总苷胶囊、八珍丸、四物合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口服液。
4、肝肾两虚证
(1)方药:左归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治疗-相关药品:
抗狼疮散、新癀片、清开灵颗粒、清热解毒胶囊、安宫牛黄丸、滑膜炎颗粒、豨桐胶囊、四妙丸、当归拈痛丸、风痛安胶囊、白芍总苷胶囊、八珍丸、四物合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阴阳毒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阴阳毒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差异较大,如果病变仅在肌表经络,虽然病程较长,但预后一般良好,但如果侵入脏腑,转为心痹、肾痹等,预后较差,甚至有生命危险。
预后-危害性:
如果病情加重,侵入脏腑,可转为心痹、肾痹等,甚至有生命危险。
预后-治愈性:
本病早期诊断,积极辨证治疗,症状可明显改善,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阴阳毒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起居调摄不当,都会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感染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如果出现脱发、肢体肿胀等症状时,应注意情志调摄,保持乐观态度,避免忧郁、悲观等不良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2、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半小时左右。
3、中药汤剂宜在餐后半小时~1小时服用。
4、使用激素类药物时注意有无血压升高、血象下降、消化道出血等。
5、出现脱发、面部痤疮、满月脸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时不必过度紧张,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日常-生活管理:
1、疾病初期,病情变化快,应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疾病恢复期可适当进行工作、学习。
2、皮损处勿用合成化妆品、染发剂等,避免刺激皮肤。
3、指甲不宜过短,防止损伤甲周皮肤,忌用碱性肥皂。
4、避免过劳,适量进行体育运动,如慢步走、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5、按时休息、不宜过于疲劳,节制房事。
6、适应四季变化,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旧疾。
7、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感染,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尿路、皮肤、口腔霉菌感染。
8、有脱发患者每日早、晚用齿梳轻轻梳理头发,或用双手指腹从前发际向后按摩、拍打头皮,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乏力、体重下降、高热、畏寒、口腔溃疡等情况。
2、注意观察患者面部红斑和皮疹的范围程度,关节疼痛的性质、程度。
3、注意观察患者尿量、颜色,注意全身有无水肿情况。
4、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尿常规、血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X线及MRI、CT、超声心动图、肾活组织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优质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刺激、肥腻等食物,不宜饮酒、吸烟,长期使用激素患者,注意控制高糖、高胆固醇食物。
饮食建议:
1、热毒血瘀证患者饮食宜清热凉血,适量摄入养阴消斑食品,如苦瓜、丝瓜等。
2、风湿痹阻证患者饮食宜活血化瘀,适量摄入消肿止痛的食品,如赤小豆粥。
3、气血亏虚证患者饮食宜益气补血,适量摄入补气血食物,如红枣、甘草用来炖鸡或排骨。
4、肝肾阴虚证患者宜滋补肝肾,适量摄入养阴清热食品,可用熟地、山萸肉炖鸭肉。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劳倦过度、饮食内伤、外感风毒等有关。因此,避免精神创伤,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避免引起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2、避免使用雌激素类避孕药和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药,以免诱发或加重本病。
3、避免日光照射及紫外线照射。
4、避免精神创伤,减少精神压力,尽量避免妊娠,避免受凉及各种诱发因素等。
5、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