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肢痿疾病别名: 痿痹疾病概述: 肢痿,是指以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与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皮肤...
养生
疾病名称: 肢痿
疾病别名: 痿痹
疾病概述:
肢痿,是指以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与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出汗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发生与感染热毒、接触毒物、饮食失节等有关。预后一般较好,但少数病变可导致肺衰、心衰。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与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皮肤薄嫩而干燥,出汗异常
主要病因: 感染热毒、接触毒物、饮食失节
检查项目: 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CT、磁共振检查、肌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四肢末端出现对称性感觉与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出汗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早期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导致肺衰、心衰等。
临床分类:
1、肺燥津亏证
主要表现为病起发热,或高热后突然出现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和活动障碍,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呛咳少痰,咽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2、湿热阻络证
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和运动障碍,身体困重,发热,胸部胃脘痞闷,小便涩痛而短,舌苔黄腻,脉细数。
3、瘀血阻络证
主要表现为四肢感觉运动异常,刺痛固定、拒按,皮肤干燥,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涩。
4、肝肾亏虚证
主要表现为四肢痿软,肌肉萎缩,感觉、运动异常,腰背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或遗尿,妇女月经不调,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感染热毒、接触毒物、饮食失节等有关。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基本病机为筋脉肌肤失于濡养,萎弱弛缓不用。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热毒
温热毒邪內侵,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或温病高热持续不退,导致内热炽盛,耗伤气阴,筋脉肌肤失于濡养,发为本病。
2、接触毒物
服用或接触毒性药物,内犯脏腑,阻痹经脉,壅遏气血,耗伤气阴,筋脉肌肤失于濡养,发为本病。
3、饮食失节
饮食不加节制,长期偏食,气血生化不足,无以濡养五脏,以致肢体筋骨肌肉失常。如果偏嗜肥腻、辛辣刺激食物,或者长期大量饮酒,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热内生,损伤筋骨肌肉,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与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出汗异常为主要表现。少数病变可导致肺衰、心衰。
症状-典型症状:
1、感觉障碍
初起时常有烧灼感、四肢麻木、蚁行感等感觉异常,或触痛及肌肉压痛等感觉过敏,进而有痛觉触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呈手套袜状分布。
2、运动障碍
表现为肌肉松弛软弱、萎弱无力,不同程度的瘫痪,远端重于近端,可出现手足下垂,拖拉步态。
3、其他症状
皮肤发冷、光滑、变嫩或干燥起裂,指趾甲松脆,出汗过多或无汗。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高热后突然出现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和活动障碍,皮肤干燥,心烦口渴等症状。
2、或者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和运动障碍,身体困重。
3、或者四肢痿软,肌肉萎缩,感觉、运动异常。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需到神经内科或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穿较宽松的衣物,避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如果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四肢末端感觉与运动障碍,肌肉萎缩、汗出异常等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皮肤干燥、发热、口渴等症状?
3、之前有没有其他疾病?是怎么治疗的?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家族中有没有其他人有类似的症状?
6、最近睡眠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熬夜?
7、最近饮食情况如何,大便情况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CT、磁共振检查、肌电图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肢体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四肢、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肢体了解发病部位、皮肤温度、是否肿胀等,还会进行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炎症、损伤、出血等,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脊液性状、成分发生改变。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指导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血清抗体检查
主要用于明确病因。大多数患者能查出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水平异常升高。另有部分患者没有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而是检出抗MuSK抗体或抗LRP4抗体。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
可测量肌肉在放松和收紧时的电活动,以了解肌肉及其周围神经是否存在问题。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磁共振检查
为了解患者神经及周围的改变情况,建议做磁共振神经成像。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与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出汗异常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西医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一般需要与同样肢体感觉与活动障碍,肌肉萎缩为主症的痿蹙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感染温毒、食吸毒物或接触毒物、饮食失调、营养缺乏病史。
2、临床表现
起病和病程有急性、慢性、复发性区别。病变由远端开始向近端扩展,缓解时自近端向远端好转。
诊断-鉴别诊断:
痿蹙
可见四肢感觉与活动障碍,肌肉萎缩,但常以下肢为主,并无皮肤嫩燥、汗出异常等表现。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证,宜滋养肝肾。实证宜祛邪和络为主,肺热伤津证,宜清热润燥,湿热阻络证,宜清热利湿通络,瘀血阻络证,宜活血化瘀。
治疗-药物治疗:
1、肺燥津亏证
(1)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味。
(2)常用中药: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桑叶、扁豆、甘草、银花、芦根。
2、湿热阻络证
(1)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味。
(2)常用中药:黄柏、苍术、牛膝、防己、萆薢、当归、龟板、苡仁、威灵仙、桑枝、蚕砂、桑枝。
3、瘀血阻络证
(1)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
(2)常用中药: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牛膝、鸡血藤、木瓜。
4、肝肾亏虚证
(1)方药:虎潜丸加味。
(2)常用中药:狗骨、干姜、陈皮、白芍、锁阳、熟地、龟板、知母、黄柏、淮牛膝、黄芪、杜仲、续断。
治疗-相关药品:
健步虎潜丸、截瘫丸、河车大造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西医治疗
急性期防止心衰、肺衰的发生。恢复期加强营养,同时加强功能锻炼。西药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亦可选用维生素等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C、B1、B2、ATP等。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针灸治疗
选用夹脊穴及环跳、承扶、昆仑透太溪、阳池等穴。耳针可选肝、脾、肾、肺、内分泌等穴位。
3、物理治疗
对四肢进行温热疗法,可采用超短波脉冲电刺激等。
治疗-治疗周期:
肢痿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肢痿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有密切关系。多数患者经过早期积极治疗,可逐渐缓解。如果失治或误治,少数病变可导致肺衰、心衰。
预后-危害性:
如果失治误治,或者病情迁延,感邪较重,少数病变可导致肺衰、心衰。
预后-治愈性:
多数早期病变,病情较清浅,及时正确辨证用药,肢体功能较易恢复。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肢痿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饮食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进行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适当了解疾病病因及治疗过程,消除紧张、恐惧、焦虑心理,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服药后注意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以饭前或空腹温服为佳。
3、服用通腑泄热中药汤剂后注意观察大便排泄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整洁、安静,室内应有防护设施,以利患者活动和防止跌倒。
2、下肢腰背痿软患者,要注意皮肤干燥,定时翻身,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垂足。
3、恢复期,应做被动肢体活动和肢体按摩,鼓励做主动运动,逐步增加运动量。
4、对于感觉迟钝或失去知觉的肢体不宜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5、长期卧床患者要防止压疮发生。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及病情的进展情况。
2、注意观察肢体自主运动能力是否减退,肢体活动度和肌张力有无减退,肌肉是否出现萎缩。
3、如果出现小便色黄,大便干结、咽干、耳鸣、遗精、遗尿等伴随症状。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CT、磁共振检查、肌电图检查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急性期或发热患者给流质或半流质,热退后改为软食,慢性期应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可给予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并多给新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肥腻、煎炸食物。
饮食建议:
1、肝肾阴虚患者饮食以补益为主,多食猪牛羊脊髓、芝麻、银耳、甲鱼等。
2、湿热阻络患者可选用赤豆、冬瓜、鲤鱼,食疗可选薏苡仁粥。
3、瘀阻脉络患者可选用红枣赤豆汤、红花汤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煎炸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感染热毒、接触毒物、饮食失节等有关。预防应注意饮食有节,避免接触毒物,注意日常生活调摄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生活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饮食宜规律,营养均衡,平时少食辛辣、肥腻食品。
4、尽量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果需要服用损伤肝肾功能的药物,应及时检查肝肾功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