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儿癫痫病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epilepsy疾病别名: 婴儿癫痫、婴儿...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儿癫痫病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epilepsy
疾病别名: 婴儿癫痫、婴儿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疾病概述:
婴儿癫痫病(infantile epilepsy),是指发生在婴儿期的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脑功能障碍,包含了婴儿癫痫及婴儿癫痫综合征,其中,癫痫综合征是指一组特定的癫痫现象(包括特定的发作形式、发病年龄和预后等)。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结构、代谢、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患儿因癫痫发作的类型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意识不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四肢强直、口吐白沫、双眼凝视或上翻等。婴儿癫痫病的治疗强调以抗癫痫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起病年龄、病因、具体癫痫发作及癫痫综合征的类型、有无家族史等综合因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有关,目前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影响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头部
常见症状: 突发意识不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四肢强直、口吐白沫、双眼凝视或上翻、面部抽动、感觉异常、头痛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代谢筛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婴儿癫痫病在小儿癫痫中发病率最高,包含了各种形式的癫痫发作及癫痫综合征,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到院诊治。
临床分类:
对于婴儿癫痫病,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提出的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最早是于1989年提出,之后分别于2001、2006、2010年作出了三次的补充与修订。在此,以2010年的分类系统,列出较为常见的婴儿癫痫及婴儿癫痫综合征。
1、婴儿癫痫发作的分类
(1)全面性发作
是指临床和脑电图初期的改变表明双侧大脑半球的所有部分同步受累。通常包括以下11种类型。
①强直-阵挛发作
②阵挛性发作
③典型失神发作
④不典型失神发作
⑤肌阵挛失神发作
⑥强直发作
⑦癫痫性痉挛
⑧肌阵挛发作
⑨眼睑肌阵挛
⑩肌阵挛失张力发作
⑪失张力发作
(2)局灶性发作
是指临床和脑电图初期的改变表明神经元系统受累局限于大脑一侧半球的一部分。通常包括以下6种类型。
①局灶性感觉性发作
②局灶性运动性发作
③痴笑发作
④半侧阵挛发作
⑤继发全面性癫痫
⑥局灶性癫痫综合征中的发射性发作
(3)癫痫持续状态
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连续30分钟以上、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通常包括以下2种类型。
①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②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2、婴儿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1)大田原综合征
又称为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是出生后1~2个月内发作的肌阵挛性脑病。
(2)West综合征
又称为婴儿痉挛症,为多种原因导致的癫痫性脑病,是婴幼儿期特有的癫痫综合征。
(3)婴儿肌阵挛癫痫(MEI)
既往成为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BMEI),本病非常少见,约占3岁以内儿童癫痫的1%~2%。
(4)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
为婴儿期特发性癫痫,可能和遗传性惊厥易感有关。本型根据患儿是否存在家族遗传史分为良性婴儿癫痫和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
(5)Dravet综合征
