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儿脊柱裂疾病别名: 先天性脊柱裂疾病概述: 婴儿脊柱裂一般是指先天性脊柱裂,是一种常见...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儿脊柱裂
疾病别名: 先天性脊柱裂
疾病概述:
婴儿脊柱裂一般是指先天性脊柱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管畸形,常见于新生婴儿中。脊柱裂是脊椎管的一部分没有完全闭合的状态,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临床表现与脊髓和脊神经受累程度有关,如有脊髓和脊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系统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脊柱
常见症状: 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主要病因: 遗传和环境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MRI、B超、产前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孕妇应在怀孕早期及时接受产前检查和遗传咨询。
临床分类:
支撑人体的脊柱是由26块脊椎骨连接组成的,脊柱中央的管腔称为椎管。该管内包有脊膜、神经及脊髓等组织,脊柱裂多见于腰骶部,偶见于胸段,缺损大多在脊柱后面,极少数位于前方,根据解剖学特点,可分为:
1、隐性脊柱裂
此类畸形很多见,脊柱裂只是累及骨胳,没有椎管内容物的膨出,因此没有神经系统症状。
2、显性脊柱裂
又称囊性脊柱裂,有椎管内容物的膨出。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根据1986~1987年监测资料,我国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约为2.74%。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脊柱裂的男女之比为(0.6~0.9)∶1。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北方较南方高,农村较城市高。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秋冬季出生的婴儿较春夏季出生的发生率高。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绝大多数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多基因遗传的基础上,胚胎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遇到各种外界环境致畸因素所引起。
病因-危险因素:
1、遗传学因素
如产妇既往有出生缺陷史或家庭畸形史,其生育先天性脊柱裂儿的危险性增高。
2、环境因素
(1)在怀孕期,尤其是3个月内,感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等。
(2)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等,均可导致畸形发生。
(3)致畸性有机溶剂、农药或杀虫剂等可增加患病危险性。
(4)孕妇在胚胎发育的易感期接受大剂量的X射线和镭照射时,可能会导致胎儿产生脊柱裂等畸形。另外,怀孕母亲暴露在热装置如热管、桑拿浴等使体温过热会增加患病危险。
(5)父亲常暴露于焊接时的紫外线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6)妊娠期间营养不良造成叶酸、维生素A、蛋白质、肌醇等营养缺乏。
(7)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精神刺激以及高龄产妇(或父亲)等都是脊柱裂发生的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本病的症状脊柱裂发生位置,以及脊髓和神经的受损程度有关,较常见的为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如病变部位在腰骶部,出现下肢迟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感觉和腱反射消失。下肢多表现马蹄足畸形,温度较低、青紫和水肿。
症状-典型症状:
1、无明显神经症状期
脊髓受牵拉较轻,患者下肢无感觉运动障碍,有的仅表现为腰痛,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腰骶部的包块。
2、神经损害期
随着生长发育,局部粘连,脊髓生长慢于脊柱,则脊髓受到牵拉,或者成人突然受到弯腰暴力,导致神经突然受牵拉,则出现下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能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下肢畸形(马蹄内翻足等)、脊柱侧弯、皮肤压疮及溃疡、骨髓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孩子出现下肢畸形。
2、孩子出现腰骶部皮肤隆起或肿块,或局部凹陷,或皮肤呈瘢痕样改变等。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一般就诊于骨科、神经外科等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都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发现症状的?
3、出生时就有吗?最近加重了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他的症状缓解呢?
5、您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在备孕和怀孕妊娠期间是否服用其他药物?
8、在备孕和怀孕妊娠期间是否有补充足量叶酸?
9、家族中有没有人得过脊柱裂?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情严重吗?需要哪些治疗措施?
2、孩子的症状会有哪些变化?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3、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的方法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4、治疗需要多长时间?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5、治疗的效果如何评估?治愈率是多少?
6、孩子需要使用哪些药物,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是什么?有哪些副作用?
7、治疗后会不会有后遗症?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
8、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家庭护理措施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9、需要定期随访和复查吗?多久进行一次?
10、孩子将来生活会受到影响吗?如何降低孩子的风险?
