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替诺福韦酯药品名称拼音: Tinuofuwei Zhi药品概述: 替诺福韦酯,西药名。常...
养生
药品名称: 替诺福韦酯
药品名称拼音: Tinuofuwei Zhi
药品概述:
替诺福韦酯,西药名。常用剂型为片剂。为抗病毒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也可与其他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用于乙肝的治疗;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联合治疗HIV感染。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抗病毒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非医保
参考价格: 暂无参考价格
药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替诺福韦酯。
性状:
本品一般为片剂。
适应状:
本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也可与其他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于乙肝的治疗;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联合治疗HIV感染。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替诺福韦酯片:
口服。推荐每次300mg,每日1次。可空腹或与食物同时服用。
肾功能不全时需调整剂量:
(1)肌酐清除率≥50ml/min,300mg/次,每24小时一次;
(2)肌酐清除率30-49ml/min,300mg/次,每48小时一次;
(3)肌酐清除率10-29ml/min,300mg/次,每周2次;
(4)肌酐清除率<10ml/min,尚无用药推荐。
规格:
替诺福韦酯片:300mg;245mg。
储藏方法:
密封保存。
有效期:
不良反应(副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皮疹、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胀气、呼吸困难、胰腺炎、代谢系统低磷酸盐血症、脂肪蓄积和重新分布,包括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末梢消瘦、乳房增大、库欣综合征等。
药品禁忌:
1、对替诺福韦或本品过敏者禁用。
2、HIV合并HBV感染者、女性或肥胖者、骨质疏松危险者、有病理性骨折史或骨质减少者、机会性感染者、有肝病风险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西多福韦、阿德福韦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伐更昔洛韦联用,可致上述药物和(或)本品的血清浓度升高。
2、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用,可增加本品的生物利用度。
3、与阿扎那韦联用,可能降低阿扎那韦浓度,升高本品浓度。
4、与去羟肌苷联用,可使后者生物利用度增加,血浆浓度升高。
注意事项:
1、在HBV和HIV合并感染的患者中TDF安全性和疗效尚未得到证实。在HBV和HIV合并感染并中断TDF治疗的患者中已经报道过出现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的急性恶化。因此,对HIV和HBV合并感染并中断TDF治疗的患者必须严密监测肝功能。
2、单独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或联用其他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时,曾有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肝肿大伴脂肪变性的报道,包括出现致死病例。这些病例大多数发生在女性中。肥胖及对核苷的长期暴露可能是危险因素。在有已知肝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给予核苷类似物时要特别注意。
3、替诺福韦酯通过肾脏清除。对正在使用或最近使用过有肾毒性制剂的患者,应避免使用TDF治疗。
4、本品不适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HBV和HIV合并感染的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确定,这类患者停药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可根据病情适时开始抗乙肝治疗。
5、与肾毒性药物联用时应谨慎。
6、虽然食物可升高本品的生物利用度,但资料显示本品可与或不可与食物同服。
7、与西多福韦、阿德福韦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伐更昔洛韦联用,可致上述药物和(或)本品的血清浓度升高。
8、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用,可增加本品的生物利用度。
9、与阿扎那韦联用,可能降低阿扎那韦浓度,升高本品浓度。
10、与去羟肌苷联用,可使后者生物利用度增加,血浆浓度升高。
1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国内试验证明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水平,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风险,但TDF组有1例孕36周胎死宫内,1例婴儿患有支气管肺炎。WHO指南推荐孕期若有需要,可使用TDF进行抗HBV治疗。国内指南指出有生育要求的CHB患者,若有治疗适应症,应尽量在孕前治疗,以期在孕前6个月完成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若应用的是TDF,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可继续用TDF或换用替比夫定继续治疗,不建议终止妊娠。
12、儿童用药:
WHO指南强烈推荐所有符合治疗适应症的青少年和年龄≥12岁的儿童优先选择高耐药屏障的TDF或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没过FDA批准可用12-17岁青少年。TDF具体用量:12-17岁,≥35kg,300mg/d。
临床应用:
1、包翠芹通过替诺福韦酯治疗妊娠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效果研究,得出结论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妊娠慢性乙肝患者效果良好,可以较好阻断母婴传播,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安全可靠。([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1):144-145.)
2、阴敏、唐亮、姜百灵通过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HBV感染孕妇的疗效及垂直传播阻断效果,得出结论HBV感染孕妇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孕期治疗可提高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且能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3):3632-3636[2019-12-03].)
3、袁元、李静通过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10):2544-2546.)
4、张敏通过替诺福韦酯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得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替诺福韦酯单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改善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1-13.)
5、郑俐婷通过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得出结论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使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速度,有着极好的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8):78-79.)
6、姚小健通过替诺福韦酯联合还原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临床观察,得出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联合应用替诺福韦酯与还原谷胱甘肽治疗可发挥良好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作用,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该联合用药方案值得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和推广。([J].临床医学,2019,39(09):109-110.)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