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利培酮口崩片药品名称拼音: Lipeitong Koubengpian药品概述: 利培酮...
养生
药品名称: 利培酮口崩片
药品名称拼音: Lipeitong Koubengpian
药品概述:
利培酮口崩片,西药名。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药品类型-1: 西药
药品类型-2: 抗精神病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参考价格: 26.00元-52.00元
药品成分: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利培酮。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状:
本品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用法用量:
1、利培酮口崩片服用时置于舌上,几十秒钟内将自行崩解并随唾液吞咽入胃,无需用水即可吞服(也可以用水吞服)。
2、由使用其它抗精神病药改用本品者:开始使用时,应渐停原先使用的抗精神病药。若患者原来使用的是抗精神病药的长效注射剂,则在原定下一次注射时开始使用本品替换该药治疗。对已用的抗帕金森氏症药物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则应定期地进行再评定。
3、成人:
(1)每日1次或每日2次。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日二次,一次1mg,第二天增加到一日二次,一次2mg;如能耐受,第三天可增加到一日二次,每次3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为期1-2年的临床试验表明利培酮延缓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效剂量为2-8mg/天,同时也证实了采用一日一次给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中起始剂量为第一日1mg,第二天增加到一日2mg,第三天可增加到一日4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临床医师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再评估以确定用适当剂量进行维持治疗的必要性。
(2)不管采用何种给药方式,对某些患者应进行缓慢的剂量调整,调整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调整时,推荐增减剂量幅度以1-2mg的小剂量进行。利培酮的最大有效剂量范围为每日4-8mg,但一日二次,每日剂量超过6mg给药不能证明比较低剂量更有效,而且同更多的锥体外系症状和其他副作用有关,因此一般不推荐使用。由于对剂量大于每日16mg的安全性尚未评价,因此每日用药剂量不应超过16mg。在需要加强镇静作用时,可加用苯二氮类药物。
4、老年人: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日二次,每次0.5mg。根据个体需要,剂量逐渐加大到一日二次,一次1-2mg。剂量调整间隔应不少于1周,剂量增减的幅度为每日二次,每次0.5mg。在获得更多经验前,老年人应慎用利培酮。
5、肾病和肝病患者:建议起始剂量为一日二次,一次0.5mg。根据个体需要,剂量逐渐加大到一日二次,一次1-2mg。剂量调整间隔应不少于1周,剂量增减的幅度为每日二次,每次0.5mg。这些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有限,用药应慎重。
规格:
(1)0.5mg;(2)1mg;(3)2mg。
储藏方法:
密封,在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YBH04822007。
不良反应(副作用):
1、与服用本品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
2、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疲劳、注意力下降、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阴茎异常勃起、勃起困难、射精无力、性淡漠、尿失禁、鼻炎、皮疹以及其他过敏反应。
3、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如: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和急性张力障碍。通过降低剂量或给予抗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药物可消除。
4、偶尔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
5、会出现体重增加、水肿和肝酶水平升高的现象。
6、在国外临床研究中,报道了利培酮片治疗具有痴呆相关精神症状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5岁)的脑血管不良事件,如中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包括死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
7、具有痴呆相关精神症状的老年患者在使用本品时可能出现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大,需注意。
8、偶尔会由于病人烦渴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SIADH)引发水中毒。
9、会引起血浆中催乳素浓度的增加,其相关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型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10、偶见迟发性运动障碍、恶性综合征、体温失调以及癫痫发作。
11、有轻度中性粒细胞和/或血小板计数下降的个例报道。罕见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报告。
药品禁忌:
已知对本品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拮抗左旋多巴及其它多巴胺促效剂的作用。
2、酰胺咪嗪(卡马西平)及其它的肝酶诱导剂会降低本品活性成分的血浆浓度,一旦停止使用酰胺咪嗪或其它肝酶诱导剂,则应重新确定使用本品的剂量,必要时可减量。
3、吩噻嗪、三环抗抑郁药和一些β-阻断剂会增加本品的血药浓度,但不增加抗精神病活性成份的血药浓度。氟西汀和帕罗西汀(CYP2D6抑制剂)可增加本品的血药浓度,但对其抗精神病活性成份血药浓度的影响较小。当开始或停止与氟西汀或帕罗西汀合用时,医生应重新确定本品的剂量。
4、当和其它高度蛋白结合的药物一起服用时,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血浆蛋白的相互置换。
5、本品对锂、丙戊酸钠或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影响。
6、食物不影响本品的吸收。
注意事项:
1、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心衰、心肌梗死、传导异常、脱水、失血及脑血管病变)应慎用,从小剂量开始并应逐渐加大剂量(见【用法用量】)。
2、由于本品具有α受体阻断活性,因此在用药初期和加药速度过快时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时则应考虑减量。
3、同其他具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性质的药物相似,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其特征为有节律的不随意运动,主要见于舌及面部。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停止服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