又称为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是一种少见的婴儿难治性癫痫综合征。
(6)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的婴儿癫痫(EIMFS)
又称为婴儿恶性游走性部分性发作,是一种罕见的婴儿癫痫综合征,具有遗传异质性。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癫痫发病率较成人高,其中,以婴儿癫痫病的发病率最高,据Camfield报告,婴儿癫痫病的发病率约为118/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家族史的婴儿。
病因-总述:
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指出婴儿癫痫病的6大病因包括遗传性因素、结构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免疫性因素、代谢性因素,以及病因不明。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性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婴儿癫痫病与遗传有关,目前已证实部分婴儿癫痫综合征与遗传关系密切,如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Dravet综合征、EIMFS等。另外,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等,可造成患儿脑损伤,从而引起癫痫。
2、结构性与代谢性因素
脑结构的异常或代谢性疾病,均可产生致痫灶或降低惊厥阈值,从而引起患儿出现症状性癫痫。
3、感染性与免疫性因素
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也可引起婴儿癫痫,而且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发生各种感染,加重癫痫的发作。到目前为止,关于免疫系统异常是如何诱发癫痫的,具体机制还未明确。
4、病因不明
有一部分婴儿癫痫病至今仍未找到明确病因,部分学者认为这些癫痫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缺陷有关,也有人认为可能与某种未被认识的疾病有关。
症状-总述:
婴儿癫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通常来讲癫痫会根据患儿的发作类型不同(全面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当发生婴儿癫痫综合征时,还会出现一组特定的癫痫现象。下面,介绍一些本病常见的典型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癫痫全面性发作
(1)强直-阵挛发作
是临床上常见的发作类型,包括原发性以及从局灶性扩展而来的继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典型的临床症状分为强直期和阵挛期表现,一般发作持续1~2分钟。
①强直期:一开始为全身骨骼肌伸肌或屈肌强直性收缩,伴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瞳孔散大、呼吸暂停与发绀。发作开始时,患儿常因闭嘴咬伤舌头。
②阵挛期:强直期后,会紧接着出现全身反复、短促的猛烈屈曲性抽动,抽动频率会逐渐变慢,演变为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出现,伴随瞳孔收缩和扩大。
③发作后表现:一般发作后,患儿的呼吸会立刻恢复,肌肉逐渐放松。意识可逐渐清醒或处于长时间的混沌或昏睡状态。患儿发作后,多有头痛、嗜睡、疲乏等症状。
(2)阵挛性发作
阵挛性发作只有肢体、躯干或面部肌肉的节律性抽动,而没有强直期的表现。发作后,患儿意识常立刻恢复,或处于混沌或昏睡状态。
(3)典型失神发作
典型失神发作表现为,患儿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双目凝视,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和语言,发作突发突止。
(4)不典型失神发作
不典型失神发作的临床表现与典型失神发作相似,但是前者的开始及恢复速度均较慢。另外,不典型失神发作,多见于广泛性脑损害的智力低下患儿。
(5)肌阵挛失神发作
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特点是主要累及肩部和上肢的节律性肌阵挛抽搐,抽搐和强直成分通常为双侧对称性,表现为双臂强直性上抬。
(6)强直性发作
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收缩伴意识丧失,使患儿固定与某种姿势(如头仰起、睁眼、伸颈、强直性张嘴、角弓反张等),一般发作持续5~60s。通常会出现跌倒、呼吸暂停和发作后症状。
(7)癫痫性痉挛
以婴儿期的痉挛最为多见,特点为患儿同时出现点头、伸臂(或屈肘)、弯腰、踢腿(或屈腿)、过伸等动作。有时,仅表现为一些细微的动作,如眼偏斜或上视、挤眼、眼球转动、打哈欠、面部怪相等。
2、局灶性发作
(1)局灶性运动性发作
