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肘部骨折疾病概述: 肘部骨折,是指手肘部位由于受到外伤或病理因素影响,造成肘部骨质部分发...
养生
疾病名称: 肘部骨折
疾病概述:
肘部骨折,是指手肘部位由于受到外伤或病理因素影响,造成肘部骨质部分发生断裂的现象。肘关节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和尺骨近端组成,肘部骨折通常指的是这些骨性结构一个或多个的骨折。肘部骨折主要表现为肘部局限性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等。经过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肘部
常见症状: 肢体疼痛,肘关节处肿胀、活动受限
主要病因: 创伤,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检查项目: X线、CT、MRI
重要提醒: 若存在外伤后的手肘疼痛,肿胀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病情加重,引起长期的疼痛、关节僵硬,甚至造成永久的关节活动障碍。
临床分类:
根据骨折的具体部位,可分为肱骨端损伤和尺桡端损伤,肱骨端损伤包括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内髁骨折、肱骨髁间骨折等,尺桡端损伤包括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各类人群均可发生肘部骨折,其中肱骨端骨折更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而尺桡端骨折更常见于成人,这与骨骼的发育及人群的活动类型有关。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肱骨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端为软骨组织形成的生长板,相对薄弱,所以更易发生骨折。而成年人的长骨骨端完全硬化,所以在相同的情况下,可能更易发生尺桡端骨折。
另外,不同年龄人群存在不同的活动偏好,比如儿童可能更倾向于从高处跌落或在玩耍中受伤,而成人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小的滑倒或摔倒事件。不过,近年来由于高能暴力的增加,成年人肱骨骨折的病例也越来越多。
病因-总述:
造成肘部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创伤,可分为间接暴力、直接暴力以及疲劳性劳损。
1、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指的是力量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端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发生骨折,是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原因。当人在摔倒、从高处坠落等情况下,可能会试图用手支撑住自己,冲击力通过手臂传递到肘部,使肘部骨性结构承受大量压力,发生骨折。
2、直接暴力
直接暴力指的是暴力直接作用于手肘部位造成骨折,是另一种相对常见的肘部骨折原因。例如运动中发生的碰撞、交通事故中手肘直接受到撞击等。
3、疲劳性劳损
指的是长期、反复、轻微的损伤积累引起的骨折,是较为罕见的原因,但在某些特定群体中比较常见。比如网球运动员,会因长期的运动训练而导致手肘部位的微小损伤逐渐累积,最终可能导致骨折。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关节周边的炎症和肌肉损伤更为常见,骨折很少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1、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且反应迟缓,协调能力差,更容易发生骨折。
2、儿童骨骼发育尚不成熟,长骨骨端为软骨,组织较薄弱,且儿童安全意识差,容易发生骨折。
3、患有骨质疏松、骨肿瘤等疾病的人群,骨质容易受到破坏,轻微的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症状-总述:
患者的手肘骨折处出现局限性的疼痛和压痛,骨折部位有肿胀、瘀斑,手肘可呈不自然的后屈状态,活动受限。病情较严重者患侧手臂可完全丧失活动功能。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
骨折局部会出现明显疼痛,试图活动肘关节,移动手臂时疼痛加剧,伴明显压痛。
2、肿胀
患者肘部发生骨折时,骨髓、骨膜以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周围软组织损伤也会形成水肿,导致手肘处明显的肿胀。因血红蛋白分解,皮下可见青色或紫色的瘀斑。
3、功能障碍
局部肿胀或疼痛使患侧肘关节的伸屈和旋转功能受限,严重者肘关节僵硬,完全无法活动,手臂可呈不自然的半屈状,有时可触及骨摩擦感。
症状-并发症:
1、肘关节脱位
肘部骨折常伴随肘关节脱位发生。当肘关节位于半伸直位,比如跌倒时手掌撑地,易导致关节囊撕裂,发生肘关节后脱位,当肘关节位于屈曲位,肘后方遭受暴力,可发生肘关节前脱位。需要及时手法复位或手术重建韧带。
2、周围神经损伤
肘部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走行,包括尺神经、桡神经和肱神经,骨折的同时,这些神经也可能受到损伤,引起肘部及前臂、手部的疼痛、麻木、运动障碍。
3、关节僵硬
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同时关节囊和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4、肘内翻
若肘部骨折后整复不良,骨折的畸形愈合可导致发生肘内翻,好发于儿童患者,通常可在拆除石膏后1~3月,随儿童生长发育逐渐显现出来[1]。
症状-伴随症状:
如果骨折同时伴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可出现手臂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局部出血引起的吸收热还可导致患者体温轻微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度。
就医-急诊指征:
1、手肘处出现开放性骨折;
2、外伤后肘部畸形、剧烈疼痛;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手肘受到外力后持续疼痛、肿胀;
2、手臂无法正常活动,尤其是前臂无法正常屈伸、旋转;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骨科的诊疗范围,可到骨科就诊。若全身有多处外伤,病情危重,应由急诊科进行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对患肢的制动,不要随意活动肢体,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之前有没有摔倒受伤?摔到哪里了?有多久了?
2、哪里疼?除了疼痛以外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吗?
3、胳膊还可以活动吗?
4、之前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如何?
5、有没有治疗过?如果治疗的?
6、以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之前采取了什么治疗处理?
7、有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多久能够恢复正常?
