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重组凝血因子Ⅸ药品名称拼音: Chongzu Ningxue Yinzi Ⅸ药品概述: ...
养生
药品名称: 重组凝血因子Ⅸ
药品名称拼音: Chongzu Ningxue Yinzi Ⅸ
药品概述:
重组凝血因子Ⅸ,西药名。常用剂型有注射剂。为血液系统用药。用于预防与控制凝血因子缺乏的乙型血友病(克雷司马斯病)患者的出血。也用于接受外科手术时的预防出血及术中止血。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血液系统用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非医保
参考价格: 暂无参考价格
药品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重组凝血因子Ⅸ。
性状:
本品为注射剂。
适应状:
1、本品用于预防与控制凝血因子缺乏的乙型血友病(克雷司马斯病)患者的出血。
2、用于接受外科手术时的预防出血及术中止血。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1、本品给药剂量以国际单位(IU)表示,1IU本品中凝血因子Ⅸ活性与1ml冻干健康人血浆中凝血因子区活性近似等价,注射本品IU/kg一般能使成人体内因子活性增加约0.8%,使15岁以下儿童体内活性增加约0.7%。剂量和治疗时间根据因子Ⅸ缺乏的程度、出血的部位和程度及临床状态、年龄和因子Ⅸ的恢复情况而定,应根据因子匡活性、药动学参数,如t1/2和恢复情况及临床状况适当调整剂量。
2、本品应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给药剂量,但应注意,计算结果以及推荐给药方案只是一个近似的数值,使用本品者应根据自身出血程度不同实行个体化给药方案,且应进行必要的临床监测。持续测定凝血因子Ⅸ活性以确保凝血因子Ⅸ达到并维持在期望值。以下列出3个计算公式:本品需要量(IU)=体重(kg)×期望凝血因子Ⅸ的增加值(正常值的%)×观察到的已恢复值的倒数(IU/kg每IU/dl)。成人本品需要量(IU)=体重(kg)×凝血因子Ⅸ的期望增加值(%或IU/d)×1.2(IU/kg每IU/d)。儿童本品需要量(IU)=体重(kg)×凝血因子区的期望增加值(%或IU/d)×1.4(IU/kg每IU/dl)。
3、剂量调整:
(1)轻度出血(如单纯性关节积血、浅表肌肉及软组织出血)所需凝血因子Ⅸ活性水平为正常人的20%-30%,给药间隔为12-24h,治疗持续时间为1-2d直至出血停止。
(2)中度出血(如肌肉、软组织撕裂性出血、黏膜出血、拔牙时出血、血尿)所需凝血因子匡活性水平为正常人的25%-50%,给药间隔为12-24h,直至出血停止且伤口开始愈合,约为2-7d。
(3)严重出血(如咽部、咽后部、腹膜后腔、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手术出血)所需凝血因子区活性水平为正常人的50%-100%,给药间隔12-24h,直至出血停止,约7-10d。
(4)本品用于常规预防性用药的最佳给药方案有待确定,日前针对乙型血友病患者预防性用药的普遍应用方案为25-40IU/kg,每周2次注射。美国血友病基金会的医学科学咨询委员会认为,注射剂量40-100IU/kg,每周给药2次或3次,即可保持日常凝血因子Ⅸ的谷浓度在1%以上。
4、用法及注意事项:
(1)本品应缓慢地进行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本品也可进行连续滴注,但连续滴注的安全及有效性尚未明确,曾有连续滴注本品后造成血栓形成的不是事件报告。静脉注射时间多为数分钟,然而本品应基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程度及患者的身体舒适度行个体化给药,如果输液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立即减慢滴注速度或中断治疗。
(2)已有注射本品后出现红细胞凝集的报告,为降低此危险的出现可能性,给药时需谨慎,防止血液回流入注射器或导管内。一旦发生红细胞凝集,应丢弃给药装置、注射器和剩余药液,并取未开封新药进行重新给药。
(3)用药前须通过原包装中所附的预装的稀释用注射器和稀释液(氯化钠0.234%)溶解本品注射剂,注射前应肉眼观察配制好的溶液是否有不溶性颗粒存在以及溶液是否变色,溶液应无色澄清。配制好的最终溶液应立即使用或在配好后3h内使用,3h后必须将剩余药液全部丢弃。本品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增加聚氯乙烯(PVC)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的提取。在本品的配制及给药(包括在PVC容器中的保存时间)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4)配制方法:①放置本品的冻干粉和稀释剂至室温。②移去本品注射剂和稀释液瓶的塑料拉盖暴露出中心部位的橡胶塞。③用乙醇或其他消毒溶液擦拭后放干。④从短端移去无菌双头针的保护套,刺入稀释液瓶中,避免漏气。快速从本品注射剂胶塞中心部位刺入注射器的长端。注意注射器的长端对准本品注射剂的瓶壁,以减少泡沫产生,由于抽真空作用,稀释液会被吸入到本品注射剂瓶中。⑤一旦稀释液转移完毕,移除注射器长端,丢弃针头及稀释液。轻轻转动本品注射剂瓶予以溶解。