是小儿最常见的局灶性发作类型,发作时不会出现意识丧失,一般没有发作后不适。典型表现为面、颈或四肢某部分的强直或阵挛性抽动,特别易见头、眼持续性同侧偏斜的旋转性发作。
(2)局灶性感觉性发作
发作时出现味觉、嗅觉、听觉等感觉异常,或出现幻觉,此类型发作在儿童时期很少见。
(3)复杂局灶性发作
通常由上述2种局灶性发作发展而来,一开始即可出现部分意识丧失伴精神行为异常。50%~75%的患儿表现为意识混沌下的自动症,如反复咀嚼、反复搓手等。
(4)局灶继发全面性癫痫
部分患儿可先表现为上述的局灶性发作,随后出现各种类型的全面性发作表现。也可没有局灶性表现,而直接出现强直、阵挛或强直-阵挛发作。
3、癫痫持续状态
也叫作惊厥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或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连续时间超过30分钟,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上述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均可能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但临床上,以强直-阵挛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最为多见。
4、典型的婴儿癫痫综合征
(1)大田原综合征
主要在出生后1~2个月发作,临床表现主要为强直-阵挛发作,很少出现其他的发作形式,部分患儿之后转变为婴儿痉挛症。
(2)West综合征
发病高峰为出生后4~7个月,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样发作,呈弯腰、点头、鞠躬样,肢体内收屈曲等特征性表现,伴发育停滞或倒退。
(3)婴儿肌阵挛癫痫(MEI)
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至3岁发病,发作时表现为全身性粗大肌阵挛抽动,引起上肢屈曲,严重者可将手中东西扔出;轻者仅表现为点头,甚至只见闭眼,以致不容易被发现。
(4)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
多在出生后3~20个月起病,发病高峰为出生后5~6个月,发作时表现为凝视、运动减少、反应减低、口咽部自动症(如咂嘴、流涎、咀嚼)等。
(5)Dravet综合征
出生时正常,多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首次发作表现为长时间的一侧性或全面性阵挛或强直-阵挛发作,约28%患儿会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之后可出现肌阵挛、不典型失神、局灶性发作等多种发作形式。患儿在发病后常出现进行性精神运动发育停滞或倒退,如共济失调、轻度锥体束损害等表现。
(6)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的婴儿癫痫(EIMFS)
发病高峰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发作形式为连续的游走性局灶性发作,临床表现为凝视、双眼同向性偏视、眼睑震颤、肢体抖动等,可伴有自动症和自主神经症状(如咀嚼、吞咽、流涎、呼吸困难等),以及精神运动发育停滞或倒退。发作间期患儿可存在精神萎靡、嗜睡、全身松软、不能进食等。
症状-并发症:
婴儿癫痫病可并发呼吸道感染、颅内感染、脑水肿、智力障碍、孤独症等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癫痫发作后,短时间内发生第二次。
2、呼吸停止超过30秒,癫痫发作时间持续5分钟以上。
3、癫痫发作停止后,呼吸和意识仍未恢复正常。
4、伴有高热、惊厥。
6、发作时发生骨折、坠床等意外。
7、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一侧眼睑、口角、手或足趾抽动。
2、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抽动。
3、出现味觉、嗅觉、听觉等感觉异常,或出现幻觉。
4、做刻板的动作,比如反复咀嚼、反复搓手等。
5、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意识丧失、呼吸暂停以及皮肤、黏膜青紫。
6、出现头眼偏斜、双上肢屈曲或伸直、呼吸暂停、身体向后挺仰状如弯弓。
7、肢体、躯干或面部肌肉节律性抽动。
8、突然点头、前倾或后仰,或两臂快速抬起。
9、突然跌倒,头、肩或胳膊突然下垂,突然屈髋屈膝。
10、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意识丧失但不摔倒,两眼凝视,持续数秒钟后意识恢复。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小儿科
病情平稳者,家长可带患儿前往小儿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
3、每次发作大概持续多长时间?发作时有意识障碍么?
4、发作前是否有接触或受到某些刺激,比如强光、强音、药物、睡眠不足、进食过多等?
5、您孩子出生时是否有过产伤、窒息?
6、您孩子是否受到过头部外伤?
7、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孩子出生后有患过什么疾病吗?