检查-预计检查:
当家长发现婴儿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带患儿就医;孕妇若有家族史,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儿做X线检查、MRI等,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对于产前检查,怀疑本病,医生可能建议孕妇做B超、MRI等。
检查-体格检查:
1、显性脊柱裂
出生后即可见在脊椎后纵轴线上有囊性包块突起,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有的有细颈或蒂,有的基底部较大无颈。包块常随年龄增大,表面皮肤或正常,或菲薄易破,有的菲薄呈半透明膜状,如囊内为脑脊液,用手电筒照之透光,如囊内有脊髓、神经组织等,用手电照之不透光或可见到囊内组织阴影。患儿啼哭时则包块张力高,安静时背部包块软且张力不高,于包块根部能触及骨缺损的边缘,说明囊肿与椎管内互通。
2、隐性脊柱裂
在背部虽没有包块,但病区皮肤上常有片状多毛区或细软毫毛或有片状血管痣等。有的病区皮肤颜色甚浓,或棕色,或黑色,或红色,有时在脊椎轴上可见潜毛孔,有的实为一窦道口,压之有黏液或豆渣样分泌物挤出来,椎管内多存在着皮样或上皮样肿瘤。
检查-其他检查:
产前检查: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通过超声、羊水甲胎蛋白(AFP)和母体血清AFP等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脊柱裂的准确率。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有助于诊断本病,一般可有以下五种表现:
(1)单侧型:椎板一侧与棘突融合,另一侧由于椎板发育不良而未与棘突融合,形成正中旁的纵形(或斜形)裂隙。
(2)浮棘型:椎骨两侧椎板均发育不全、互不融合,其间形成一条较宽之缝隙。
(3)吻棘型:下一椎节(多为第1骶椎)双侧椎板发育不良,棘突亦缺如;而上一椎节的棘突较长,以致当腰部后伸时,上节棘突嵌至下椎节后方裂隙中。
(4)完全脊柱裂型:双侧椎板发育不全伴有棘突缺如,形成一长裂隙。
(5)混合型:除椎裂外尚有其他畸形,其中以椎弓不连及移行椎等多见。
2、MRI检查
对于孕妇的产前MRI检查,对胎儿神经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可以全面观察脊柱裂的形态及脊髓的病变情况;对于患儿,MRI可以明确膨出物里面是否有神经组织,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以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3、产前B超
产前B超一般在孕18~22周对胎儿脊柱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高频超声在观察孕晚期脊髓的正常变异、脊髓圆锥位置和脊髓病变上比较准确,但由于胎儿在子宫内位置的可变性、高频超声穿透力较差以及母体肥胖等因素的影响,该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史、家族史、典型症状(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体征等,再结合X线检查、MRI等检查结果综合进行分析,通常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开放性神经管闭合不全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手术治疗。隐性神经管闭合不全,若无症状的患者不宜手术。脊髓膨出和神经症状不太重的其他类型膨出病例,应尽早手术治疗。此外,还可使用药物治疗,以及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促进患儿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一般治疗:
隐性脊柱裂症状轻微者,应强调腰背肌(或腹肌)锻炼,以增强腰部的内在平衡。
治疗-药物治疗:
术后应用脱水剂和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抗生素(如磺胺嘧啶、头孢曲松),有明显神经症状的应用神经营养剂与激素等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磺胺嘧啶、头孢曲松
治疗-手术治疗:
显性脊柱裂:几乎均须手术治疗,如囊壁极薄或已破,须紧急或提前手术,其他病例以生后1~3个月内手术较好,以防止囊壁破裂,病变加重。如果囊壁厚,为减少手术死亡率,患儿也可年长后(1岁半后)手术。手术目的是切除膨出囊壁,松解脊髓和神经根粘连,将膨出神经组织回纳入椎管,修补软组织缺损,避免神经组织遭到持续性牵扯而加重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显性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囊内常有神经根及脊髓受压,因此可有运动及感觉方面障碍,预后欠佳;而隐性脊柱裂,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患儿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受损和残疾,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的规范治疗,症状轻者一般可控制病情。
日常-总述: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治疗,帮助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此外,还应带患儿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如果该病未能及时治疗,病情可能持续恶化,导致患儿肢体残疾甚至死亡。这可能会让患儿家长产生焦虑、烦躁和抑郁等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家长,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应相信医生,积极帮助患儿配合治疗,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确保患儿居住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在病情恢复期,患儿需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3、在患儿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带领他们进行适当的活动,尤其是加强腰背部的锻炼。手术后的患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卧床休息,然后逐渐开始进行活动和锻炼。
4、关注个人和周围环境的卫生,家长应时常为患儿洗手,保持环境整洁。避免用水清洗手术部位,可以为患儿进行擦浴。
5、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建议家长每2个月带患儿进行一次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家长在术后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时帮助患儿更换敷料,确保手术部位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2、对于有放置引流管的患儿,家长要留意保护引流管,防止压折或牵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对于婴儿脊柱裂患者,建议进行母乳喂养或使用富含营养的特殊配方奶粉,并确保辅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叶酸和矿物质,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成长。
饮食禁忌:
1、避免过早添加固体食物,以免引起消化问题和过敏反应。
2、避免添加调味剂和香料,以免引起肠胃刺激。
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属于先天性疾病,所以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孕妇来进行的。
1、妊娠期坚持孕检,并且坚持摄入叶酸。
2、妊娠期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3、有家族史的人群可以做遗传咨询。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