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氟康唑注射液药品名称拼音: Fukangzuo Zhusheye药品概述: 氟康唑注射液...
养生
药品名称: 氟康唑注射液
药品名称拼音: Fukangzuo Zhusheye
药品概述:
氟康唑注射液,西药名。用于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粘膜念珠菌病、经细胞毒化疗或放疗后恶性肿瘤易感者的真菌感染的预防;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地方性深部真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孢子丝菌病和组织胞桨菌病等。
药品类型-1: 西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参考价格: 6.92元-9.10元
药品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氟康唑。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状:
本品用于:
1、系统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和其它类型的侵入性念珠菌感染,侵入性感染包括腹膜、心内膜、眼、肺和尿路感染。可用于恶性肿瘤。重症监护患者。接受细胞毒或免疫抑制治疗,或有其它易感因素的念珠菌感染患者。
2、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和其它部位的隐球菌感染(如肺部、皮肤)。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艾滋病患者及器官移植或其它原因引起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氟康唑可用于艾滋病患者隐球菌病的维持和治疗,以防止其复发。
3、粘膜念珠菌病包括口咽部、食道、非侵入性支气管肺部感染,念珠菌菌尿症,皮肤粘膜和口腔慢性萎缩性念珠菌病(牙托性口疮)。可用于机体防御功能正常者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治疗。可用于防止艾滋病患者口咽部念珠菌病的复发。
4、经细胞毒化疗或放疗后恶性肿瘤易感者的真菌感染的预防。
5、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地方性深部真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孢子丝菌病和组织胞桨菌病。
用法用量:
1、氟康唑的每日剂量应根据真菌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氟康唑单剂量能有效治疗大多数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对那些需要多剂量治疗的感染类型的患者疗程应持续至临床征象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急性感染消失,疗程不足可导致急性感染的复发。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或复发性口咽部念珠菌病患者通常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感染复发。
2、成人用药:
(1)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和其它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常用剂量为第一天400mg,随后每天200mg。根据临床疗效,每日剂量可增加到400mg。疗程根据临床治疗反应而确定。
(2)隐球菌脑膜炎和其它部位隐球菌感染,常用剂量为第一天400mg,随后每日一次200至400mg。隐球菌感染的疗程应根据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确定,但对隐球菌脑膜炎。疗程一般至少为6-8周。为防止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复发,在患者完成一全基本疗程后,可无限期的给予氟康唑治疗,日剂量200mg。
(3)口咽部念珠菌病。常用剂量为50-100m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7-14天。必要时,对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患者可延长疗程。对牙托引起的口腔萎缩性念珠菌病,常用剂量为50m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4天,并同时在放置牙托的部位给予局部抗感染治疗。对除生殖系念珠菌病以外的其它粘膜念珠菌感染(如食道炎、非侵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念珠菌菌尿症。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常用有效剂量为每日50-100mg,连续给药14-30天。为防止艾滋病患者口咽部念珠菌病的复发,在患者完成一个全基本疗程后,可每周用药一次150mg。
(4)氟康唑用于预防念珠菌病的推荐剂量范围为50-400mg,每日一次,所用剂量可根据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程度而定,对有系统性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已有严重或迁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一次。氟康唑应在预计可能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前数日开始服用,并持续用药至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1000/mm3后7日。
(5)地方性深部真菌病,200至400mg,每日一次。疗程可长至2年。疗程应根据不同的感染而有所差异,球孢子菌病为11-24个月;类球孢子茵病2-17个月;孢子丝茵病为1-16个月;组织胞桨菌病为3-17个月。肾功能受损患者用药氟康唑主要以药物原形由尿排出。单剂量给药治疗时不需调整剂量。对接受多剂量氟康唑治疗的肾功能受损患者(包括儿童),首剂可给予饱和剂量50至400mg。此后,应按照下表给予每日剂量(根据适应症)。
3、给药方法:以不超过10ml/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确定。从静脉改为口服给药时,不需要改变每日用药剂量;反过来也是如此。氟康唑注射液由0.9%氯化钠溶液配制而成,每200mg(每瓶200mg/100ml)中分别含15mmol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氟康唑注射液为盐水稀释液,对需要限制钠盐或液体摄入量的患者,应考虑液体输注的速率。
