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氢溴酸伏硫西汀片药品名称拼音: Qingxiusuan Fuliuxiting Pian...
养生
药品名称: 氢溴酸伏硫西汀片
药品名称拼音: Qingxiusuan Fuliuxiting Pian
药品概述:
氢溴酸伏硫西汀片,西药名。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
药品类型-1: 西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非医保
参考价格: 573.00元
药品成分: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氢溴酸伏硫西汀。
性状:
(1)5mg:粉红色,杏仁状薄膜衣片;(2)10mg:黄色,杏仁状薄膜衣片。
适应状:
本品适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
用法用量:
1、本品应口服给药,可以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
2、本品初始剂量和推荐剂量均为10mg,每日1次。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进行调整,最低可降低至5mg,每日一次。
3、抑郁症状缓解后,建议继续接受本品治疗至少6个月,以巩固抗抑郁疗效。
4、停止治疗: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停药时无需逐步减量(参见[药理毒理])。
规格:
(1)5mg;(2)10mg(以C18H22N2S计)。
储藏方法:
不超过30℃密封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40377。
不良反应(副作用):
1、本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
2、不良反应通常为轻或中度,出现在开始治疗的前2周。这些不良反应通性反应,一般不会导致停药。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在女性中更常见。(详见说明书)
药品禁忌:
1、对本品的活性成分或任一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
2、禁止与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或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MAO-A)抑制剂联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在肝脏内广泛代谢,主要是由细胞色素CYP2D6介导。CYP3A4/5和CYP2C9也参与其代谢,但影响较小(参见【药代动力学】)。
1、其他药物影响本品的可能性
(1)不可逆性非选择性MAOIs:由于存在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的风险,禁止将本品与不可逆性非选择性MAOIs联用。不可逆性非选择性MAOI停药14天后才能开始本品治疗。本品停药14天后才能开始不可逆性非选择性MAOI的治疗(参见【禁忌】)。
(2)可逆性、选择性MAO-A抑制剂(吗氯贝胺):禁止将本品与可逆性、选择性MAO-A抑制剂(例如吗氯贝胺)联用(参见【禁忌】)。如果证实必须联用,所添加药物应采用最低剂量并且在临床上密切监测5-羟色胺综合征(参见【注意事项】)。
(3)可逆性、非选择性MAOI(利奈唑胺):禁止将本品与弱可逆性、非选择性MAOI(例如抗生素利奈唑胺)联用(参见【禁忌】)。如果必须联用,所添加药物应采用最低剂量并且在临床上密切监测5-羟色胺综合征(参见【注意事项】)。
(4)不可逆性、选择性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本品与选择性MAO-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或雷沙吉兰)联用后发生5-羟色胺综合症的风险低于与MAO-A抑制剂联用,但是联用时仍需谨慎,有必要密切监测5-羟色胺综合征(参见【注意事项】)。5-羟色胺类药物与具有5-羟色胺能效应的药物(例如曲马多、舒马普坦和其他曲坦类)联用可能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参见【注意事项】)。
(5)圣约翰草与具有5-羟色胺能效应的抗抑郁药和含有圣约翰草(贯叶连翘)的草药联用可能导致包括5-羟色胺综合征在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升高(参见【注意事项】)。降低癫痫发作阈值的药物具有5-羟色胺能效应的抗抑郁药可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当与其他可降低癫痫发作阈值的药物联用时应谨慎[例如抗抑郁药(三环抗抑郁药、SSRIs、SNRIs)、精神安定药(酚噻嗪类、噻吨类和苯丁酮类)、甲氟喹、安非他酮、曲马多](参见【注意事项】)。
2、ECT(电惊厥疗法)尚无同步给予本品和ECT的临床经验,需慎用。CYP2D6抑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中,同时给予本品(10mg/日)与安非他酮(强效CYP2D6抑制剂,150mg/次,每日2次)14天后,本品的暴露水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升高2.3倍。
(1)服用本品后再联用安非他酮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高于服用安非他酮后再联用本品。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如果在本品治疗中加用强效CYP2D6抑制剂(例如安非他酮、奎尼丁、氟西汀、帕罗西汀),可考虑降低本品的使用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2)CYP3A4抑制剂和CYP2C9抑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中,如果服用酮康唑400mg/日(CYP3A4/5和P糖蛋白抑制剂)6天后或服用氟康唑200mg/日(CYP2C9、CYP2C19和CYP3A4/5抑制剂)6天之后加用本品,观察到本品AUC分别升高1.3和1.5倍。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3、CYP2D6弱代谢者中的相互作用CYP2D6弱代谢者合用强效CYP3A4抑制剂(例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泰利霉素、奈法唑酮、考尼伐坦和许多HIV蛋白酶抑制剂)和CYP2C9抑制剂(例如氟康唑和胺碘酮)的情况,尚未有具体研究,但是与上文所说的中等影响相比,预测联合治疗将导致这类患者的本品暴露水平发生更加明显的升高(参见【药代动力学】)。
