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紫癜性肾炎疾病英文名称: Henoch-Schonlen purpura nephrit...
养生
疾病名称: 紫癜性肾炎
疾病英文名称: Henoch-Schonlen purpura nephritis,HSPN
疾病别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疾病概述:
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又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伤,可为感染、过敏、寒冷刺激等所致。HSPN好发于儿童,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肾内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蛋白尿
主要病因: 感染、过敏、寒冷刺激、遗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便常规、免疫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重要提醒: 紫癜性肾炎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一切可疑的过敏物质,防止病情加重。
临床分类:
1、根据临床特点不同,HSPN可分为孤立性血尿型、孤立性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急进性肾炎型以及慢性肾炎型。
2、根据病理特点不同,HSPN可分为6级。
(1)Ⅰ级:肾小球轻微异常。
(2)Ⅱ级:单纯系膜增生。
(3)Ⅲ级:系膜增生,伴有50%以下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和(或)节段性病变(比如硬化、粘连、血栓、坏死)。
(4)Ⅳ级:系膜增生,伴有50%~75%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和(或)节段性病变。
(5)Ⅴ级:系膜增生,伴有75%以上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和(或)节段性病变。
(6)Ⅵ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紫癜性肾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紫癜性肾炎多发生于儿童。
病因-总述:
紫癜性肾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感染因素、药物因素、食物因素、遗传因素等。此外,冷刺激、植物花粉、虫卵、蚊虫等,也可引起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因素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EB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风疹病毒、乙肝病毒、沙门氏菌、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支原体、阿米巴原虫、蛔虫等。
2、药物因素
某些抗生素、异烟肼、卡托普利等。
3、食物因素
比如鱼、虾、蟹等。
4、遗传因素
HSPN虽然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存在遗传好发倾向。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Ⅲ区基因研究发现,HSPN患者C4基因缺失频率增高,C4基因缺陷可导致血清C4浓度显著下降,使免疫复合物不能得到清除,在肾脏部位沉积而发病。
5、其他
冷刺激、植物花粉、虫卵、蚊虫、动物羽毛、油漆以及疫苗接种等。
症状-总述:
紫癜性肾炎患者除了皮疹以及肾脏表现外,还可伴有胃肠道、关节受累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和蛋白尿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皮疹
是本病首发和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发生在四肢远端、臀部及下腹部的稍高于皮肤表面的出血性斑点,多对称性分布,可有痒感,1~2周后逐渐消退。
2、肾脏表现
主要表现蛋白尿、血尿,部分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
症状-并发症:
随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肾病综合征、高血压、急慢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1、关节症状
是本病的常见症状,特点为多发性、非游走性的关节痛,多发于踝关节。
2、胃肠道症状
常可见到,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以及腹泻,多发生于脐和下腹部,有时还可表现为阵发性肠绞痛。
3、其他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头痛、抽搐和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血尿、蛋白尿。
2、伴皮肤紫癜。
3、伴关节肿痛。
4、伴腹痛。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肾内科诊治范畴,患者可去肾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5、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都是什么?
6、您对什么过敏吗?
7、您之前诊断过过敏性紫癜吗?
