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疾病英文名称: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养生
疾病名称: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
疾病英文名称: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ASMR
疾病别名: 耳音、颅内高潮
疾病概述: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ASMR),又称为耳音、颅内高潮,是一种由视觉和听觉刺激在敏感个体中所引起的独特情绪生理反应。ASMR这一现象最早是于2007年从网络上提出,起初仅作为网络用语,并非临床词汇。随着生理学、神经科学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和认识,目前已证实ASMR是一种真实、可靠的生理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于正常人群中。由于ASMR具有助眠、安定、调节情绪、缓解疼痛等作用,因此已用于失眠、焦虑、抑郁、压力、慢性疼痛等临床治疗之中。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常见症状: 不同程度的刺麻感、积极情绪改变、战栗
主要病因: 产生的原因和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敏感个体在特定触发因素下,经过一系列神经电生理机制所引发
检查项目: 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问卷调查、皮肤电导水平测量、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测量等试验性检查
重要提醒: ASMR为近年来新提出的医学概念,属于正常生理反应,目前对于其产生原因及发生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ASMR人群应注意了解最新动态和进展,以实现趋利避害的目的,有益于身心健康。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ASMR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于正常人群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敏感个体。
病因-总述: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产生的原因和生理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这一生理现象具有一定个体差异性,敏感个体可能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通过触发共感觉、恐音症触发器、应激等生理机制,从而促发ASMR现象。
病因-基本病因:
1、个体差异性
不同个体之间的触发因素和触发后的感受存在较大差异,例如,部分人群对于听觉刺激敏感,另一部分人群可能需要视觉或触觉刺激才能激发ASMR。此外,不同个体触发后的感觉体验、程度均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人的ASMR都是独一无二的。
2、触发因素
ASMR可能存在多种触发因素,包括人际触发因素和非人际触发因素两方面,常见的有耳语、密切的个人关注、清脆的声音和缓慢的动作等。
3、生理机制
目前关于ASMR的生理机制众说纷纭,包括触发共感觉、恐音症触发器、应激等,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症状-总述:
在特定的视听觉刺激下,ASMR促发后,会使人产生一种电流刺激般的酥麻感,通常于头皮后部或颈部开始,之后这种独特感觉会沿着脊柱向背部及四肢传导,不同个体的感觉程度有所不同。情绪方面,有的人会体验到放松和愉悦,有的人则会体验到惊险和刺激。另外,部分人群可出现毛发耸立、起鸡皮疙瘩、骨骼肌有节奏的非自主收缩等战栗表现。
症状-并发症:
ASMR为正常生理现象,正确的应用一般无明显并发症。但是,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心理依赖和成瘾,并使ASMR的触发阈值提高。此外,部分人群由于不正确的应用,比如长期佩戴耳机、耳机声音过大等,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等并发症。
就医-就诊科室:
参与临床研究的受试者,可根据情况前往心理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协助医生完成相关研究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ASMR为正常的生理现象,ASMR人群通常无需进行特定的医学检查。但是,ASMR作为近来年受到临床关注的生理现象,小部分人群可能会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问卷调查、皮肤电导水平测量、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测量等试验性检查,来探究ASMR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检查-其他检查:
1、问卷调查
包括恐音症问卷、ASMR体验调查问卷(AEQ)、艾森克人格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等,可用于ASMR现象及发生机制的认识与研究。
2、皮肤电导水平测量
通过测量皮肤电阻的瞬时变化,从而测量汗腺功能,其能够反映受试个体的自主神经活动和情绪反应,为研究情绪反应的经典生理技术。
3、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测量
为测量情绪变化的常用指标。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心率变异性是指每相邻的两次心跳R-R间期的时间长短变化。例如,个体生理唤醒度增高时,可出现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性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功能磁共振成像
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血流中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的变化,从而测量神经元活动,可用于了解ASMR的神经机制。例如,近期研究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ASMR人群在观看ASMR视频时,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DMN)与其他人相比表现出了不同的连接模式。而DMN通常在人们放松、回忆或内省时被激活,这可能与ASMR的放松效果有关。
2、脑电图
通过脑电仪器采集神经元电信号测量神经元活动,可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结合,从不同角度探索ASMR的神经机制。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在特定的视听觉刺激下,出现典型的ASMR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ASMR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并且由于ASMR具有助眠、安定、调节情绪、缓解疼痛等作用,因此已用于失眠、焦虑、抑郁、压力、慢性疼痛等临床治疗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进行ASMR时,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方式,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播放声音过大、驾驶或精密操作时使用以及观看不健康的ASMR视频内容等,以防止有损健康或造成意外事故。
治疗-药物治疗:
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ASMR为正常生理现象,正确应用不仅不会损害健康,还有助于放松、助眠、缓解焦虑、抑郁等。
预后-危害性:
1、正确应用ASMR,一般没有明显危害。
2、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心理依赖和成瘾,并使ASMR的触发阈值提高。
3、部分人群由于不正确的应用,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等并发症。
4、由于ASMR属于新兴的艺术文化,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者有可能接触到不健康的ASMR形式或内容,从而损害身心健康。
预后-治愈性:
一般无需治疗。
日常-总述:
ASMR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日常生活管理,包括平衡使用、保持适当音量、注意个人隐私和安全、认识到ASMR的局限性等方面。
日常-生活管理:
1、平衡使用
虽然ASMR可能有助于放松和睡眠,但过度依赖任何一种放松方法可能会导致其他重要的生活习惯被忽视,如适当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与他人的社交活动等。因此,AMSR使用者应注意平衡使用,避免过度依赖。
2、保持适当音量
长时间听高音量的声音(包括ASMR音频)可能会对听力造成伤害。所以,在体验过程中应确保音量处于安全的水平。
3、注意个人隐私和安全
在网上查找和分享ASMR体验内容时,需要注意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站或平台上分享个人信息。
4、认识到ASMR的局限性
ASMR对于压力、失眠、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并不能替代医生的建议或治疗。如果有持续的压力、焦虑、失眠或其他健康问题,应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饮食调理:
饮食一般无特异性要求,合理膳食即可。
饮食建议:
1、规律用餐,注意荤素搭配,不要挑食。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
3、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食用鸡蛋、牛奶。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不抽烟,不喝酒。
预防措施:
ASMR为正常生理反应,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通常也无需采取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