规格:
(1)50ml:100mg;(2)100ml:200mg。
储藏方法:
贮存在30℃以下。
有效期:
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10120。
不良反应(副作用):
1、氟康唑通常耐受良好。某些患者,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如艾滋病和癌症患者,在接受氟康唑和其它对照药物治疗时观察到肾功能和血液学检查结果的改变及肝功能异常(参见注意事项),但尚不明确该结果的临床意义及与治疗药物的关系。下表为氟康唑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及其频率:很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少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极罕见(≤1/10,000);未知(现有资料无法确认)。
2、儿科人群:儿科患者临床试验记录的不良事件与实验室检查异常的类型及发生率与成年患者大致相同。
药品禁忌:
对氟康唑及其无活性成份、或其它唑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根据多剂量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多剂量接受氟康唑每日400mg或更高剂量治疗的患者禁止同时服用特非那定。接受氟康唑治疗的患者禁止同时服用延长QT间期和经过CYP3A4酶代谢的药物,如西沙比利、阿斯咪唑、匹莫齐特、奎尼丁。
药物相互作用:
1、禁忌与下列药物联合使用:
(1)西沙比利:有报道称同时使用氟康唑与西沙比利可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项对照研究显示联合应用氟康唑(每日一次,每次200mg)与西沙比利(每日四次,每次20mg)后,可引起西沙比利血药浓度显著升高以及QTc间期显著延长。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禁止联合使用西沙比利(参见禁忌)。
(2)特非那定:因联合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与特非那定可引起QTc间期延长并继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进行了多项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其中一项氟康唑剂量为每日200mg的研究未发现QTc间期延长。另外一项研究氟康唑每日给药剂量为400mg和800mg,证实氟康唑每日剂量在400mg或以上时,联合应用特非那定可显著升高特非那定的血药浓度。氟康唑每日给药剂量在400mg或以上时,禁止与特非那定联合用药(参见禁忌)。氟康唑每日给药剂量低于400mg并与特非那定合用时,需密切监测特非那定的血药浓度。
(3)阿司咪唑:阿司咪唑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可能会减缓阿司咪唑的清除,后者血药浓度升高可导致QT间期延长和罕见的尖端扭型室性心动过速。因此阿司咪唑与氟康唑禁止联合用药(参见禁忌)。
(4)匹莫齐特:尽管缺少体外和体内研究,但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抑制匹莫齐特代谢,而后者血药浓度升高可导致QT间期延长和罕见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匹莫齐特与氟康唑禁止联合用药(参见禁忌)。
2、不推荐与以下药物联合使用:红霉素:氟康唑与红霉素联合用药可能会增加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因此可能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应避免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3、与下列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慎重并调整剂量:其它药物对氟康唑的影响:
(1)氢氯噻嗪:一项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中,使用氟康唑治疗的健康受试者联合应用多剂量氢氯噻嗪,结果氟康唑的血药浓度升高了40%。该种幅度的作用提示联合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无需调整氟康唑用药剂量。
(2)利福平:氟康唑和利福平联合用药可使氟康唑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降低25%,半衰期缩短20%。联合使用利福平治疗的患者应考虑适当提高氟康唑用药剂量。
(3)氟康唑对其他药物的影响:氟康唑是细胞色素P450(CYP)同工酶2C9的强效抑制剂和3A4的中效抑制剂。除下述观察到或记载的相互作用外,氟康唑与其它经CYP2C9或CYP3A4代谢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加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因此这些药物联合使用应谨慎并密切监测。氟康唑半衰期较长,因此停药后氟康唑的酶抑制作用可持续4-5天(参见禁忌)。
(4)阿芬太尼:一项研究发现氟康唑与阿芬太尼联合用药后,阿芬太尼清除速度与分布容积减少且半衰期延长。这一效应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氟康唑抑制了CYP3A4。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调整阿芬太尼的用药剂量。
(5)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氟康唑可增加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的疗效。联合用药初期及1周后可能需要检测5-去甲替林和/或S-阿米替林的血药浓度。如有必要可调整阿米替林/去甲替林的用药剂量。
