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坎格列净药品名称拼音: Kangeliejing药品概述: 坎格列净,西药名。常用剂型为...
养生
药品名称: 坎格列净
药品名称拼音: Kangeliejing
药品概述:
坎格列净,西药名。常用剂型为胶囊剂状薄膜包衣片。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作为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的辅助治疗,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药品类型-1: 西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非医保
参考价格: 暂无参考价格
药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坎格列净。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状薄膜包衣片。
适应状:
本品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作为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的辅助治疗,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用法用量:
1、推荐起始剂量为100mg,1次/日,于每天的第一餐之前服用,能耐受1次/日,一次100mg的患者,且GFR≥60ml/min,则需要进一步控制血糖,剂量可以增加到300mg,1次/日。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服用本品前应矫正血容量。
2、轻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GFR≥60ml/min)不需要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GFR为45-60ml/min)应限制用剂量在100mg,1次/日,GFR<45ml/min的患者禁用。
3、如果UGTs诱导药(例如利福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利托那韦)与本品合用,对于GFR≥60ml/min的患者,可将剂量从一日100mg增加到300mg,而对于GFR为45-60ml/min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他降糖药。
规格:
胶囊剂状薄膜包衣片:100mg;300mg。
储藏方法:
贮于25℃下;短程携带允许15-30℃。
有效期:
不良反应(副作用):
1、临床试验中发现的不良反应:低血压、肾损害(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低血糖、过敏反应、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生殖器霉菌感染(外阴阴道炎、阴道感染、外阴炎、生殖器真菌感染;男性龟头炎、龟头包皮炎或白色念珠菌感染)、恶心、便秘、外阴瘙痒、泌尿道异常(泌尿道感染、尿量增加、排尿紧迫感、夜尿症感染、排尿次数增加),口渴(口干、烦渴),增加胰腺炎发病率、上肢骨折发生率。其他还有血镁、血磷升高。
2、超敏反应:皮疹、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3、低血容量相关的表现:体位性头晕、直立性低血压、晕厥、脱水。年龄大于75岁、中度肾功能不全以及使用髓袢利尿剂可增加此类不良反应。
药品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30ml/min]、终末期肾病或透析患者禁用。
3、妊娠期妇女慎用,只有对母体潜在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可考虑使用。
4、18岁以下儿童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5、本品是否通过乳汁排泌未知,哺乳期妇女应权衡本品对母亲的重要性,选择停止哺乳或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利福平(一种非选择性葡糖醛酸转移酶(UGT)酶诱导剂,包括UGT1A9和UGT2B4)合用,其AUC会降低51%,疗效随之降低,如必须合用UGTs诱导剂(利福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利托那韦等),且患者的GFR>60ml/min时,可将剂量由100mg增加到300mg,1次/日。若患者的GFR为40-60ml/min,应考虑使用其他抗高血糖药物。
2、本品300mg与地高辛合用,地高辛的AUC会增加20%,Cmax升高36%,合用应适当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3、本品不诱导CYP3A4、CYP2C9、CYP2C19、CYP2B6及CYP1A2。也不抑制CYP1A2、CYP2A6、CYP2C19、CYP2D6或CYP2E1,仅微弱抑制CYP2B6、CYP2C8、CYP2C9及CYP3A4和P-糖蛋白。
4、本品与环孢素、氢氯噻嗪、二甲双胍、丙磺舒、炔雌醇及左炔诺孕酮、华法林、对乙酰氨基酚、辛伐他汀及格列本脲无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可致血容量降低,尤其是肾功能不全(GFR<60ml/min)患者、老年患者、使用利尿剂或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的患者以及低收缩压的患者开始使用本品后可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此类患者使用本品前应评估和矫正血容量,用药后应监测相关症状和体征,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脱水可增加低血压风险,应及时补充体液。
2、本品会升高血清肌酐而降低GFR,低血容量患者更为敏感,GFR<60ml/min的患者使用本品时需要增加对肾功能的监测频率,如果GFR持续<45ml/min,应停药。
3、本品可导致高血钾,正在使用干扰钾分泌的药物(如保钾利尿剂或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的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时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65岁以上老人更易出现体液耗竭,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
4、与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合用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5、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有时较严重,通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到数天发生。如已发生则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常规的护理和治疗,同时加强监护直至症状和体征消失。
6、不推荐1型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本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