6、会有后遗症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的手臂受到外伤后,手肘处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诊治。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大致明确是否发生了骨折,然后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视、触、动、量。
1、视
医生会观察关节处是否存在皮肤破损、出血、瘀斑、肿胀及明显的关节畸形。
2、触
医生会用手进行触诊,感受关节处皮肤温度,是否存在骨擦感,是否存在压痛,有时还可触到骨折端。还需要注意前臂和手的感觉功能,腕部有无桡动脉搏动,以判断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3、动
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患侧手臂活动,若肢体无法自主活动,医生可行被动检查,观察患者肢体是否存在反常活动及活动障碍。通过肢体运动功能的检查,也可以判定有无神经受损。
4、量
医生会测量受伤部位的长度、周径、肌力及感觉异常的范围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可进行血常规检查,若骨折导致失血较多,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24小时后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或略有增加,若白细胞明显升高,可能出现继发感染。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是肘部骨折首选且常规进行的检查。需拍摄肘部正、侧位X线平片,不仅能确定骨折存在,更主要的是准确判断骨折移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患者由于肘部骨化中心出现和闭合时间相差较大,X线可能无法观察到明显的骨折线,仅可发现骨端的骨化中心移位。
2、CT
CT检查对于关节内骨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CT或CT重建能够准确判断骨折块的大小、数量,关节面的损伤等,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早期、不典型及X线无法确定的病例应进行CT检查。
3、MRI
MR检查可判断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关节囊的状态等,还可发现X线和CT未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明确的外伤史,疼痛、压痛、肿胀、肘关节活动受限等典型症状,以及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通常并不困难。儿童患者很难描述具体的外伤史和疼痛部位,所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尤为重要。
治疗-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方法也不同,无骨折移位者可保守治疗,有移位者则先尝试手法复位,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另外,还可应用相应药物以缓解疼痛、预防感染。
治疗-对症治疗:
1、对于开放性伤口应予以清创,将污染的创口仔细清洗、消毒,然后切除创缘、清除异物,切除坏死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使之变成清洁的创口。
2、对于可能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需尽快进行手术探查,详见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对于骨折处无移位的患者,可用夹板、石膏或骨科固定支具采取功能位固定3~4周。
2、对于骨折处发生移位的患者,可先尝试手法复位,复位后可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治疗-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镇痛药物和抗生素。
1、镇痛药物
疼痛较轻的患者,可应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疼痛症状严重的患者,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量加用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常用药物有曲马多、布桂嗪等。
2、抗生素
对于存在开放伤口,或采取了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通常建议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曲马多、布桂嗪、头孢曲松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血管损伤探查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
1、血管损伤探查术
适用于出现肢体远端剧痛、皮肤苍白、麻痹、无脉、感觉异常等早期缺血性挛缩表现的患者,在麻醉下做肘部切口,暴露正中神经、肱动脉等组织,清除肘部血肿,找到影响血管神经的因素。若发现血管破裂,及时行修补术,若发现血管痉挛变细,可用普鲁卡因沿血管外膜封闭,用热生理盐水热敷[1]。骨折移位者可在术中同时给予复位及内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经保守治疗复位失败者,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在麻醉下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然后进行复位,再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钉等,将已复位的骨折予以固定。
治疗-其他治疗:
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患者应尽快恢复患肢的正常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并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是恢复肘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
1、骨折后1~2周,主要是保持关节的柔韧性,避免关节僵硬,患者可在理疗师帮助下进行一些被动的关节活动练习,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或承重.
2、骨折2周后, 此时骨折已逐渐开始愈合,患者可开始进行一些主动的关节活动练习,以及一些手部和手指的屈伸活动练习,以保持其功能并防止僵硬。
3、达到临床愈合,拆除石膏、夹板等外固定组织后,可以进行复杂的康复训练,如抓握、提重、推拉等,以尽快恢复肘部的正常功能。还需进行一些肢体的平衡和协调训练,以增强肘部的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肘部骨折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导致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处长期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肘关节会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危害性:
肘部骨折的危害性主要包括肘关节脱位、神经损伤、关节僵硬等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治疗不及时产生的后果。
1、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可能会导致手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书写等。同时,长期活动受限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例如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
2、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手部麻木、无力甚至瘫痪,也可产生持续的神经疼痛,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
3、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会让患者的患侧手臂丧失大部分运动能力,继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治疗不及时
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产生慢性疼痛和关节炎,还可能导致肘关节永久性的功能丧失。另外,如果骨折发生愈合不良,可能引起肘外翻等明显畸形,同样会影响患者外观和手臂功能。
预后-治愈率:
肘部骨折可通过积极的复位、固定及康复训练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注意保持肩部制动,可进行散步等。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进行擦浴。
5、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6、家属日常帮助患者穿衣。
7、患者日常可以适当补钙,多晒太阳。
饮食调理:
骨折患者没有特殊的饮食要求,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虾皮、豆制品、动物骨头等,钙是骨的主要成分,有助于促进骨折恢复。
3、多进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粗粮、薯类、豆类、柑橘类水果。因为骨折患者需要休息,活动减少,可进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促进肠胃蠕动,避免发生便秘。
饮食禁忌:
1、患者应戒烟戒酒,因为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和酒精都会加速骨密度流失,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预防措施:
1、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过早的发生。
2、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外伤,尤其在进行接触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等)时,注意穿戴防具。
3、家长应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其在玩闹活动中发生意外。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