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去羟肌苷肠溶胶囊药品名称拼音: Qüqiangjigan Changrongjiaona...
养生
药品名称: 去羟肌苷肠溶胶囊
药品名称拼音: Qüqiangjigan Changrongjiaonang
药品概述:
去羟肌苷肠溶胶囊,西药名。为抗病毒药。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合用,以治疗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抗病毒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非医保
参考价格: 暂无参考价格
药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去羟肌苷。
性状:
本品为肠溶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或粉末。
适应状:
本品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合用,以治疗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
用法用量:
1、本品应空腹、不破碎完整吞服。口服剂量按体重服用,每日一次。≥60kg,400mg,一次/日。<60kg250mg,一次/日。
2、剂量调整:一旦出现胰腺炎的临床征兆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患者应即刻暂缓用药并确定是否发生胰腺炎。胰腺炎被确诊后,停止使用本品。
3、若患者出现外周神经病变的症状,待此症状消退后,患者仍能耐受减量的本品治疗。重复使用本品后,若再出现外周神经病变,应考虑完全停止本品治疗。
4、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服用本品,因消除速率降低,剂量需作调整。
规格:
0.1g。
储藏方法:
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
不良反应(副作用):
约9%的用药患者在推荐剂量或低于推荐剂量时发生胰腺炎。约34%的治疗病人在正常推荐剂量或低于推荐剂量情况下出现外周神经病变,有神经痛或神经毒性药物治疗史的病人发生率较高,表现为麻刺感、灼烧感或疼痛、手脚麻木等。已报道有4名儿童因应用高于推荐剂量而出现视网膜失色素症。此外,约1/3用药者有头痛和腹泻;20%-25%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失眠、药疹、瘙痒等;10%-20%病人可呈现忧郁、疼痛、便秘、口炎、味觉障碍、肌痛、关节炎、肝酶异常。
药品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证明以下药物与去羟肌苷没有显著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影响:氨苯砜、洛哌丁胺、甲氧氯普胺、奈韦拉平、雷尼替丁、利福布汀、利托那韦、司他夫定、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MZ)、甲氧苄啶及齐多夫定。其中氨苯砜、奈韦拉平、利福布汀、利托那韦、司他夫定及齐多夫定的研究是多次用药研究。而洛哌丁胺、甲氧氯普胺、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MZ)及甲氧苄啶是用单剂量给药研究的,故对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未知。
2、吸收后会影响胃液中酸度的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至少须在服用去羟肌苷前2小时服用。
3、更昔洛韦:去羟肌苷提前2小时或一起服用,去羟肌苷的稳态AUC提高了111±114%。当去羟肌苷提前2小时服用,更昔洛韦的稳态AUC减少了21±17%;但同时服用没有显著变化。
4、喹诺酮类抗生素:去羟肌苷应在服环丙沙星前6小时或后2小时服用,如同时服用去羟肌苷,最佳间隔时间见喹诺酮说明书。
5、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用,可使地拉夫定AUC减少20%、茚地那韦84%。为避开此相互作用,地拉夫定或茚地那韦应在服用去羟肌苷之前1小时服用。奈非那韦应在去羟肌苷服用后1小时内服用,此时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变化。
注意事项:
1、已经在单独或联合用药的患者中出现致命的胰腺炎,应注意免疫抑制的程度。有胰腺炎征兆的患者需暂时终止用药,已确诊胰腺炎者须立即停药。用去羟肌苷/司他夫定治疗的患者也许会增加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延长生命所需,使用有胰腺毒性的药物时,需停止去羟肌苷治疗。患者有患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时,使用去羟肌苷须密切注意且明确无危险才可用药。患有严重的HIV感染者有增加胰腺炎的危险须密切随访。如果不调整剂量,肾损伤患者有增大胰腺炎的危险。发生胰腺炎的几率与剂量无关。在小儿用药研究中,胰腺炎发生几率为3%(初始剂量)和13%(较高剂量)。有胰腺炎体征或已确证胰腺炎的患者须终止去羟肌苷治疗。
2、单独或联用核苷类似物已有乳酸性酸中毒/脂肪变性肝肿大报道,甚至是致命的,包括去羟肌苷及其他抗病毒药。这些情况在女性患者中同样常见。肥胖和长期的核苷类治疗也许是危险因素。对于已知有肝病危险的患者,服用去羟肌苷须特别注意;但没有肝病危险的患者,也有此严重并发症的报道。用去羟肌苷治疗时,在临床或实验室研究中证明有乳酸中毒征兆或者发现肝脏毒性(肝肿大、脂肪变性,即使未发现转氨酶升高)。
3、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炎:在小儿与成人患者中均有报道。接收去羟肌苷治疗的患者建议定期检查视网膜。
4、警惕外周神经病变: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或脚麻木、麻刺感或疼痛,在接受去羟肌苷疗法的患者中已有报导。外周神经病变在下述患者中较常见:晚期艾滋病患者、曾有神经病变史者或曾服用过神经毒性药物者(包括司他夫定等)。
5、去羟肌苷应空腹、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服用。
6、避免饮用酒精类饮料,因可能增加去羟肌苷毒性。
7、患者须知:去羟肌苷不能治愈艾滋病,患者可能继续出现艾滋病并发症包括机会性感染,因此,患者仍需在医生监护下治疗。治疗期间,并不能减少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及血液污染传播。长期使用去羟肌苷对人体影响目前仍然未知。
8、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有实验显示,去羟肌苷能通过大鼠胎盘转运给胎儿。在怀孕妇女,尚未有充分核实的研究。动物生殖实验不能完全预言人类对药物的反应,因此,怀孕期间,一般不要使用去羟肌苷。
(2)已经有报导,怀孕妇女同时服用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和其他抗HIV药引起的致命性、乳酸性酸中毒。尚未清楚怀孕妇女服用核苷类药物引起乳酸性酸中毒与胰腺炎是否比非怀孕妇女更危险。怀孕妇女患者在服用去羟肌苷时应警惕乳酸性酸中毒及胰腺炎的发生,并早期诊断。
(3)哺乳期妇女:建议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不要哺乳,以便使也许还未被感染的孩子避开艾滋病病毒的传染。大鼠研究表明,去羟肌苷及其代谢物会分泌在乳汁。是否会分泌在人的乳汁中未知。
9、儿童用药:尚未确证本品在儿童中使用安全及有效性。
10、老年用药:以本品治疗高于65岁老年HIV患者时引起胰腺炎发病率约10%,而一般患者发病率为5%,高龄老年人服用本品临床人数不足,因此难以确定老年人胰腺炎发病率与一般患者发病率之间的差别,去羟肌苷影响患者肾功能并引起毒性反应,尤其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引起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必须制定合适剂量。
11、药物过量:目前尚无去羟肌苷过量服用的解毒药。曾报道患者初始服用10倍的推荐剂量,毒性包括:胰腺炎、周围神经痛、腹泻、高尿酸血症及肝功能损害。虽然血透可清除部分去羟肌苷,但腹膜透析并不能清除去羟肌苷。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