4、在健康受试者中,未观察到奥美拉唑(CYP2C19抑制剂)40mg单次给药对本品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产生抑制作用。细胞色素p450诱导剂在健康受试者中,如果给予利福平600mg/日(CYP同工酶广谱诱导剂)10天后单次加用本品20mg,观察到本品AUC降低72%。根据个体患者反应情况,如果在本品治疗中加用细胞色素P450广谱诱导剂(例如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可考虑进行剂量调整(参见【用法用量】)。
5、酒精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联用酒精(0.6g/kg)和本品20mg或40mg后,未观察到对本品或酒精的药代动力学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安慰剂组,亦未观察到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然而抗抑郁药治疗期间不建议饮酒。
(1)乙酰水杨酸在健康受试者中未观察到乙酰水杨酸150mg/日多次给药对本品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有影响。本品影响其他药物的可能性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在健康受试者中多次联用本品与固定剂量华法林后,相对于安慰剂组,未观察到对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凝血酶原或血浆R-\S-华法林值有显著影响。
(2)此外,在健康受试者中,如果本品多次给药后加用乙酰水杨酸150mg/日,相对于安慰剂组,未观察到对血小板凝集,或者对乙酰水杨酸/水杨酸的药代动力学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然而,本品与5-羟色胺类药物与口服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联用存在药效学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高,因此联用时应谨慎(参见【注意事项】)。
6、细胞色素P450底物体外条件下,本品对CYP450同工酶未显示出任何潜在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参见【药代动力学】)。
(1)在健康受试者中,本品多次给药后未观察到对以下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有抑制作用:CYP2C19(奥美拉唑、地西泮)、CYP3A4/5(炔雌醇、咪达唑仑)、CYP2B6(安非他酮)、CYP2C9(甲苯磺丁脲、S-华法林)、CYP1A2(咖啡因)或CYP2D6(右美沙芬)。本品与地西泮或复方口服避孕药联用未观察到药效学相互作用。
(2)本品与地西泮10mg(单次给药)联用后,相对于安慰剂组,未观察到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本品与复方口服避孕药(炔雌醇30μg/左炔诺孕酮150μg)联用之后,相对于安慰剂组,未观察到对性激素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3)锂盐、色氨酸在锂盐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健康受试者中,多次给予本品后,未观察到对本品有临床意义的影响。然而,有报道与锂盐或色氨酸联用时具有5-羟色胺能效应抗抑郁药作用增强,因此本品与上述药物联用时应谨慎。
注意事项:
1、儿童:尚未确定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不建议将本品用于18岁下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参见[儿童用药])。在接受其他抗抑郁药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临床研究中,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更为频繁地观察到自杀相关行为(自杀企图和自杀想法)和敌对行为(主要是攻击、对抗行为、愤怒)。
2、自杀/自杀想法或临床恶化:
(1)抑郁症与自杀想法、自残和自杀(自杀相关事件)的风险升高有关。这一风险可持续至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接受治疗的前几周或更长时间内可能无法达到改善,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直至上述临床症状改善。依照常规临床经验,自杀风险在治疗早期可能升高。
(2)己知发生过自杀相关事件的患者或者开始治疗前表现出明显自杀想法的患者出现自杀想法或自杀企图的风险较高,应在治疗期间予以密切监测。一项抗抑郁药与安慰剂对照,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显示,在25岁以下成人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用药后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升高。
(3)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控,特别是对高风险患者及治疗早期和调整剂量后。应提醒患者(和患者照护者)需要监测临床恶化、自杀行为或想法以及行为的异常变化,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期:关于本品用于孕妇的数据有限。
动物研究显示本品具有生殖毒性(参见药理毒理)。
(2)孕产妇在妊娠晚期使用5-羟色胺类药物,新生儿可能发症呼发绀、呼吸暂停、癫痫发作、体温不稳定、喂食困难等。
4、儿童用药:尚无任何数据确定本品用于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参见注意事项)。
5、老年用药:对于65岁及以上的患者,本品的初始剂量为最低有效剂量每日5mg,每日1次。
6、药物过量:
(1)本品用药过量的经验有限。
(2)服用40-75mg剂量范围的本品之后可引起以下不良反应加重:恶心、体位性头晕、腹泻、腹部不适、全身瘙痒、嗜睡和潮红。
(3)用药过量的处置方式包括对症治疗和相关监测,建议进行医学随访。
临床应用:
王创通过研究氢溴酸伏硫西汀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得出结论氢溴酸伏硫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MDD的临床疗效相当,氢溴酸伏硫西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度洛西汀。(北京医学,2019,41(05):425-426.)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