规格:
注射剂(冻干粉):250IU;500IU;1000IU。
储藏方法:
贮于2-8℃,室温下储存不超过6个月。不能冷冻以免损坏稀释剂。
有效期:
不良反应(副作用):
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为恶心,味觉异常、血氧不足、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头痛、头晕、过敏性鼻炎、疼痛(下颌和头骨灼烧感)、荨麻疹、潮红、发热、震颤、因子Ⅸ抑制、胸部紧束感、困倦、视觉障碍、注射部位蜂窝织炎、静脉炎、干咳、过敏反应、腹泻、肺病、呕吐、肾梗死。
药品禁忌:
1、对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对仓鼠蛋白过敏者禁用。
2、妊娠期妇女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能使用。
3、本品是否由人乳汁分泌尚未明确,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应权衡利弊且只有在有明确指征时方考虑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
1、本品不适用于治疗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如因子Ⅱ、VII、Ⅷ、X)、有凝血因子Ⅷ抑制的甲型血友病患者、逆转香豆素诱导的抗凝作用以及肝源性凝血因子水平低下导致的出血。
2、应在有乙型血友病治疗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本品。
3、当临床表明需个体化调整剂量或评估患者对治疗的临床效应时,应监测因子国活性。
4、给药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应实行个体化,取决于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出血部位、因子区缺乏的程度、因子Ⅱ水平期望值、是否有因子Ⅸ抑制存在、临床效应(疗效)和药动学参数(如药物半衰期)如患者注射计算的给药剂量后因子区水平仍未达到预期值,则应考虑是否存在因子抑制。
5、如曾使用血浆源性凝血因子Ⅸ制剂的患者改为使用本品,则需增加本品剂量以使因子Ⅱ水平达到期望的升高值。如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因子活性恢复较缓慢,则应增加本品剂量,甚至需要调整剂量至最初经验计算所得剂量的2倍。
6、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注意超敏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在给药初期。初期应在适当的医疗环境中进行注射(前10-20次),一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立即施救,如出现过敏反应先兆或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曾出现过超敏反应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凝血因子抑制存在。本品含有微量仓鼠蛋白,患者应用本品后可能对这些非人类哺乳动物蛋白产生超敏反应。
7、乙型学友病患者在使用凝血因子Ⅱ制剂期间体内会产生凝血因子抑制(lgG抗体),数据显示有1%-5%的患者体内产生抑制,出现时间通常是在用药的前10-20d内。凝血因子基因突变者以及曾出现过严重超敏反应者产生抑制的风险较高,同时还发现少数儿童患者使用本品也会产生高效价的抑制物,高效价抑制物的存在,必须选择另外的凝血因子Ⅸ替代疗法。应用本品者在治疗期间及手术之前需通过适当的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对抑制情况进行监测。如果给予治疗剂量的药物后仍没有达到凝血因子区水平的期望值或仍出血不止,应推测可能有抑制物存在,并进行实验室检查(Bethesda测试)以确定其是否存在。有抑制物存在的患者可将详细情况咨询血友病治疗中心。
8、本品有血栓形成的潜在风险。已有注射本品出现外周血栓性静脉炎以及深静脉血栓的病例出现,其中部分患者为连续滴注给药。且本品上市后报告显示,连续滴注本品的患者可出现血栓情况,包括危重新生儿经中心静脉导管连续滴注本品时发生危及生命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9、有数据显示,体内存在凝血因子区抑制且有凝血因子队过敏史的乙型血友病患者会对凝血因子制剂产生免疫耐受,导致肾病综合征。本品免疫耐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明确。一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在注射本品12d后出现肾梗死,但是此不良反应与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能确定。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