8、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9、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便常规、免疫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皮疹进行观察,还通过视触叩听等方式对腹部、关节等部位进行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会通过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数目变化,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可能看到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中性或嗜酸性细胞比例增多。
2、血生化
医生会通过该检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可能发现血尿素氮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等改变。
3、尿常规
尿常规结果取决于肾脏受累程度,常见血尿和蛋白尿,偶尔可见管型尿。
4、免疫学检查
医生可通过观察IgA、C3等水平变化,排除其他疾病。
5、便常规
胃肠受累时大便隐血阳性。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可取皮疹部和病变肾脏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病变的特点,从而明确诊断,并确定肾脏病理类型和损伤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在过敏性紫癜病程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紫癜性肾炎。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原发性IgA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紫癜性肾炎血尿和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血尿
肉眼血尿或1周内3次镜下血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HP)。
2、蛋白尿
满足以下任一项者:
(1)1周内3次尿常规定显示尿蛋白阳性;
(2)24 h尿蛋白定量>150mg或尿蛋白/肌酐(mg/mg)>0.2;
(3)周内3次尿微量白蛋白高于正常值。
诊断-鉴别诊断:
1、原发性IgA肾病
少数HSPN患者早期仅有肾脏损害而无皮疹及肾外器官受累,类似原发性IgA肾病,但HSPN肾小球毛细血管节段祥坏死、新月体形成等血管炎表现更为突出。
2、系统性红斑狼疮
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常可累及肾脏,以非侵蚀性关节炎、肾小球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血清ANA、抗dsDNA、抗Sm抗体阳性为特征,可与HSPN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紫癜性肾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肾脏病理分级、临床表现等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积极控制免疫性炎症反应、预防和延缓肾脏损伤。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避免烦劳过度。
2、饮食清淡,避免摄入海鲜等异种蛋白,防止再次过敏,加重病情。
3、适当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治疗-药物治疗:
1、激素
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HSPN的一线基础用药。对于病理分级Ⅱb、Ⅲa级或非肾病水平蛋白尿且治疗效果差、持续存在蛋白尿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半年。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较单纯使用激素对HSPN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更具优势,可显著减少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且使用相对小剂量的、针对不同免疫靶点的多种药物较单一用药更有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A、硫唑嘌呤、咪唑立宾等。
3、其他
双嘧达莫和低分子肝素可减轻患者的高黏滞血症、高凝状态,早期应用可预防肾脏损害、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并预防复发,同时还可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预后。
治疗-相关药品:
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A、硫唑嘌呤、咪唑立宾、双嘧达莫、低分子肝素
治疗-手术治疗:
扁桃体作为淋巴器官会产生异常免疫复合物,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可加速免疫球蛋白A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从而诱发HSPN。因此,切除扁桃体可减轻蛋白尿、血尿,维持肾功能的稳定,有益于肾脏的长期存活,必要时患者可考虑进行该项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重症HSPN患者,若有条件,则可通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等血液净化技术改善病情,其发挥作用的速度较药物治疗更快,可早期迅速缓解症状;对于病情反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HSPN患者,血液净化技术可作为补充选择。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紫癜性肾炎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肾脏病理分级、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有关,一般儿童各年龄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型,病理以Ⅱ、Ⅲ级为主,病理Ⅱ级所占比例更高,且不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较好;而成人HSPN患者尿蛋白出现的几率相对更高,尿蛋白程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患者可出现关节肿痛、腹痛、血尿、蛋白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随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可威胁生命安全。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能治愈。
日常-总述:
紫癜性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医嘱用药以及调整生活方式,以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由于出现血尿、蛋白尿,而感到恐惧;也可能因为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而感到焦虑、烦躁。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减轻恐惧、不安等心理压力。
(2)患者应保持平和心态,与医生交流了解疾病,树立治疗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若服用激素后出现口腔黏膜或胃肠道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护理或使用胃黏膜保护药物;服用免疫抑制剂者,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关注有无脱发、出血、膀胱炎等并发症。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每天进行清洁,经常开窗通风。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
3、选用棉质内衣,不可用肥皂等刺激性洗剂擦洗皮肤。
4、注意休息,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关节肿痛。
5、适当活动,以增加免疫力。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需注意记录尿液的颜色、浑浊状况、血尿、尿量等,如果突然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头痛、惊厥等危重状态,应及时前往医院采取合适的措施。
饮食调理:
紫癜性肾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实际病变情况制定饮食方案,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为宜,避免食用海鲜等异种蛋白。
饮食建议:
1、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绿叶蔬菜、青椒、柑橘、鲜枣等。
2、多食用粗粮及粗纤维的食物,以保证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3、少食多餐,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饮食禁忌:
1、禁止食用腌制类食品、辛辣生冷刺激食品、烧烤类食品、变质类食品,以免加重病情,不利于恢复。
2、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豆类食品。
3、避免食用太过油腻的食品,注意控制动物蛋白的摄入。
4、限盐限水。
预防措施:
紫癜性肾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以下几种措施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过敏性紫癜。
2、注意出皮疹前是否有可疑食物、异物接触导致过敏,避免再次接触。
3、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