10、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1、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有生命危险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一般吃药得吃多久?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停药后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口吐白沫、双眼凝视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代谢筛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亲眼见到某些患儿的癫痫发作,如婴儿痉挛、婴儿肌阵挛癫痫、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等,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确定属于哪一类型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有利于指导后续治疗。
2、医生还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查看患儿是否存在智力发育、神经精神系统、头颅、皮肤、五官等异常,有利于确定癫痫发作的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贫血、溶血、继发感染等征象,有利于评估病情。
2、血生化
医生通过血生化检查,可以帮助查找癫痫病的病因,还能够辅助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常用的检测项目包括血糖、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丙酮酸、乳酸等。
3、脑脊液检查
主要用于排除颅内感染性疾病,对某些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也有帮助,如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等。
4、代谢筛查
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代谢性疾病与婴儿癫痫密切相关,如D-甘油酸尿症、Menkes病、线粒体疾病、维生素B缺乏等,因此,对癫痫发作患儿,进行代谢筛查,对于诊治有很大的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
癫痫发作最本质的特征是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脑电图(EEG)是能够反映脑电活动最直观、便捷的检查方法,是诊断癫病发作、确定发作和癫痫类型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为婴儿癫痫病的常规检查。当然,临床应用中也必须充分了解EEG(尤其头皮EEG)检查的局限性,必要时可延长监测时间或多次检查。
2、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在婴儿癫痫病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随着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出现更多高性价比的基因检测技术,比如靶向序列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所有已知的癫痫相关致病基因,是一种快速、高效、相对成本低廉的临床遗传学诊断技术。但是,目前基因检测还没有作为婴儿癫痫病的常规筛查手段,而是在高度怀疑某种癫痫及癫痫综合征时进行检测。
检查-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癫痫病灶与病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但应注意,影像学的阳性结果不代表该病灶与癫痫发作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1、CT
头部CT检查在显示钙化性或出血性病变时较MRI有优势。
2、MRI
对于发现脑部结构性异常,有很高的价值。如果有条件,建议常规进行头颅MRI检查。
3、其他神经影像学检查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检查方法,开始在婴儿癫痫病的诊断中发挥作用,包括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MR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但这些检查,并不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突然意识不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口吐白沫、双眼凝视、面部抽动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代谢筛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儿是否存在屏气发作、情感性交叉擦腿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屏气发作
也在婴儿期发病,患儿常因恐惧、疼痛、发怒或要求未得到满足时诱发,起初表现为大声啼哭,随即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病情较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全面强直或肌肉抽动。发作1~3分钟后呼吸、意识、肌肉等均可恢复,本病无需服药,家长注意教养方式和患儿的心理卫生,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2、情感性交叉擦腿
发作时婴儿双腿用劲内收,或相互摩擦,神情贯注,目不转睛,有时双上肢同时用劲,伴出汗。本病发作中患儿神志始终清楚,面红而无苍白青紫,可随时被人为中断。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无需服药,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责骂,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可与婴儿癫痫病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婴儿癫痫病的治疗目的是达到癫痫发作被完全控制,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是以抗癫痫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大约20%的癫痫患儿抗癫痫药治疗效果不佳,需进一步借助其他的治疗手段,包括病因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生酮饮食:为高脂肪、适量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案,该饮食方法可使患儿处于类似饥饿状态的生活状态,饥饿状态可以明显减少癫痫发作,适用于婴儿难治性癫痫,如婴儿痉挛症、Dravet综合征、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癫痫药物
(1)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是目前治疗婴儿癫痫病的主要手段。一般是在患儿第二次无诱因发作之后开始用药,某些情况下(如首次发作为癫痫持续状态、存在再次发作的风险、临床特点提示某些特殊的癫痫综合征等)医生会选择首次发作后即开始用药。
(2)根据患儿的癫痫发作类型及癫痫综合征类型,合理选用抗癫痫药物,并做到用药剂量个体化。通常,约3/4的患儿使用单种抗癫痫药物,即可完全控制癫痫的发作,单药治疗还可以尽量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
(3)对于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需慎重选择第二种或第三种抗癫痫药物。
(4)强调长期规律服药,一般应在服药后完全不发作2~4年后,经3~6个月左右逐渐减量,才能停药。切不可自行停药,以免造成癫痫加重或复发。
(5)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传统抗癫痫药物,以及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唑尼沙胺等新型抗癫痫药物。
2、激素治疗
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婴儿癫痫综合征,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欧美国家治疗West综合征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为醋酸泼尼松。
