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燥痹疾病英文名称: dryness impediment疾病概述: 燥痹(dryness...
养生
疾病名称: 燥痹
疾病英文名称: dryness impediment
疾病概述:
燥痹(dryness impediment),是指燥邪损伤气血律液,导致孔窍干燥,肢体关节疼痛,甚至损害脏腑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外感燥邪、久病体虚、失治误治等有关。经及时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少数患者留有后遗症或终身疾患,甚至因脏器衰竭而死亡。西医学干燥综合征属于本证范畴。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孔窍干燥、肢体关节疼痛、甚至损害脏腑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外感燥邪、久病体虚、失治误治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CT、唇腺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大便干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坚持长期治疗,并注意情志饮食调摄,避免出现脏器损害。
临床分类:
1、燥伤肺阴证
主要表现为咽痒干咳,胸闷短气,痰少稠黏而不易咳出,或痰中夹血,量少色黯,或声音嘶哑,鼻干少涕,或午后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神疲胁痛,日渐消瘦,皮毛干燥,或局部肌肤麻木不仁,舌红苔少乏津,或舌光剥,脉细数或沉涩。
2、燥伤心阴证
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烦躁不宁,惊惕不安,多梦易醒,胸闷钝痛,或灼热疼痛,或痛引肩背及臂臑内侧,时发时止,口舌干燥,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津,或有瘀斑,无苔或少苔,或舌光剥,脉细数或细涩兼结、代。
3、燥伤胃阴证
主要表现为饥不欲食,或食入不化,胃脘嘈杂,或隐隐作痛,或呃逆干呕,口咽干燥,心烦意乱,或大便燥结,形体消瘦,甚至肌肉萎缩、四肢无力、举步不健,舌质黯红少津,或舌质剥裂,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数或细涩。
4、燥伤肝阴证
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面部烘热,两目干涩,口咽干燥,口唇色红,肢体麻木,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烦躁易怒,两胁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胆怯易惊,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黯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或细涩。
5、燥伤肾阴证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便秘尿赤,形体消瘦,甚或形削骨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脊椎弯曲,关节变形,面色晦滞或黧黑干枯。舌红少津,或舌质黯红或瘀紫,少苔或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或沉涩。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及青中年患病机会较多,女性多于男性。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秋冬季多见。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外感燥邪、久病体虚、失治误治等有关。基本病机为燥邪伤正,导致津液化生,运行敷布失常,五脏六腑及九窍百骸失于滋润濡养。病位在口,眼,鼻、咽等孔窍及肢体、关节,与肾、肺、脾、肝、心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阴津不足,精血耗损,机体失养,发为本病。
2、外感燥邪
由于感受风暑燥火之外邪,致使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诸窍、肢体、筋脉失养,而成本病。
3、久病体虚
久病失养,或年高体虚,天癸将竭,肝肾阴虚,津液耗竭,机体失养,发为本病。
4、失治误治
误用汗、吐、下法,或过服辛温香燥药品等,皆可导致阴津不足,精血耗损,机体失养,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口、眼、鼻咽干燥,肢体关节疼痛,甚至损害脏腑为主要表现。多数呈隐匿起病和缓慢进展,少数呈急性起病和快速进展。
症状-典型症状:
1、有津伤干燥的表现,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大便干等症状。
2、有五脏及其互为表里的六腑津干液燥的各自不同的生理、病理特殊表现。
3、有关节、筋膜、肌肉失于津液濡润的表现。
4、有津亏血燥的表现,如肌肤枯涩、瘙痒、五心烦热、盗汗、肌肉消瘦、麻木不仁等。
5、有津亏血瘀的表现,如有瘀斑、红斑结节、肢端阵发性青紫等。
6、有燥核痹结的表现,如皮下筋膜结节,皮脂腺囊肿、瘿瘤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资料。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大便干等症状。
2、或出现有关节、筋膜、肌肉失于津液濡润的表现。
3、或出现肌肤枯涩、瘙痒、五心烦热、盗汗、肌肉消瘦、麻木不仁等。
以上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风湿免疫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和心电图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以及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大便干等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肌肤枯涩、五心烦热、盗汗、肌肉消瘦等?