(6)两性霉素B:感染真菌的正常小鼠与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联合应用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后出现以下结果:对于白色念珠菌全身感染,抗真菌疗效略有增加;对于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疗效无变化;对于烟曲霉菌全身感染,两种药物相互拮抗。上述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7)抗凝血药:在一项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氟康唑可使服用华法令后的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2%)。上市后的临床报道称,同其它唑类抗真菌药相仿,接受氟康唑治疗并同服华法林治疗的患者随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发生出血性不良事件(皮下瘀血、鼻衄、胃肠道出血、血尿和黑便)。应严密监查同时接受香豆素类抗凝血药治疗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4、联合用药时可能需要调整华法令的用药剂量。
(1)阿奇霉素:一项开放、随机、3交叉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8例健康受试者中进行,评价阿奇霉素(口服单剂1200mg)与氟康唑(口服单剂800mg)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阿奇霉素与氟康唑未存在明显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2)苯二氮卓类药物(短效):口服咪达唑仑后给予氟康唑可引起前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并出现精神运动性反应。咪达唑仑的这种作用在口服氟康唑患者中较静脉给药氟康唑患者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患者需要同时接受氟康唑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应考虑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剂量,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监查。氟康唑可使三唑仑(单剂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约50%,血药峰浓度增加20-32%,半衰期增加25-50%,其机制为氟康唑抑制了三唑仑的代谢;联合用药时可能需要调整三唑仑的用药剂量。
(3)卡马西平:氟康唑可抑制卡马西平的代谢,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增加30%,因此具有导致卡马西平毒性增加的风险。可根据药物浓度监测结果或临床疗效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卡马西平用药剂量。
(4)通道阻滞剂:部分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伊拉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经CYP3A4代谢。氟康唑可能具有增加上述钙通道阻滞剂全身暴露的潜在效应,因此建议密切监测不良事件。
(5)塞来昔布:氟康唑(每日一次,每次200mg)与塞来昔布(200mg)联合治疗时,塞来昔布的血药峰浓度与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加了68%和134%。因此联合用药时可将塞来昔布的剂量调整为正常推荐剂量的一半。
(6)环孢霉素:氟康唑可显著增加环孢霉素的药物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可根据环孢霉素的血药浓度减少用药剂量。
(7)环磷酰胺:环磷酰胺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可导致血胆红素和血肌酐浓度升高。因此联合用药时需考虑血胆红素和血肌酐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的风险。
(8)芬太尼:已有1例死亡病例报道可能与芬太尼-氟康唑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关。报道者认为该患者死于芬太尼中毒。此外一项纳入12名健康受试者的随机交叉研究发现氟康唑可显著延迟芬太尼的清除。芬太尼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9)氯氟菲醇:氟康唑可抑制CYP3A4,因此可增加氯氟菲醇的血药浓度。
(10)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有些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经CYP3A4代谢(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有些经CYP2C9代谢(如氟伐他汀);这些药物与氟康唑联合使用时,可使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加。如必须联合用药,需观察患者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相关症状,并密切监测肌酐激酶水平。如果检测到肌酐激酶水平显增加,或者确诊/拟诊为肌病/横纹肌溶解症,则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必须停药。
(11)氯沙坦:氟康唑可抑制氯沙坦代谢为活性代谢物(E-3174),而后者在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的患者需连续监测血压水平。
(12)美沙酮:氟康唑可增加美沙酮的血药浓度,联合用药时可能需要调整美沙酮的用药剂量。
(13)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血药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比氟比洛芬单药治疗时增加了23%和81%。同样消旋布洛芬(400mg)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药理学活性异构体S-(+)-布洛芬的血药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比消旋布洛芬单药治疗时增加了15%和82%。虽然没有经过特定的研究,但是氟康唑具有增加其它经CYP2C9代谢的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双氯芬酸)全身暴露的潜在作用。建议密切监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的不良事件与毒性。
