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牛肺表面活性剂药品名称拼音: Niu Feibiaomianhuoxingji药品概述:...
养生
药品名称: 牛肺表面活性剂
药品名称拼音: Niu Feibiaomianhuoxingji
药品概述:
牛肺表面活性剂,西药名。常用剂型为注射剂。用于经临床和胸部放射线检查诊断明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又称肺透明膜病)的治疗。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呼吸系统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参考价格: 3600.00元-3800.00元
药品成分:
本品是从健康新生小牛肺中分离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组分包括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少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
性状: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为白色至类白色的疏松块状物。
适应状:
本品用于经临床和胸部放射线检查诊断明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又称肺透明膜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1、本品仅能用于气管内给药。
2、给药时间:要在出现RDS早期征象后尽早给药,通常在患儿出生后12小时以内,不宜超过48小时,给药越早效果越好。
3、剂量:70mg/kg出生体重,给药剂量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首次给药范围可在40-100mg/kg出生体重,多数病例如能早期及时用药,70mg/kg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情较重,胸片病变明显,动脉血氧分压较低,或有合并症的病例,偏大剂量可有更好效果。
4、用法:应用前检查药品外观有无变色,每支加2ml注射用水,将药品复温到室温(可在室温放置20分钟或用手复温),轻轻振荡,勿用力摇动,使成均匀的混悬液,若有少量泡沫属正常现象。按剂量抽吸于5ml注射器内,以细塑料导管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插入深度以刚到气管插管下口为宜。总剂量分4次,按平卧、右侧卧、左侧卧、半卧位顺序注入。每次注入时间约为10-15秒,注入速度不要太快,以免药液呛出或堵塞气道,每次给药间隔加压给氧(频率40-60次/分)1-2分钟左右(注意勿气量过大以免发生气胸),注药全过程约15分钟。给药操作应由2名医务人员合作完成,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循环情况,肺部听诊可有一过性少量水泡音,不必做特殊处理。给药后4小时内尽可能不要吸痰。
5、给药次数:多数通常只应用1次即可,如患儿呼吸情况无明显好转,需继续应用呼吸机,明确呼吸衰竭是由RDS引起,必要时在第一次用药后12-24小时(至少6小时)可应用第2次,重复给药最多应用3次,剂量与首次给药相同。
规格: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注射剂(粉)70mg。
储藏方法:
密封,-10℃以下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YBH31212005。
不良反应(副作用):
1、临床上给药过程中由于一过性气道阻塞可有短暂的血氧下降和心率、血压波动,发生不良反应时应暂停给药,给以相应处理,病情稳定后再继续给药。
2、根据临床试验,本品给药过程中由于气道部分阻塞发生临床症状者共占33.3%,其中发生一过性紫绀21.1%,呛咳8.8%,呼吸暂停3.5%,以上症状在药液注毕,手控通气1分钟,药物分布于肺泡内后即消失,未见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3、给药后肺顺应性可在短时间内好转,应及时调低呼吸机通气压力,以免发生肺通气过度或气胸;吸入氧浓度也要根据血氧变化相应调整。
4、根据本品临床试验结果,用药三天后血液生化检查,对肝、肾功能无重要影响。
药品禁忌:
本品无特殊禁忌,有气胸患儿应先进行处理,然后再给药,以免影响呼吸机的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早产儿的母亲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肺结构和功能的成熟,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提高本品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1、本品仅可用于气管内给药,用药前患儿需进行气管插管。
2、本品的应用要在有新生儿呼吸急救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有关新生儿急救规范的操作规程。本品的应用只有在完善的新生儿综合治疗和有经验的呼吸急救工作基础上才能成功,特别是呼吸机的应用。
3、为使本品的混悬液均匀,加水后有时需振荡较长时间(10分钟左右),但勿用强力,避免产生过多泡沫,但有少量泡沫属正常现象。注意勿将混悬液中的小颗粒注入气管,可用4号细针头吸取药液。
4、给药前要拍胸片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适中,勿插入过深,以防药液只流入右侧,同时要保持气道插管的通畅,必要时予以吸引。
5、准备用本品治疗的RDS患儿,给药前应用呼吸机的参数宜偏低,注意压力勿过高,因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肺,很容易因肺强制扩张而损伤。给药后呼吸机的调节视病情而定,大致呼吸频率在40-60次/分,吸气时间0.5秒左右。
6、给药后肺顺应性(几分钟到1小时)很快好转,应及时检查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压力、氧浓度),以免通气过度或血氧过高。
7、肺表面活性剂治疗不能解决RDS患儿的所有问题,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据统计,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的RDS患儿50-75%有即刻持久反应,10-20%有暂时效果,另外15-25%对治疗无反应。特别是极低体重儿,肺成熟度除肺表面活性物质外尚有肺血管和肺结缔组织等方面问题,窒息患儿常见仅具有暂时效果。此外,给药开始的时间、剂量、呼吸机的调节,产前母亲是否应用激素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给药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时要考虑呼吸窘迫的其他原因,如气胸,动脉导管重新开放等。
8、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灭活(Inactivation):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灭活或抑制是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RDS病程中,特别在后期,各种原因产生的肺损伤可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灭活。灭活可由肺上皮损伤时血浆内渗出成分(如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炎性产物,胎粪等引起。它们可干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或蛋白的功能,其中有些可逆,有些不可逆。灭活的机制是多样的,可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形成的单分子层,可改变磷脂与蛋白的协同作用,可将磷脂分解或造成蛋白溶解(Proteolysis)。含有蛋白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有一定的抵抗抑制能力,由于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蛋白成分的差异,其抵抗抑制能力不同。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中,当抑制现象发生时,可通过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剂量和次数,以减轻抑制的影响。
9、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的远期效果:根据国外临床报告,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动物制剂)后2年以上临床追踪的结果,与对照相比,应用肺表面活性剂患儿未发现有更多的过敏性疾患(湿疹、哮喘、牛奶过敏等);在体格、神经、智力的发育及患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均与对照组无差别。
10、根据国外资料,应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新生儿,有2.6%产生特异蛋白抗体,但其中1/3在用药前即已存在。抗体产生机会不多的原因与牛和人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氨基酸序列极为相近有关。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至今没有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引起严重过敏的临床报告。
11、本品开启后应在24小时内应用。
1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不适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3、儿童用药:本品只适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人群。
14、老年用药:本品不适用于老年人。
15、药物过量:急性大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气管内可堵塞呼吸道,造成通气障碍;连续多日肺内注入大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引起吞噬细胞肉芽肿和炎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