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疾病概述: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指不溶于水而能溶于...
养生
疾病名称: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疾病概述: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指不溶于水而能溶于脂肪及脂类溶剂的维生素A、D、E、K等缺乏,可因脂溶性维生素长期摄入不足、脂类吸收不良、腹泻等引起。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缺乏的维生素种类,比如夜间视物不清、骨骼畸形等。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系统的损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眼科、小儿科、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夜间视物不清、骨骼发育异常、贫血、肌肉无力、出血
主要病因: 因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或长期摄入不足、脂类吸收不良、腹泻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液维生素水平测定、血清视黄醇水平测定、25-羟基维生素D测定、凝血功能测定、X线
重要提醒: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有胃肠功能障碍、长期挑食或偏食、生长发育较快而摄入不足的儿童。
病因-总述: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主要是由于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或长期摄入不足、脂类吸收不良、腹泻等原因而引起的,主要包括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E缺乏以及维生素K缺乏。
症状-总述: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缺乏的维生素种类,包括夜间视物不清、骨骼畸形、肌肉菱缩、出血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维生素A缺乏
夜盲症是维生素A缺乏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夜间视力减退、暗适应能力降低等。患者还可有眼睛干痒、生长发育落后、牙釉质缺损、毛囊角化、皮肤干燥等表现。
2、维生素D缺乏
小儿首先出现易激惹、睡眠不安、 夜惊、多汗、枕秃等症状,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前囟过大或闭合延迟、鸡胸或漏斗胸、“O”形腿或“X”形腿、脊柱后凸或侧弯等。成人则主要表现为骨痛、肌无力、骨质疏松等。严重者可能有语言及动作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等表现。
3、维生素E缺乏
主要表现为贫血、周围水肿、肌肉无力、眼球震颤、皮肤红疹和脱发。成人很少有临床症状,部分可出现反射减弱、共济失调、斜视、视野缩小、向上凝视受限、视网膜色素沉着等。
4、维生素K缺乏
可导致严重出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出血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有皮肤瘀点瘀斑;严重者可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头颅等多部位、多器官出血。
症状-并发症:
患者可能并发干眼病、自发性或多发性骨折、全盲、痴呆、心律不齐、失血性休克等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夜间视物不清。
2、骨骼发育异常。
3、贫血、肌肉无力。
4、皮肤瘀点瘀斑、多器官出血。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夜间视物不清患者可到眼科就诊。
2、骨骼发育异常患者可到骨科就诊。
3、贫血患者可到血液内科就诊。
4、儿童发育异常可到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夜间视物不清、骨骼发育异常、贫血、肌肉无力、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行血常规、血液维生素水平测定、血清视黄醇水平测定、25-羟基维生素D测定、凝血功能测定、X线等检查,进一步了解病变情况,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会通过视、触、叩、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如检查患者的视力、牙齿颜色、皮肤状况以及有无异常出血等。
2、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还需着重检查其生长发育情况,查看是否有生长发育落后的问题。
3、暗适应测定可用于评估早期的维生素A缺乏,需排除其他疾病影响因素,检查时医生会先将患者的眼睛暴露于强光下,然后再使眼睛处于全暗的环境中检测。但此方法不适用于婴幼儿。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
2、血液维生素水平测定
正常人血浆维生素A水平为0.7~1μmol/L,维生素A缺乏患者该值明显低于正常。且血浆维生素E含量<12μmol/L时,具有诊断价值。
3、血清视黄醇水平检测
血清视黄醇水平是评价维生素A营养状况常用指标,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
4、25-羟基维生素D血液测定法
对健康的人而言,25-羟基维生素D的含量为20~50ng/ml是正常的,而低于12ng/ml就表示维生素D缺乏。
5、凝血功能检测
维生素K缺乏患者,凝血酶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FⅦ、FⅨ、FⅩ及凝血酶原测定活性下降。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有无骨骼畸形等改变,并明确病变的范围、程度等情况,从而指导下一步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病史,出现夜间视物不清、骨骼发育异常、贫血、肌肉无力、出血等临床症状,再结合血常规、血液维生素水平测定、血清视黄醇水平测定、25-羟基维生素D测定、凝血功能测定、X线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缺乏维生素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应及时、恰当地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必要时,还可通过矫形术纠正骨骼畸形。
治疗-对症治疗:
1、贫血者,应积极纠正贫血,可给予铁剂治疗。病情较重者,可考虑输血。
2、继发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
3、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暂时禁食,并从胃肠外补充营养。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调整饮食,多摄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维生素D缺乏者,应坚持多晒太阳,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折的发生。
治疗-药物治疗:
1、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A缺乏者可口服维生素A制剂(如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AD滴剂)和注射维生素A等;维生素D缺乏者可口服浓缩的维生素D3制剂,必要时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E缺乏者可口服或肌内注射维生素E,以改善症状;维生素K缺乏者可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2、钙剂
维生素D缺乏者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需补充适量的钙剂,比如葡萄糖酸钙等,以促进骨骼发育。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E、葡萄糖酸钙
治疗-手术治疗:
若合并严重骨骼畸形,患者也可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矫正畸形。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的预后与病变程度、治疗是否恰当及时、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大多患者经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少数病情危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预后相对较差。
预后-危害性:
1、维生素缺乏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患儿生长发育落后。
2、部分患者还可能遗留骨骼畸形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大多患者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复发。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患者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注意卫生,勤洗手,特别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漱口,应在晨起睡前及饭后均刷牙漱口;勤洗澡,并换洗衣物。
4、维生素D缺乏患者应注意自身保护,避免外伤出血、意外骨折。
5、对于出现夜间视力减退、暗适应能力降低的患者,应避免其夜间自行外出,家属可陪同出行,并在家中装小夜灯,方便患者的行动。
6、对于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家长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帮助其进行功能训练。
7、患者可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坚持锻炼。
8、维生素D缺乏患者应多晒太阳,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家属应为患者准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注意营养均衡,食物种类多样化。
2、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3、对于婴幼儿患者应进行母乳喂养,并遵医嘱添加维生素和钙剂。
4、对于生长发育期的患儿或者妊娠期女性等特殊群体,家属应保证营养支持,可每日加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偏食、挑食。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消化道原发病。
2、养成良好的习惯,均衡饮食,避免挑食、偏食。
3、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儿或者妊娠期女性等特殊群体,应保证营养支持,可适当加餐。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