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蜘蛛疮疾病别名: 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蛇串疮疾病概述: 蜘蛛疮,又称缠腰火丹、火带疮...
养生
疾病名称: 蜘蛛疮
疾病别名: 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蛇串疮
疾病概述:
蜘蛛疮,又称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本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曰:"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簇集性水疱、神经痛、局部淋巴结肿大
主要病因: 情志内伤、年老体虚
检查项目: 血清学检查、病毒学检查、疱疹刮取物涂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应避免挠抓,穿着宽松的衣物,以防皮损破溃。
临床分类:
1、肝经郁热证
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
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
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黯,苔白、脉弦细。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但一般认为本病主要不是通过外源性感染,而是体内潜伏的病毒被再激活所致。出现水疱之前,往往没有传染性;水疱结痂之后,也不再有传染性,一旦破溃,水疱中的液体传染性较高。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接触水疱、和患者共用毛巾等贴身物品、与患者一起游泳都有可能传染,极少通过呼吸道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以成年患者居多。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
病因-总述:
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是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而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
病因-基本病因:
1、中医病因
(1)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使得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
(2)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2、西医病因
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症状-总述:
本病多发于胸胁部,患者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老年人多为3~4周。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病初期,其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水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臖核肿痛,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
2、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皮肤刺痛轻重不等,儿童疼痛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
症状-并发症:
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就医-门诊指征:
1、身体一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
2、伴明显疼痛,皮肤持续自觉灼热或灼痛;
3、伴疲乏无力、发热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会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3、可以将湿冷的敷料覆盖在患处,以缓解红肿症状。
4、就诊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疱疹多久了?出现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2、从出现疱疹以来,其是否增大,形态是否有所改变?
3、您是否伴有发烧、疼痛等不适?还有其它症状吗?
4、您是否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5、以前有无相关患病史?
6、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疱疹?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疱疹会传染给别人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医保报销吗?
4、我应该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抹什么药?有副作用吗?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接受治疗后多久会好?会遗留色素沉着吗?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方式?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若患者身体一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等,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西医的血清学检查、病毒学检查、疱疹刮取物涂片、病理学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皮损的部位、形状、颜色、分布,以及患者的神态、面色、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寒热、问四肢、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皮损的硬度、深浅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触痛,皮肤温度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疱疹刮取物涂片
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组织。进行涂片,显微镜观察,可查见细胞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有助于诊断。
2、血清学检查
检查前向医生说明近期服用的药物,保持空腹。结果示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助于诊断。
3、病毒学检查
对于症状不典型病例,疱疹液接种人胚纤维母细胞,可分离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予以确诊。PCR法可快速检测VZV或HSV DNA,特异性强。
检查-病理检查:
活检组织标本固定后染色镜检等有助于诊断,染色镜检见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身体一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疼痛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辅助相应的现代医学检查,则可诊断。医生在诊断时多需与热疮、漆疮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热疮(单纯疱疹)
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1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
2、漆疮
发病前有明确的漆树、漆液等接触史,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与神经分布无关,皮损潮红、肿胀,有水疱,边界清楚,自觉灼热、瘙痒。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主要治法。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治疗-一般治疗:
1、外治法
(1)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露膏;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每天3次;或鲜马齿苋、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
(2)水疱破后用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或海浮散换药。
(3)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空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2、西医治疗
(1)抗病毒药物:应及早应用,可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口服;皮疹广泛严重者可静脉滴注阿昔洛韦。
(2)止痛药物:可选索米痛片、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戴芬等,也可选择阿司匹林。
(3)糖皮质激素:尚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早期使用可减轻疼痛。
治疗-药物治疗:
1、肝经郁热证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泽泻、当归、车前子、木通、甘草等。
(3)中成药:常用四妙丸等。适用于发于下肢、阴囊或臀部者。
2、脾虚湿蕴证
(1)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2)常用中药: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木通等。
3、气滞血瘀证
(1)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红花、制香附、玄胡索、莪术、珍珠母、生牡蛎、磁石等。
(3)中成药:常用血府逐瘀胶囊等。适用于皮损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黯或有瘀斑,脉弦细。
治疗-相关药品:
1、中药:四妙丸、血府逐瘀胶囊等。
2、西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索米痛片、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戴芬、阿司匹林等。
具体应遵医嘱。
治疗-手术治疗:
暂无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围针
沿疱疹或疼痛分布带边缘每隔3cm取一针刺点,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取针,每日1次,连刺7天。
2、体针
取内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支沟、阿是穴、夹脊穴等。
3、火针
以毫针针尖经酒精灯火焰烧白后,迅速对疱疹进行快速点刺,再用棉签清理疱液,针刺不宜过深,过皮即起,5~7日1次。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一般>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呈自限性,预后一般良好。愈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仅偶有复发。部分可能遗留长久的神经痛。
预后-危害性:
可产生明显疼痛,影响正常生活。皮损恢复后,还可能遗留长久的神经痛。
预后-自愈性:
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数情况下会在2~4周内好转。
预后-治愈性:
可治愈,主要是通过治疗干预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防止皮损扩散,预防严重并发症。
预后-复发性:
皮损恢复后,人可以获得比较持久的免疫,大部分人不会复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复发。
日常-总述:
本病患者应保护皮肤,避免皮损破溃,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日常-心理护理:
发病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化火而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禁止搔抓和触摸疱疹,不能挑破水疱,不能手撕结痂,预防手接触传播病毒,预防发生感染和遗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2、忌用热水烫洗患处,内衣宜柔软宽松,以减少摩擦。
3、睡觉时采用合理体位,避免压破摩擦疱疹。
4、皮损局部保持干燥、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软膏涂敷,以防皮损范围扩大或加重病情。
5、水疱若已经发生破溃,应注意自我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具体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饮食建议:
1、若患者的水疱比较多,则可以吃一些利湿的东西,如冬瓜皮、冬瓜等。可将冬瓜连皮一块煮汤喝。
2、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如将绿豆、赤小豆、薏米等煮粥喝,可有一定的疗效。
饮食禁忌:
生病期间忌食肥甘厚味和鱼腥海味之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减少本病的发生几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