4、已有报道指出,服用经典的抗精神病药会出现恶性综合征,其特征为高热、颤抖、意识改变和肌酸磷酸酶水平升高。此时应停用包括本品在内的所有抗精神病药物。
5、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病人应慎用本品,因为在理论上该药会引起此病的恶化。
6、经典的抗精神病药会降低癫痫的发作阈值,故患有癫痫的病人应慎用本品。
7、服用本品的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以免发胖。
8、鉴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在与其他作用于中枢的药物同时服用时应慎重。
9、本品对需要警觉性的活动有影响。因此,在了解到患者对该药的敏感性前,建议患者不应驾驶汽车或操作机器。
10、在老年痴呆患者(平均年龄85岁,范围73-97岁)的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中,发现利培酮组脑血管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3%)比较高,包括脑血管意外、心脏衰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比安慰剂(1.2%)对照组高三倍。该研究还发现,利培酮与呋塞米同时使用时,死亡率高于单独使用利培酮或呋塞米的患者,分别为7.3%(平均年龄89岁,范围75-97岁)、3.1%(平均年龄84岁,范围70-96岁)和4.1%(平均年龄80岁,范围67-90岁)。在完成的4个临床研究中,在2个研究中发现了以上情况。并没有找到病理生理学方面的依据来解释以上发现,并且患者的死亡原因没有固定模式。尽管如此,对以上患者合并给与利培酮和呋塞米时需谨慎评估风险利益。在合并其它利尿剂的服用利培酮的患者中,并没用出现以上死亡率增加的现象,但是,因为对于老年痴呆患者而言,总体而言脱水是很重要的致死因素,所以仍应尽量避免使用利尿剂。
1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怀孕妇女服用本品是否安全尚不明确。动物实验表明:利培酮对生殖无直接的毒性,也无致畸作用。尽管如此,除非益处明显大于可能的危险,怀孕妇女仍不应服用本品。本品是否会经人体乳汁排泄尚不清楚。动物实验表明,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会经动物乳汁排出。因此,服用本品的妇女不应哺乳。
12、儿童用药:对于15岁以下儿童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
13、老年用药:建议起始剂量为一日0.5mg或更低,根据个体需要,剂量逐渐加大到一日2次,一次1-2mg。剂量调整间隔应不少于1周,剂量增减的幅度为每日二次,每次0.5mg。在获得更多的经验前,老年人加量过程中应慎重。
14、药物过量:一般来说,所报道的过量时的症状和体征均为其药理作用的延伸所致,包括嗜睡和镇静,心动过速和低血压、以及锥体外系症状。曾有一例同时患有低钾症的患者服用了360mg的本品,结果出现Q-T间期延长。急性过量时,应使用多种措施进行解救。建立并维持一个畅通的气道、确保足够的氧气和良好的换气,洗胃(若患者意识丧失应插管进行)后应再服用活性炭和轻泻剂,并应立即进行心血管系统监测,其中包括连续的心电图监测,以发现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本品无特异的拮抗剂。因此,应采用正确的支持疗法。对低血压及循环衰竭可采用静脉输液,或给予拟交感神经药等适当措施加以纠正。出现严重的锥体外系症状时,则应给予抗胆碱药,在病人恢复前应持续进行密切的医疗监测及监护。
临床应用:
1、朱振梅,谭波通过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探讨得出结论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的提高对老年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97.)
2、张广平,阮凌,晏海飞,桂永平,蔡三江,王平,谭远华通过利培酮口崩片合并地西泮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行为的疗效观察,得出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行为患者,采用利培酮口崩片合并地西泮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PANSS评分、CGI-SI评分,而且TESS较少,临床安全性较高。(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15-17.)
药品鉴别: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7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53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药品检查:
1、有关物质: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利培酮5mg),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超声使利培酮溶解,放冷,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ml,置2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灵敏度溶液。照利培酮有关物质项下方法测定。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相对保留时间0.3之前的峰不计),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1.0%)。
2、含量均匀度:以含量测定项下测得的每片含量计算,应符合规定(通则0941)。
3、溶出度:取本品,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通则0931第二法),以0.1mol/L盐酸溶液5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经15分钟时,取溶液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利培酮对照品适量,加溶出介质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μg(0.5mg规格)或2μg(1mg规格)或4pg(2mg规格)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检测波长为280nm。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50μl,分别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4、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1)。
药品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AgilentExtendC18,4.6mm×250mm,5μm或效能相当的色谱柱);以甲醇-0.05mol/L醋酸铵溶液(用氨试液调节pH值至7.0)(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4nm。调节流速使利培酮峰的保留时间约为8分钟。理论板数按利培酮峰计算不低于5000,利培酮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2、测定法取本品10片,分别置25ml(0.5mg规格)或50ml(1mg规格)或100ml(2mg规格)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超声使利培酮溶解,放冷,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利培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分别计算每片的含量,并求得10片的平均含量,即得。
3、本品含利培酮(C23H27FN4O2)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