3、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4、有没有治疗过,都用了那些药物?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
6、平时都爱吃什么食物?最近饮食情况如何,大便情况怎么样?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大便干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还可根据患者情况后建议做血常规、尿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CT、唇腺组织活检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四肢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局部关节是否肿胀、局部皮肤温度是否升高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伴血液系统损害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低。
2、尿常规
伴肾脏损害者,可出现尿蛋白,肾小管酸中毒时,可出现尿pH>6。
3、血沉
90%以上的患者有血沉增快。
4、免疫学检查
血清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是诊断千燥综合征的主要捕助指标,但与疾病活动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可无平行关系。
5、其他
包括泪腺功能检查、涎腺功能检查等,有助于明确病情。
检查-病理检查:
唇腺组织活检
组织学检查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金标准。组织学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无充分理由怀疑本病,或通过非侵入性实验即可明确诊断本病时,组织学检查意义不大。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伴肺脏损害患者,可见肺间质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口、眼、鼻咽干燥,肢体关节疼痛,甚至损害脏腑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拘挛、痿证等加以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先天不足,或外燥侵袭,或燥烈药物损伤等病史。
2、临床表现
有津伤干燥的表现,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大便干等症状。有五脏六腑津干液燥的不同表现。
3、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CT、唇腺组织活检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拘挛
拘为拘急,挛为屈而不伸。筋脉挛缩而导致四肢拘急,屈伸不利,称之为拘挛或挛证。拘挛所发,为阴血不足而不能濡养筋脉,或阴虚郁热,热邪熏蒸,筋膜受戕所致,以四肢筋脉拘挛为主症。疾病初期阴液未受大害,虽也可见到心烦急躁、口干多梦等症,但病情较轻,若失治误治而延误病机,疾病进一步发展,邪热久而不去,或又感受燥热,使津液大伤,或内热烧伤阴津,灼液成痰,痰阻血瘀,经脉不通,四肢百骸、脏腑、空窍、肌肉、筋脉、皮肤失养,也可发为燥痹。
2、痿证
痿证是四肢筋脉弛缓、软弱无力、运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的疾患。外感温热、湿热、燥毒之邪,或温热火燥之邪内传,或素体阳盛,或湿寒内胜,郁久化热,伤血耗津,致津液匮乏,筋脉失养而发为痿证。由于致病之邪的性质不同,故有热痿、虚痿之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润、通为主要治疗大法,以滋阴生津为基本原则,再根据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采取轻清宣肺、濡养心阴、养脾益胃、柔肝润燥、滋阴补肾、活血通络等方法。
治疗-药物治疗:
1、燥伤肺阴证
(1)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2)常用中药:霜桑叶、生石膏、人参、甘草、火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
2、燥伤心阴证
(1)方药:生脉散合加减一贯煎。
(2)常用中药: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芍药、熟地黄、知母、地骨皮、炙甘草。
3、燥伤胃阴证
(1)方药:养脾润胃汤加减。
(2)常用中药:沙参、麦冬、炒扁豆、生山药、生地黄、杏仁、玫瑰花、火麻仁、白芍、生谷芽、生麦芽、甘草。
4、燥伤肝阴证
(1)方药:滋燥养荣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秦艽、防风、甘草。
5、燥伤肾阴
(1)方药:滋阴补髓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生地黄、龟甲、知母、盐黄柏、白术、猪脊髓、当归、茯苓、枸杞子、续断、狗脊、牛膝。
治疗-相关药品:
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白芍总苷胶囊、生脉饮口服液、云芝菌胶囊、知柏地黄丸、四妙丸、八宝丹胶囊、新癀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活血消炎丸、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痹祺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麝香活血化瘀膏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燥伤脾阴证取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内关,针直插入地部,用补法;燥伤肺气证取尺泽、孔最、内关、三阴交、太溪、肺俞,针直刺入地部,先泻后补;燥伤心脉证取通里、阴郄、神门、后溪、内关、心俞,针直入地部,先泻后补,或提插法,或迎随补泻、呼吸补泻等;燥伤肾阴证取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内关、太溪、行间,先泻后补。
2、西医治疗
分三部分,一是外部湿润替代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口腔、眼睛、鼻腔、皮肤和生殖道;二是促进体内内源性分泌;三是出现内脏损害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合用细胞毒性药物。
治疗-治疗周期:
燥痹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燥痹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与一般阴虚有所不同,津液难以恢复,病程较长。经及时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少数患者留有后遗症或终身疾患,甚至因脏器衰竭而死亡。
预后-危害性:
如果出现严重脏器损害,患者预后较差,影响患者寿命。
预后-治愈性:
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本病预后良好,轻度内脏损伤,经过恰当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但需持续治疗。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燥痹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饮食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充足睡眠、注意情志调摄、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心理负担,保证充足睡眠。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注意效果和不良反应。
2、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时,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血压波动,消化道出血,血糖增高及并发症等。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宜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心肺及肾脏受损者应卧床休息。
3、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搔抓,防止感染,患者衣被要清洁、柔软,宽松。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口、鼻、眼、皮肤的干燥程度,并注意有无腺液的分泌减少。
2、注意观察有无关节疼痛或他脏受累的表现。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检查,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免疫学检查、CT、唇腺组织活检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动物脂肪和甜食,少饮酒,少食辛辣、鱼腥食物。
饮食建议:
1、肺卫津亏证患者饮食可常服冰糖炖梨。
2、口燥而渴的患者可多饮水或清凉饮品,如西瓜汁、梨汁、荸荠汁等。
3、肝肾阴虚证患者可常服枸杞、菊花泡水代茶饮。
4、口腔干燥的患者可多含漱金银花液。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煎炸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3、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外感燥邪、久病体虚、失治误治等有关。因此,避免燥邪侵袭,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保持心情愉快,适当休息,睡眠充足,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疲劳。
2、生活起居有规律,适当进行体力锻炼。
3、注意保护关节,做好关节的保暖工作。
4、注意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避免风寒湿及燥热之邪的侵袭。
5、有肺间质病变者,应注意防止感冒。
6、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