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自伤疾病英文名称: self-injury疾病概述: 自伤(self-injury)属于...
养生
疾病名称: 自伤
疾病英文名称: self-injury
疾病概述:
自伤(self-injury)属于本能行为的障碍,其是指个体在没有死亡动机的情况下伤害自身的行为。常见的自伤行为有用刀、剪等器械切伤皮肤,吞食异物,过量服药等。自伤具有反复性、高频率性及高伤害性的特点,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家庭造成负担,因此建议积极干预。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用刀、剪等利器划伤皮肤,用香烟或其他物品烫伤皮肤等
主要病因: 可能与负面情绪、寻求刺激、家庭环境、社交媒体暴力、人格特征、负性事件、精神障碍等因素相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精神评定量表、自伤评估量表
重要提醒: 自伤对个人和家庭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患者需要积极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
按照患者的行为动机,可将自伤分为蓄意性自伤和非蓄意性自伤两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少年。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自伤行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病因-总述:
自伤的发生可能与负面情绪、寻求刺激、家庭环境、社交媒体暴力、人格特征、负性事件、精神障碍等因素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负面情绪
是引发自伤行为的常见原因。当负面情绪过多、过于强烈,特别是对外部世界的愤怒、强烈焦虑或挫败感,通过自我伤害可以得到暂时地缓解。这种情况尤其在情绪表达能力尚未充分发展的青少年中更为明显,其更易倾向于使用这种极端的手段来减轻负面情绪。
2、寻求刺激
有些人觉得自伤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把自伤当成寻求刺激的方式。
3、家庭环境
不良的家庭环境、父母吵闹、被忽视等均可能导致自伤。
4、社交媒体暴力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暴力会对人们造成各种潜在影响,使其更具暴力倾向,同时也会降低个人主观幸福感。受到不良暴力影响的人们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容易采取自伤行为来排解。
5、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具有易怒、内向、自卑式冲动等性格的人更易发生自伤行为。
6、负性事件
有研究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越高,发生自伤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有校园欺凌经历、童年虐待等经历,均会增加自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7、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或妄想的影响下可出现自伤行为,比如自剜、断指等。
(2)抑郁症:患者可在自罪妄想的影响下,以自伤方式来惩罚自己。
(3)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患者存在智能障碍,其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受损,易误伤自己的身体,或是在受刺激时做出自伤行为。常见自伤方式有以头撞墙、咬伤自己等。
(4)癫痫:患者可在意识蒙眬下出现自伤行为。
(5)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都可发生自伤行为。
症状-总述:
自伤主要表现为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自我伤害,比如用刀、剪等利器划伤皮肤,用香烟或其他物品烫伤皮肤,用拳头击打头部或其他部位,身体撞击墙壁或地面,咬手腕、手臂,吞食异物或过量服药等。通常,在患者的手腕、大腿、躯干等部位可以看到割伤、烫伤、淤青等伤痕。患者常伴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沮丧、愤怒等。
症状-并发症:
自伤可能会导致感染、瘢痕、中毒等并发症。
1、感染
自伤可导致皮肤出现开放性伤口,若未做好处理可能会继发感染。
2、瘢痕
当皮肤受到伤害后,人体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来修复创伤,促进愈合。通常,在创伤愈合后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
3、中毒
如果使用药物自伤,可能导致药物中毒,严重时可能威胁生命。
就医-急诊指征:
1、用刀、剪等器械切伤皮肤,出现大出血症状;
2、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自伤行为;
2、伴焦虑、抑郁;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者,须于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需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
2、您之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3、您平时情绪怎么样?性格如何?
4、您与家人的关系如何?
5、您有精神方面的基础疾病吗?什么病?目前在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怎么了?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这种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治疗方法最适合我?
4、我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
5、治好以后会复发吗?
6、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如果出现自伤行为,建议尽早就医。就诊后,医生会通过一系列检查,比如体格检查、精神评定量表、自伤评估量表等,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寻找自伤的痕迹,并评估其身体健康状况。
检查-其他检查:
1、精神评定量表
医生会询问患者一些问题,让患者作出回答,并根据回答结果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
2、自伤评估量表
包括自伤功能评定量表、渥太华自伤调查表等,对自伤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病史、患者出现自伤行为,结合精神评定量表、自伤风险评估量表等辅助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如果出现自伤行为,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比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此外,要处理自伤所致的外伤及其并发症。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利器划伤皮肤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止血、清创、消毒、缝合等处理措施,必要时需要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没有专门用于治疗自伤的药物,但是针对一些原发疾病用药,可以间接降低自伤的发生风险。此外,对于自伤所致的某些并发症,可能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来促进恢复。
1、抗抑郁药
对于存在抑郁症的患者,可使用氟西汀、舍曲林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也可选用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来缓解症状。
2、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伤风险。
3、抗生素
对于自伤导致开放性伤口,继而继发细菌感染者,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氟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度洛西汀、阿立哌唑、齐拉西酮、阿莫西林、头孢克洛
治疗-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自伤的预后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个人的心理状况、自伤行为的严重程度,以及获取的支持和治疗等。适当的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或辩证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以及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可以显著改善预后。然而,如果不接受治疗,自伤行为可能会持续,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身体伤害。
预后-危害性:
1、使用不干净的工具自伤或者不恰当地处理伤口,可能会造成感染。
2、自伤可造成疼痛、瘢痕,严重的自伤行为甚至可能会威胁生命,例如不小心割伤重要的血管而失血过多。
3、周围的人可能会不理解或感到害怕而疏远自伤行为者,这会导致患者社会隔离。
4、自伤行为可能会加重现有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无助感等。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复发性:
自伤有一定的复发性。
日常-总述:
自伤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家属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疏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患者自身要保持乐观,多与他人交流。
日常-心理护理:
1、家属要与患者真诚交谈,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支持、鼓励,帮助疏泄负面情绪,树立生活信心。
2、患者自身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面应对所出现的自伤行为。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日常-生活管理:
1、自伤者应尝试用别的方式发泄情绪,比如大声唱歌、跳舞、运动等。
2、家属要尽量清除家庭内部的锐利物品、妥善保管药物等,确保家庭环境安全。
3、患者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多与他人进行交流。
饮食调理:
自伤的发生与饮食无关,所以自伤患者无需特殊饮食,但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于促进恢复、保持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饮食建议:
1、保证饮食多样化,适当摄入蛋白质(如豆类、坚果、鸡肉、鱼、鸡蛋)、全谷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保证三餐规律,因为不规律的饮食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
饮食禁忌:
1、咖啡和酒可能会导致焦虑、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故不建议饮用。
2、减少糖的摄入,以免引起情绪不稳定。
预防措施:
掌握应对压力和消极情绪的技巧、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自伤。
1、掌握应对压力和消极情绪的技巧
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措施,有效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心理韧性,减少自伤的风险。
2、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研究发现,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自伤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所以,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降低自伤的发生风险。
3、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作息、均衡营养的饮食、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已经被诊断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有助于避免心理状态恶化而发生自伤行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