3、维生素B6
对于吡哆醇依赖症、West综合征及大田原综合征等婴儿癫痫病,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6治疗,对部分患儿有效。
4、溴化钾
相关研究报道,溴化钾联合激素及抗癫痫药物,可以有效控制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的婴儿癫痫的发作。
治疗-相关药品: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唑尼沙胺、醋酸泼尼松、维生素B6、溴化钾
治疗-手术治疗:
约20%~30%的患儿对各种抗癫痫药物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这部分癫痫病被称为难治性癫痫。对于其中具有明确局灶性癫痫发作起源的难治性癫痫,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致痫灶的局部切除术(一种治愈性手术)最为常用,其他手术方式还包括胼胝体切开术、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等姑息性手术。
治疗-其他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神经调控治疗,适用于难治性癫痫及无法耐受手术者,可以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但很难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治疗-治疗周期:
婴儿癫痫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5年,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婴儿癫痫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对于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需尽快控制病情,首选地西泮,大多可在1~2min内止惊。
2、在癫痫持续发作期间,需注意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人工机械通气。
3、积极纠正血气、血糖、水电解质紊乱,防治颅内高压。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起病年龄、病因、具体癫痫发作及癫痫综合征的类型、有无家族史等综合因素。约70%~80%的患儿,经早期合理的诊治,病情可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控制,一般预后良好;而部分难治性癫痫患儿(如大田原综合征、反复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婴儿痉挛症、Dravet综合征等),可危及婴儿生命,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癫痫发作时,患儿可能因意识丧失、肌肉失张力、呼吸暂停等,出现坠床、跌倒、窒息等意外。
2、全面性强直-阵挛或强直发作时,患儿可因肢体剧烈抽搐导致肌肉拉伤及骨折。
3、癫痫反复发作,会对患儿的脑组织产生损伤,影响患儿的智力和生长发育。
4、部分类型的婴儿癫痫病有明显遗传倾向,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5、癫痫反复发作,还可能给患儿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孤独症等。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约70~80%的婴儿癫痫病患儿经早期积极诊治,病情能够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控制,多数患儿可不再复发;小部分病情严重、发展为难治性癫痫者,很难被治愈。
预后-复发性:
大多数患儿经合理规范诊治,停药后不会出现复发;部分难治性癫痫或未规范诊治者,本病有复发可能。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患儿的症状,并防止癫痫的发作。同时,家长应协助患儿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儿到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儿在出生后数月即出现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患者可出现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口吐白沫、双眼凝视等,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并可能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患儿及家长可能会因此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多与医护人员交流,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明确大多数患儿经早期规范诊治,癫痫病是可以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控制的,规律治疗后停药也一般不会复发,以此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家长应协助患儿严格遵医嘱用药。值得强调的是,突然停药或更改用药种类可能会引起癫痫持续状态,应按时、定量、足疗程服药。
2、服用抗癫痫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嗜睡、共济失调、腹泻、消化不良、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静脉输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同时密切关注患儿烦躁、兴奋、失眠、体质量增加及感染等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癫痫发作时禁止强行服药或进水。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放松的居住环境,利于休息,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家长应帮助患儿建立基本的作息规律,定时休息,准时上床,准时起床,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睡眠不足诱发本病。
3、避免癫痫发作的常见诱因,如呼吸道感染、饮水饮食过量、情绪激动、外界理化刺激、服用不必要的药物等。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5、患儿在治疗期间,家长应注意看护,防止患儿发生坠床、摔伤等意外。
6、癫痫发作时,可将患儿头转向一侧,防止出现窒息,并及时清理周边物品。值得强调的是,家长应避免用强力阻止婴儿抽动,以免发生骨折和其他意外。
日常-病情监测:
家长平时可记录患儿癫痫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两次发作的间隔等具体情况,这样能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情,甚至能协助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复诊须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家长应注意本病患儿的饮食调理,不仅可以为患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还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难治性癫痫,生酮饮食可减少癫痫发作,促进病情恢复。
饮食建议:
1、6个月以下的婴儿宜采取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婴儿应科学添加辅食。
2、难治性癫痫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酮饮食。
3、鼓励患儿适当饮水。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暴饮暴食。
3、忌海产品等发物。
4、忌过量饮食。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孕妇在妊娠期间应注意保护胎儿,避免产伤、外伤,及时处理难产,避免胎儿窒息,防止头部外伤。
2、具有家族史者应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避免患病儿的出生。
3、避免、减少接触癫痫相关的诱发因素,如气候变化、精神刺激、强音刺激、强光刺激、进食过量、睡眠剥夺等。
4、积极治疗患儿的脑性瘫痪、热性惊厥、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等原发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