5、联合用药时可能需要调整非甾体抗炎药的用药剂量。口服避孕药:目前已有两项关于多剂量氟康唑与口服避孕药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其中氟康唑剂量为50mg的研究中,激素水平与药物之间无明显关联;而氟康唑剂量为200mg的研究中,乙炔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加了40%和24%。因此这些剂量的氟康唑多剂量给药对口服避孕药的疗效影响不大。
(1)苯妥英:氟康唑可抑制苯妥英在肝脏的代谢。联合用药时需检测苯妥英血药浓度,防止苯妥英毒性的发生。
(2)泼尼松:有1例病例报道1名接受泼尼松治疗的肝脏移植患者在为期3个月的氟康唑治疗中止后出现了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这可能与氟康唑停药引起CYP3A4活性增强,进而导致泼尼松代谢速度加快有关。长期接受氟康唑与泼尼松联合用药的患者,氟康唑停药后应密切监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出现。
(3)利福布汀:有报道氟康唑与利福布汀合用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利福布汀血清浓度升高。有报道氟康唑与利福布汀合用可引起葡萄膜炎。应严密监查合用氟康唑和利福布汀的患者。
(4)沙奎那韦:氟康唑可抑制沙奎那韦在肝脏经CYP3A4及P糖蛋白代谢,因此可使沙奎那韦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约50%,血药峰浓度增加约55%,清除速度降低约50%。联合用药时可能需要调整沙奎那韦的用药剂量。
(5)西罗莫司:氟康唑可增加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西罗莫司通过CYP3A4及P糖蛋白代谢所致。联合用药时可根据临床疗效或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西罗莫司的用药剂量。
(6)磺脲类药物:联合用药研究已证明氟康唑可延长健康受试者口服磺脲类药物(如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甲苯磺丁脲)的半衰期。联合用药时建议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适度降低磺脲类药物用量。
(7)他克莫司:氟康唑可抑制他克莫司在肠道通过CYP3A4代谢,因此与口服他克莫司联合用药时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增高达5倍。而他克莫司静脉给药时未观察到显著的药代动力学变化。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与肾毒性相关。因此氟康唑与口服他克莫司联合用药时,需根据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适当降低用药剂量。
注意事项:
1、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氟康唑。偶有患者在使用氟康唑后出现严重肝毒性,包括致死性肝毒性,主要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或情况者。尚未观察到患者使用氟康唑后出现的肝毒性与其每日用药量、疗程、性别和年龄有关。停用氟康唑后,其肝毒性通常是可逆的。氟康唑使用过程中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密切监查患者有无更严重肝损害发生。如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出现了与使用氟康唑可能相关的肝损害,应停用氟康唑。氟康唑治疗过程中,偶有患者出现剥脱性皮肤反应,如斯一约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等。艾滋病患者更易对多种药物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如在浅部真菌感染患者服用氟康唑后出现皮疹,应停药。如侵入性/系统性真菌感染患者出现了皮疹,应对其严密监查,一旦出现大泡性损害或多形性红斑,应立即停用氟康唑。服用氟康唑(每日剂量<400mg)的患者同时应用特非那定时应予以严密监查(参见药物相互作用)。与其它唑类抗真菌药相仿,偶有患者服用氟康唑后发生过敏的报道。某些唑类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与心电图中QT间期延长有关。对使用氟康唑的患者进行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发现,极少数病例报道有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这些报道包括伴有多种复杂的危险因素(如: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可能导致上述情况的合并用药)的危重病例。已有潜在引起心律失常病情的患者应慎用氟康唑。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氟康唑。氟康唑为CYP2C9的强效抑制剂和CYP3A4的中效抑制剂。使用氟康唑治疗的患者,如同时使用经CYP2C9及CYP3A4代谢且治疗窗较窄的药物时需密切监测。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期用药:针对数百名孕妇的资料显示,妊娠前三个月应用氟康唑单剂或重复给药,剂量低于每天200mg时,未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有报道患球孢子菌病的母亲接受了大剂量氟康唑(每日400至800mg)3个月或超过3个月的治疗后,婴儿出现了多处先天性异常。这些异常是否与使用氟康唑有关尚不清楚。对动物胎仔的不良反应只有在大剂量用药并产生母体毒性时才能发生。氟康唑剂量为5或10mg/kg体重时对动物胎仔无影响;在剂量为25和50mg/kg体重或更高剂量时,可观察到胎仔解剖学变异(多肋,肾盂扩张)及骨化延迟。在剂量为80mg/kg体重(约为人体推荐剂量的20-60倍)至320mg/kg体重范围时,可引起大鼠胚胎致死数增加并引起胎仔异常,其中包括波状肋、腭裂和面颅骨骨化异常。这些作用与大鼠雌激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而且可能是已知的雌激素水平降低对怀孕、器官形成和分娩过程的影响所致。除非患者患有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的真菌感染,并且预期治疗的益处超过对胎儿潜在的危害时,可考虑使用氟康唑,否则妊娠妇女应避免使用本品。
(2)哺乳期用药:氟康唑在乳汁中的浓度与其血浆浓度相似,因此不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
