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suppurative lymp...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suppurative lymphadenitis
疾病概述: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infantile suppurative lymphadenitis),是婴幼儿常见的化脓性炎症多发病之一。本病主要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由于婴幼儿的淋巴结发育尚不完善,其防御功能较成人差,加上面颈部淋巴组织丰富,因此本病以下颌下淋巴结炎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深部淋巴结炎。当婴幼儿发生化脓性淋巴结炎时,极易穿破淋巴结被膜发展为蜂窝织炎,感染还可进入血循环,发生毒血症或败血症。本病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情较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感染性休克,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口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面部、颈部
常见症状: 下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寒战、抽搐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多种原因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诊断性穿刺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发病急,容易合并全身并发症等特点,诊断及治疗应力争及时准确。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常见的婴幼儿化脓性炎症多发病之一。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出生后2~4个月的婴幼儿。
病因-总述: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麻疹、猩红热、颜面皮肤疖肿、口腔黏膜损伤及乳牙病灶所引起。
症状-总述:
本病通常起病较急,早期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自觉疼痛,有压痛,但全身症状较轻;随着感染进入化脓期,患儿可出现高热、寒战、抽搐、烦躁不安等全身中毒症状,并在局部形成脓肿。
症状-并发症: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可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高热、寒战、抽搐、烦躁不安。
2、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面颈部淋巴结肿大。
2、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
3、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精神状态差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小儿科、口腔科
病情平稳者,家长可带孩子前往小儿科或口腔科诊治。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长陪同就医。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孩子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5、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还是做手术呢?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传染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下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寒战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诊断性穿刺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儿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局部红肿、压痛、脓肿形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精神萎靡等,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儿有无呼吸音异常、啰音、心脏杂音、肾区叩痛等心肺腹受累征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帮助医生判断感染情况及严重程度。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儿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指导治疗。
3、病原学检查
医生会对穿刺液进行病原学检查,可用于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同时可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诊断性穿刺:医生会在患儿脓肿最明显处进行诊断性穿刺,如在局部抽出脓液,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同时还可对脓液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协助诊治。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下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诊断性穿刺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医生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局部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的治疗原则,是在疾病早期,应注意对患儿进行全身支持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一旦进入化脓期,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排出脓液,减轻患儿的中毒症状。
治疗-对症治疗:
由于患儿常有高热及全身中毒表现,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因此需注意对患儿进行全身支持治疗,保证热量供应,通过补液疗法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必要时可少量输血,提高患儿的抵抗力。
治疗-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相关研究显示,本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厌氧菌,因此,医生会首先根据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之后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霉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适用于本病的化脓期,可通过手术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减轻患儿中毒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为良性病变,大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一般可治愈,预后良好;少数未及时诊治,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可危及生命,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
2、本病可并发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家长应注意对患儿的术后护理及日常生活管理,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用药护理:
家长应协助患儿完成每日的用药,一定要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切不可私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同时,家长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患儿服药后有无不适。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放松的居住环境,利于患儿休息,定期开窗通风,保持温湿度适宜。
2、患儿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3、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5、注意患儿的口腔护理,早晚使用牙刷刷牙,每次喂养后应注意清洗牙面。
6、不要让婴幼儿含奶瓶睡觉。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大小便、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到院复诊。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注意观察患儿面颈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保持手术部位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明显渗血、渗液,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饮食调理:
由于本病为急性炎症,患儿处于高消耗状态,因此家长需注意患儿的饮食护理,宜选择高热量、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保证热量供应及营养支持,可增强患儿的免疫力,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促进病情恢复。
饮食建议:
1、6个月以下婴儿宜采取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婴儿可以科学添加辅食。
2、宜选择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可以让患儿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及蔬菜。
4、在病情恢复期间,可以选择一些细软的食物,利于进食及消化吸收,如稠粥、面条、馄饨、鸡蛋羹、肉末、鱼肉、豆腐、菜泥、水果泥等。
5、鼓励患儿多饮水。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过甜、过咸食物。
3、忌生冷、过硬食物。
4、忌过于油腻食物。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及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做好婴幼儿的口腔清洁工作,特别是喂养后和睡觉前,积极预防龋齿、牙龈发炎等口腔疾病,不要让婴儿含着奶瓶睡觉。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鼓励孩子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甜食。
3、合理安排三浴锻炼,即空气浴、日光浴和水浴,较大的宝宝应积极锻炼身体,有助于增强宝宝体质,预防感染。
4、保持宝宝的面部清洁,避免用手抓破面颈部皮肤。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但不要对孩子包裹太紧。
6、注意居室及宝宝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采光、温湿度适宜。
7、上呼吸感染高发季节应避免带孩子前往公共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