3、儿童用药:与成人感染相似,疗程应根据治疗后的临床和真菌学反应而确定。儿童每日最高剂量不应超过成人每日最高剂量。氟康唑应每日一次给药。粘膜念珠菌病,氟康唑每日推荐剂量为3mg/kg体重。为能更迅速的达到稳态浓度,第一天可给予6mg/kg体重饱和剂量。系统性念珠菌病和隐球菌感染,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每日推荐剂量为6至12mg/kg体重。防止艾滋病患儿隐球菌脑膜炎复发:氟康唑推荐剂量6mg/kg,每日一次。为防止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经细胞毒化疗或放疗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和时间长短,氟康唑的剂量应为每日3-12mg/kg体重(参见用法用量中成人用药部分,对肾功能受损的患儿参见肾功能受损患者用药部分)。年龄不大于4周患儿用药氟康唑自新生儿体内排出缓慢。不大于2周的患儿剂量可按年长小儿,但应每72小时给药一次。出生后3-4周的患儿,给予相同剂量,每48小时给药一次。
4、老年用药:如患者无肾功能受损的表现,应采用常规推荐剂量。对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肌酐清除率<50ml/min),应调整给药方案-(参见用法用量中肾功能受损患者用药部分)。
5、药物过量:有报告称氟康唑药物过量可伴随幻觉和妄想行为。对用药过量的患者,应采取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及必要时洗胃)。氟康唑大部分由尿排出,强迫利尿可能增加其清除率。3小时的血液透析治疗可使氟康唑的血浆浓度降低约50%。
临床应用:
1、邓一柯,马进,张丹通过进行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的临床分析,得出结论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能提高耳鼻咽喉真菌病的疗效,预防病情复发,值得推广。(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2):196+198.)
2、韩涛,郭向东通过进行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得出结论氟康唑注射液局部治疗耳鼻咽喉真菌病疗效确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低。(临床研究,2018,26(09):30-32.)
3、曾雄文通过进行内镜清理联合氟康唑注射液耳浴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研究,得出结论采用内镜清理联合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病情改善明显,降低复发率,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153-155.)
药品鉴别: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取本品适量,用水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氟康唑0.2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61nm与26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64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药品检查:
1、pH值:应为4.0-8.0(通则0631)。
2、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氟康唑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氟康唑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取对照溶液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氟康唑5μg的溶液,作为灵敏度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灵敏度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主成分峰峰高的信噪比应大于5;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0%)。
3、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依法检查(通则1143),每1mg氟康唑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37EU。
4、无菌:取本品,用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氟康唑20mg的溶液,经薄膜过滤法处理,每膜氟康唑载药量不超过2g,用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分次冲洗(每膜不少于500ml),以白色念珠菌为阳性对照菌,依法检查(通则1101),应符合规定。
5、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2)。
药品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4.6mm×250mm,5μm或效能相当的色谱柱);以乙腈-0.063%甲酸铵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40℃。取氟康唑和杂质I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约含1mg和0.1mg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氟康唑峰的保留时间约为10分钟,杂质I峰(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9)与氟康唑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2、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氟康唑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氟康唑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3、本品为氟康唑的灭菌水溶液。含氟康唑(C13H12F2N6O)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